1、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哪四个阶段? 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一是原始狩猎阶段;二是游牧农业阶段;三是
封建采邑农业阶段;四是商业相互依存阶段) 2、“生态美”这一概念是由 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 于1866年在《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中提出。 3、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提出的“生态学三大定律”: 多效应定律;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 4、著名美国学家鲍姆加登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其中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情。 5、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 康德 6、生态美学的三大研究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 其研究核心是 生态美。 7、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前提: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 出发点:以生命系统的相互关联为出发点 8、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的主体性。 9、“生物进化说”是由 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 其核心原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0、主体和客体的主要的类型: 主体有3 种形态,即 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 客体有4种形态,即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自我客体 11、老子的生态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我们怎样理解这个精髓? “道”是核心和精髓 理解:它是自然界运行的过程和规律,永恒的、循环运动的宇宙本体。 12、“无为”体现了什么生态思想? 老子提出“无为”的生态思想。“无为”体现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其目的是让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13、传统意识指导下的时代出现了什么样的生态危机?? 人口俱增、盲目开垦采伐、狩猎无度 14、西方对大自然的情感关注始于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 15、生态世界观的思想原则是什么? ①世界是由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 ②世界是变化着的有序整体。这种整体的有序状态,不能理解为事物的结构而是事物内部力量与环境影响的外部力量的动态平衡。 ③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也包含在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进程之中。 16、生态审美观: 生态审美观是对生命的和谐状态以及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认。 17、传统美学的基本审美范畴: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艺术美 18、自然美:自然现象和事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自然美主要存在形式的类型:能量和力;大气和云层;水和液体;固体和陆地;植物;动物生命体的形成;分解、衰变和死亡。 自然美的审美效应:①激发人的乡土情怀 ②放松、解放甚至净化心灵 ③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 19、社会美: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体现社会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性,并与人的需求、实践意愿、审美理想相协调的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生活指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社会美的美育职能: ① 人的个性和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② 意志和人格的塑造 ③ 道德水准的提高 ④ 知识水平的提升 ⑤ 道德和感情的培养 20、技术美:在人工制作物中以技术形态取得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技术美的基本形态:功能美和技术美 21、艺术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的形态特征: ①形象性是艺术的首要特征(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主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 ②情感性(内容和形式的情感性) 艺术美的审美效应:①审美愉悦 ②培养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 ③情感激发 ④认识功能 22、“美是生活”命题是由 车尔尼雪夫斯基 提出来的。 内涵:是人们的审美关照投向现实社会生活,如社会政治斗争、生产劳动、科学实践、乡土文化、社会时尚等,是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种趋势。 23、生态美:它是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成的生态审美观念,提高到一种理性自觉的程度,从而逐渐形成“生态美”这一特定的审美范畴。 “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在《追忆》一文中提出,“诗意地栖居”与“技术地栖居”相对,指“拯救大地”,摆脱对大地的征服和控制,使之回归本性,从而使人类美好的生存在大地之上。 24、就审美范畴而言,生态美与传统美学有哪些区别? ①生态美与自然美 自然美只是自然事物自身价值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而生态美则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作为人的生态过程的参与者所表现的审美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生态意义。 ②生态美与社会美 只有当社会生活作为人的生态过程并且涉及到自然关系时,这种社会美才进入生态美的领域。 ③生态美和艺术美 区别在于审美主体的参与性。生态美不能单纯的超功利事物形式观念中产生,它总是以某种生态观的判断为前提的。 ④生态美与技术美 技术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人为变革,技术美是以人工物的合目的性或合规律性的关照点,它往往表现了对自然的强制性和模仿性。 25、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环境美学、生态审美本性论、“诗意地栖居”、四方游戏说、家园意识 26、生态美的意思和作用? (1)理论意义 ①生态美的研究,把主客体有机结合的观念带入到美学理论中,对于现代美学理论的变革提供了启示。 ②生态美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们生态文化观念的发展和确立健康的生存价值观。 ③生态美的研究为克服技术的生态异化指出了解决途径。 ④生态美学理论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变革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实践意义(作用) ①生态美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直观的尺度和导向。 ②对于生态美的观照,直接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③生态美的开发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和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途径。 ④生态美对于传播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手段和感人的形式。 27、居住环境的基本单位是 住宅。 28、交通环境审美塑造的重要依据是人的 空间感受。 29、爱德华.霍尔将空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亲密空间、个人空间、社交空间和公共空间。 30、生活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和劳动环境 31、居室视觉空间的审美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①空间布局 ②家俱布局 ③光线和照明 ④色彩 32、根据水野今市的观点,道路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日本学者水野今市在《城市规划学》一书中提到了以下几种类型:放射线型、夯形结构、环状道路、自由式构成、外景式构成、风景式构成、展望式构成。 33、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有哪些? 人对居住环境具有 实用、认知和审美三个方面的功能需求。 实用功能:满足人的生理、物质方面的需求。 认知功能:提供住宅的标识,如引导人的活动,文化的认同感和身份、地位的标志。 审美功能:是在居住环境的塑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34、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包括哪些类型? 人的空间体验的形成是全部感官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全部感觉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 对于行为空间感觉和体验(意志) ② 对愉悦空间的感觉体验。(情感) ③ 对含蓄空间的感觉体验。(认知) 35、“生态系统”一般由哪些要素构成? ①非生物环境:光、热、气、水等。 ②生产者:自养生物 ③消费者:人 ④ 分解者:微生物 36、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城市景观的要求进行考虑,主要着眼于什么内容? ①城市轮廓线的产生 ②城市轮廓线的营造 ③环境氛围 37、什么是生态景观?它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有何重要意义? 生态景观: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微
生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等)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 意义: 生态景观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有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功能,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城镇景观功能,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使人们感觉到安全、舒适、健康、便利的功能。主要是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规划;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38、什么是人文景观?它分为哪个四大类? 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分类:文物古迹;革命根据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39、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景观建设有哪些作用? 城市景观建设逐步认识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性,建立起牢固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观念。因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一些城市的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古而不旧,老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文化、历史、旅游价值伴随着人类文明永存于世。我们既可以从传统的建筑形式去寻找灵感,也可以创作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风格。所以,我们要增强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保存和延缓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突出城市个性。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既保护好应当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又使新建筑得以创新、发展,两者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城市的景观是新老交替并存、统一协调,其结果是城市的特色反而更突出和加强。 40、闲暇时间的内涵是什么?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社会的和生理需要的活动的时间。 功能:①消遣娱乐功能 ②学习和提高自我的功能 ③为个性全面发展提供活动天地 ④ 发挥广大社会交往、促进家庭亲情的作用 41、如何寻找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点? ①建立无废料、无污染的生态工业,多层次利用资源。 ②实现产品多样化和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减少产品的材料消耗。(生产取向) ③采取理智的经营状态,不要采用恶性的广告宣传刺激消费。 42、劳动者的主要劳动动机包括哪些内容? ①社会动机:社会发展 ②成就动机:自我发展 ③接触动机:社会交往 ④物质报酬动机:生活资料 43、闲暇时间划分的“三分法”和“二分法” 三分法:履行社会职责的必要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必要时间,个人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 二分法:工作时间和工余时间 44、按照生活方式划分,可以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①人的依赖关系(孤立性、狭窄性) ②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商品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社会) ③个人全面发展(自由个性)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未来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 45、常见的消遣误区有哪些? 炫耀性消遣和挥霍性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