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前途在于发展高科技

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前途在于发展高科技

1 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前途在于发展高科技 王耀珉 “安全、健康,以人为本—中国特种面料的创新应用与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其“前瞻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与落实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十二五”规划建议首先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会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学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职业装领域的一场变革。 第二,站在两个五年规划时空交汇点上的中国职业装产业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次论坛为面料生产企业与职业装制造企业提供了“零接触”的平台,提供了特种面料与职业装设计生产创新应用的无缝对接,因此,意义重大。 基于上述看法,我今天所要讲的就是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前途在于发展高科技 一. 加快功能性面料与职业装制造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刻不容缓 职业装是现代工业的伙伴,是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常青树。只要有职业装的市场,就有蓬勃发展的工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树立低碳理念,并不断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职业装,是职业装行业的永恒的课题。因为,职业装与普通服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科技含量。所谓科技含量一是指要符合人体科学,穿着适用、实用;二是指服装的功能性。所以,不论是 2

成衣,还是面料,在职业装这个范畴里,其特殊功能性居首要地位,这正是职业装功能性的突出特点。 目前,我国从业人员约有1.1亿人,其中,农、林、牧、渔业430万人,采掘业537万人,制造业2907万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5万人,建筑业756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613万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733万人,金融、保险业287万人,房地产业107万人,社会服务业483万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480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517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1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056万人,其他行业120万人,职业装作为我国如此众多的从业人员,无疑是消费量最大的产品。从行业上看,目前我国有固定岗位120多个,仅以工装需求的制造业为例,涉及行业就有石油、化工、矿产、冶炼、电子、机械、建筑、安装维护、环卫、绿化等共计3000多万人。单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上,对于阻燃、防电磁辐射、防静电、抑菌防霉、防紫外线、防尘洁净、防酸碱、防风防水吸湿排汗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防护要求。因此,如何设计和生产符合上述指标要求,又舒适实用的职业装始终是我们职业装产业链,以及应用客户的发展难题。 确切的说,从当前职业装产业的产需现状看,高科技似乎还没有真正成为需方和供方的真实诉求,款式和价格占距了相当大的比重。全社会对于职业装的认知大多数还是从外包装的需求考虑,还没有彻底进入对人体工程的研究和人文关怀的考虑。可以说,中国职业装的发展,目前只解决了“温饱”问题,更高层次的需求,还有待于厨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以及受众者对营养和健身的正确理解和独立思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职业装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装行业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全行业的努力拼搏,使我们服务的群体,通过着装享受到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另类感受和人文关怀,使工作的人露出笑容,使他们工作起来更环保,更 3

安全,更舒适,更时尚。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绿色环保的提出,作为职业装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等功能日益为企业所重视。因此,高科技含量的职业装的研制生产,应当成为我们职业装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重要课题。

半个月前,我们中国职业装企业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参观了2010台湾纺织展,展会期间举行了“中国职业装产业协会与台湾功能性面料企业对接会”。从2010台湾纺织展中,我们得到了强烈的产业信号,就是台湾在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和应用上已经走在了大陆的前面。此次2010台湾纺织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大力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大家知道,台湾与日本一样缺乏资源,因此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台湾企业求得生存的杀手锏。近年来,台湾纺织企业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而2010台湾纺织展的创新产品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特别是以环保纺织品最受瞩目。宝特瓶回收再制造的PET环保纺织品,正如预期是今年展出的主流,台塑企业集团、远东集团、力丽集团,以及大爱感恩科技等开发的新产品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以低碳诉求的环保产品,如台化公司的“回收耐隆纤维“,福懋公司具快干舒适、天然除臭、天然升温保暖等多项功能的“咖啡炭纤维织物”,力丽集团清凉节能织物,旭荣集团的凉感纱,台湾百和研发的环保粘扣、环保纱,以及棉品公司的系列产品,均好评如潮。此外, 2010台湾纺织展现场展出的工业及产业用纺织品,例如:防火阻燃衣、救生衣、地工织物、轮胎帘布、箱网、渔网、30d轻量聚酯弹性丝、烟囱滤材、精密仪器输送带、安全气囊用布,以及家饰用布等,也深得好评。反映出台湾纺织业对产业发展的敏感度,以及台湾功能性纺织品在未来市场上的竟争力。此外,从台湾纺拓会了解到,明年起,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贸易协定将进入新阶段,台湾的纺织品出口关税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台湾功能性纺织品进入大陆的步伐会加快,2009年台湾有136项产品销往大陆,从明年开始到2013年,这些项目的出口值会以30%到50%的速度增长。因此,一方面大陆服装企业有了对纺织面料有了多方面选择的机会,另方面对大陆面料生产企 4

业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座的职业装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的步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迈出整合资源的新步伐。另外,从10月19日举办的上海的第16届秋冬面辅料展上,我们也了解到,我们中国的纺织企业也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绿色环保产品、轻薄时尚产品、高支产品等都很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在座的协会会员湖南华升的苎麻产品就受到了杜部长的称赞。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高峰论坛,将我们产业链的优势尽快的发挥出来,今晚我们还要召开专门的资源整合会议,有些措施将在这个会议上出台,它将成为落实我们这次高峰论坛的实际步骤,使我们的论坛落地有声。

二.发展低碳经济,职业装行业链的生产研发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碳的过量排放,导致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给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各国政府推行低碳经济的行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对于这样一个强烈的作业信号,职业装产业应该有所作为。 据有关专家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从生产原料,到制作成衣,出口销售,两年的使用寿命中,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而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由此看来,面料的选择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非同小可。再从宏观上看,目前我国服装行业每吨服装的能耗为1.05吨标煤,面对全球和国内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职业装行业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高科技含量的职业装对大多数职业装企业应该从理想和规划阶段,迈入实施的前沿。发展低碳经 5

济为广大职业装企业带来的不是压力,而是发展的机遇。 即将闭幕的2010世博会,许多高科技职业装崭露头角,显示了职业装应用高科技的无穷魅力。例如,上海世博会用Flycool凉爽面料制作的服装,该面料接触皮肤后可产生降低温度1—2℃的瞬间冰凉感,长时间日光照射可产生降低温度3—5℃的凉感温差,同时具有吸湿排汗、抗紫外线的效果。这种凉爽纤维的回潮率和纤维热扩散速率均好于普通纤维,并且有多种复合天然矿物、玉石等导入,是一款多功能环保面料。穿着该系列服装时,可以将空调调高1℃,据统计,可节省5—6%的电费,约减少0.62kg排碳量。很巧合,我们在台湾,正好与这个面料的生产企业进行了0的接触。他们提出的企业理念和诉求就是“品质、创新、快速发展”。与开发“冷面料”相对应,台湾另一家企业开发了可自然发热的“热面料”。穿着前体温在27.4摄氏度,经过十五分钟后,体温可升至30.2摄氏度,被称为免用电的热衣服。此外,在2010台湾纺织展上,各种防静电、防油污、耐高温,防阻燃等新型功能性面料,以及用这些面料制作的职业装令人目不暇接。此外,在2010台湾纺织展上,有一个叫“大爱”的慈善机构,通过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作T恤衫,以及各种家纺用品。用过之后还可填埋,减少污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回馈社会。这次上海世博会,日本馆服务人员穿着的和服,也是由耐热生物塑料纤维和京都传统真丝织物“丹后绉绸”交织而成的。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制服都将随日本产业馆其他设施一起被运回日本,经循环回收再利用系统进行加工再生产。此外,还有其他采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制作的服装,世博会结束后也将被埋在地下,降解后用作肥料,天然橡胶和软木制成的鞋子同样也将可以回收。由此可见,强调融入先进科技元素的职业装定将成为未来细分市场潜在的最大获利点。NPD集团的首席零售市场分析员马歇尔·科恩(MarshalCohen)认为:意识到通过品牌和形象来细分市场还远远不够,在工业中,市场是可以无限细分的,而科技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变得与众不同。目前,全球知名的时尚品牌,如HugoBo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