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几个方面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几个方面

试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方面
摘要:近年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
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应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
性,还应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方面
1.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
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建筑物底面对建
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
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
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
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
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
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1.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建筑结构的几何形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即为建筑三心,在
结构设计时要求建筑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即三心合一。结构的扭
转问题就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未做到三心合一,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结构发生扭转振动效应。为避免建筑物因水平荷载作用而发生的
扭转破坏,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尽可
能地使建筑物做到三心合一。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扭转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分布。
为使楼层水平力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应使
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单平面形式。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城市规划对街道景观的要求以及建筑场地的限
制,高层建筑不可能全部采用简单平面形式,当需要采用不规则l
形、t形、十字形等比较复杂的平面形式时,应将凸出部分厚度与
宽度的比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在结构平面布置时,
应尽可能使结构处于对称状态。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
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
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
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2.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
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
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
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
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
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
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
化。
2.2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2.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
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
坏、大震不倒。
2.4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
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
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
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
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
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垒的结果。
2.5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
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
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
具有足够的延性。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侧移和振动周期
建筑结构的建筑结构的振动周期问题包含两方面:合理控制结
构的自振周期;控制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尽可能错开场地的特征周
期。
3.1结构自振周期
高层建筑的自振周期(t 1)宜在下列范围内:
框架结构:t1=(0.1—0.15)n
框一剪、框筒结构:t1=(0.08-0.12)n
剪力墙、筒中筒结构:ti=(0.04—0.10)n
n为结构层数。
结构的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宜在下列范围内:
第二周期:t2=(1/3—1/5)t1;第三周期:t3=(1/5—1/
7)t1。
3.2共振问题
当建筑场地发生地震时,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征
周期接近,建筑物和场地就会发生共振。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就
应针对预估的建筑场地特征周期,通过调整结构的层数,选择合适
的结构类别和结构体系,扩大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特征周
期的差别,避免共振的发生。
3.3水平位移特征
水平位移满足高层规程的要求,并不能说明该结构是合理的设
计。同时还需要考虑周期及地震力的大小等综合因素。因为结构抗
震设计时,地震力的大小与结构刚度直接相关,当结构刚度小,结
构并不合理时,由于地震力小则结构位移也小,位移在规范允许范
围内,此时并不能认为该结构合理。因为结构周期长、地震力小并
不安全。其次,位移曲线应连续变化,除沿竖向发生刚度突变外。
不应有明显的拐点或折点。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应为
弯曲型。框架结构的位移曲线应为剪切型t框一剪结构和框一筒结
构的位移曲线应为弯剪型。
4.位移限值、剪重比及单位面积重度
4.1.位移限值在结构整体计算的输出结果中,结构的侧移(包括
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其数值大小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结构的整体刚度是否合适,过大或过小都说明结构刚度
过小或过大(或者体现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是否均衡),以致要
引起设计者对其中的结构体系选择、结构的竖向及平面布置合理性
的再思考。
4.2.剪重比及单位面积重度结构的剪重比(也即水平地震剪力
系数)λ=vek/g是体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反应大小的一个指标.其
大小主要与结构地震设防烈度有关,其次与结构体型有关,当设防
烈度为7、8、9度时,剪重比分别为0.012,0.024.0.040;扭转
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3.5 s的结构剪重比则分别为0.016,0.032,
0.064。单位面积重度v0=g/a(kn/m2)是衡量结构构件截面取值
是否合理和楼层荷载数据输入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指标。式中的g
由以下几部分,即结构构件自重、楼面建筑面层及天棚抹灰(或吊
顶)重、填充墙(包括抹面层)重和楼面使用荷载组成;a则一般以地
面以上的建筑面积总和计算,以便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比较标准。定
性地分析比较r 0值的大小,可得出以下结果,即一般内部隔墙多
的建筑(比如住宅)大于间隔墙少的建筑(比如敝开式办公室);层数
多的建筑略大于层数少的同性质建筑}设防烈度高的建筑大干设防
烈度低的同性质同规模建筑,剪力墙多的建筑大于剪力墙少甚至仅
为框架的建筑。一般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重度在10-18kn/m2之
间,除个别较特别的以外,多数在15kn/m 2左右。
以上两个指标不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而且在初步设计阶段都
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其数值正常与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结构体系
的选择是否合适,结构布置(包括构件截面确定)是否合理,电算数
据输入是否正确,以及最后决定电算结果是否可信可用等,因此结
构设计者对这两个指标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认为是无关紧要
的。
结语: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发展迅速。但从设计质
量方面来看,并不理想。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不能
仅仅重视结构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结构方案的具体实际情况,应作
出合理的结构方案选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具体分析掌握的知识处理实际建筑设计中遇到了各种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