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调查论文 1 | 浅论森林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摘要:森林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
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它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原材料和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等功能。但是,随着经济和人口压力的不断增长,森林破坏和森林消失的形势日趋严重。保护森林资源迫在眉睫,我们对森林破坏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调查方式:在拟定题目之后,我们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浏览和观看相关视频来收集有
关资料和数据,并加以审读、筛选、统计,最终整合成这篇论文。
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收集调查森林资源的相关资料数据的同时,进一步加深
我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的认识。并在整理相关信息的同时能够提出对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设性措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并带动身边的同学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做一个环保的志愿者!
关键字:森林 资源 破坏 保护措施
(1)森林的定义: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部分面积并且对调节二氧化碳含量、动物群落、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的一个重要方面。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俄国林学家G.F.莫罗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森林群落学、地植物学、植被学称之为森林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之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林业建设上森林是保护、发展,并可再生的一种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森林的重要性: 一、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 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处于生长季节的阔叶林,每公顷每天能吸收1吨二氧化碳,生产730公斤氧气。按此推算,若人均拥有102米的森林,就能满足自己对氧的需要了。因此,森林很好的调节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环境学概论 调查论文 2 | 二、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森林枝叶茂密,湿度也较高,能吸附油烟、灰尘,还能吸收SO2等有毒气体。每公顷油松林一年可吸尘36.4吨,夹竹桃、梧桐、槐树等能吸收SO2。松树针叶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白喉杆菌和结核杆菌。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三、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 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dB,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B。3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噪音6~8分贝,在行道树之间种灌木,防噪音效果更佳。 五、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而且,一亩林地比裸地多蓄水20吨,5万亩森林的贮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大水库。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一次降雨346毫米后,平均每亩林地流失土壤4公斤,草地为6.2公斤,作物地和裸地分别是238公斤和450公斤。 六、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增加降雨量。 除了以上的功能,森林可以降低城市热导效应,调节气温。绿地和森林都能促进水的循环。平均每公顷绿地日平均蒸发182吨水,吸热4.48亿焦耳。世界森林每年可向大气蒸腾48亿吨水,可以调节气候,延缓干旱和沙漠化的发展。夏季乔灌草型绿地日平均气温比非绿地气温低4.8℃,相对湿度比非绿地增加23.1%。有林地温度比无林地温度低2℃以上,夏天可低10℃。
(3)森林遭受破坏现状 森林如此之重要,然而人类却在悄然不觉中蚕蚀着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屏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min就有超过20hm2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森林未受侵扰的部分仅占中国森林资源总量的2%,为55448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受到严格保护的只占0.1%。 中国在1998年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严格限制对中国森林的采伐。天保工程标志着中国森林政策的重大改变,为国内仅存的天然林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可是,渴求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企业也因此转移到海外去寻求木材,因此1998年也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的木材贸易,而且变得愈来愈依赖木材进口。 环境学概论 调查论文 3 | 天保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的森林采伐,并大幅度减少上述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商品木材采伐量,严格控制木材消耗,以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上半年林政案件总数增加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 2007年上半年,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很遗憾的是,我国虽然加强了对天然林的保护,但是国内大片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目前中国的未受侵扰的森林分布于四川西部大雪山西侧、云南怒江州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以及新疆最北端存在很小的面积。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资料来源:绿色和平网站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campaigns/forests/chinaforest/) 环境学概论 调查论文
4 | (4)森林破坏的例子: 一、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二、到2030年60%亚马逊森林将被破坏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6日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到2030年,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以及森林退化将摧毁或严重破坏将近60%的亚马逊森林。 这份名为《温室中的干旱和大火---亚马逊的恶性循环》的报告披露了亚马逊当地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后果,以及气候变化给南美洲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从现在到2030年,亚马逊地区的森林退化将释放555亿到969亿吨的二氧化碳,其最高值超过全球温室气体两年排放量的总和。此外,亚马逊的毁坏也将打破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亚马逊森林对于全球气候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报告作者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Dan·Nepstad指出,“它不仅对整个地球的降温意义重大,还拥有足以影响一些大洋洋流的大量淡水水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存储了大量的碳。” 到2030年,农业的发展、牲畜数量增加、火灾、干旱以及伐木都将对亚马逊55%的热带雨林造成明显甚至严重的毁坏。如果未来降水量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减少10%的话,还会有额外4%的森林被干旱所毁坏。 在本世纪中期,全球变暖事实上将很有可能使亚马逊地区的降水减少超过20%,尤其是亚马逊东部,当地的气温升高将超过2摄氏度,甚至高达8摄氏度。随着亚马逊森林进一步遭到破坏,预计印度和中美洲降水量会有所减少;在作物生长季节,美国和巴西的一些产粮区也面临着降水减少的不利局面。(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世界著名森林火灾 1、1825年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烧毁面积120万公顷 2、1871年美国威斯康辛州和密执安州,烧毁面积152万公顷 3、1915年前苏联西伯利亚,烧毁面积1200万公顷 4、1976年澳大利亚,烧毁面积11700万公顷 5、1983年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烧毁面积350万公顷 6、1987年前苏联贝加尔湖地区,烧毁面积约200万公顷 7、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烧毁面积133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