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坛 ·l35·
骨组织修复材料发展现状分析
吴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生物医用材料进入了一个崭新而快速的发展时期。作为重要生物医用材料的骨组织修复材料也成为了国内行业主体的研发
热点。但行业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简单研发的基础之上,大量的研究成果并不能转化成为市场有效的占有率。因此,借助专利数据对骨
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有助于对处于该行业发展中的研发、生产主体制定和调整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骨组织修复材料;人工骨
骨组织修复材料是骨科临床需求量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之一,天然
骨组织材料有引发免疫排异反应及传播疾病的隐患,所以人工合成的骨
组织材料(人工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亲睐。目前中国市场七^、T骨70%
来自进口,且价格昂贵,国内人工骨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成果的产业
化转化和大规模临床应用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仅有的几种国产A.I骨产
品仍然存在品质及市场认可度问题。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作为—个重要
的发展指标来揭示骨组织修复材料的行业发展现状和根源。
1骨组织修复材料国内发展状况
通过相关的专利申请分析在华专利申请总量的趋势,其大致经历了
以下三个阶段:1.1萌芽期(1986—2000年),专利申请量在较低量下徘徊,
周内外申请的申请量均不大,骨组织修复材料的技术研发主要还在基础
原料上进行改进研究,由于没有突破陛进展应用,在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上
均没有突出表现。1.2平稳增长期(2OO]一201 1年),从我国/JNA.t ̄贸组织
开始,当时代表着先进技术的人工修补材料便进人了中国市场,同时也开
始激发中国医疗界对于该产品的使用技术和医疗器械的普及提高。国内
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利益市场,开始了’其面向未来
的专利布局。13快速增长期(2012—2015年),国内的高校开始逐步加大
对功能性和适应f生更高的骨组织修复材料的研发和市场开发,并且在整
个阶段的专利数量上处于引领的地位。同期国外的申请量在该阶段却有
着一定程度的放缓。
2国内外专利状况分析
通过对2015年以前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向中国专利申请的数据进
行统计(图1),其中国内专利申请 量为1699件。而外国申请量最大的
是美国,也仅拥有354件专利申请。此外,德国、日本、瑞士等医疗强国也
拥有着百件以上的专利数量积累。然而在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夕 国申请
人的专利申请量占比与其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趋势并不对应。虽然外
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处于相对劣势.但仍然凭借相对少量的核心专利
数量牢牢的掌控绝大部分中国骨组织修复产品市场的份额,支撑着在国
内庞大市场的优势地位。从表l中专利申请量上来看国内各大科研单位
也有着不小的数量优势。但专利申请量的数据和市场分布晴况的不对称
也反映出科研转换效率的通病。对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昕涉及的技术
主题进行分析发现,外国申请人更注重于对产品的结构及具体应用方式
等下游技术的专利保护,比如含有羟基磷灰石的骨生长促进物质、脊柱植
人物复合材料、易流动的生物材料组合物以及骨水泥的研发等;而国内申
请人更侧重于原材料的生产与改性等方面,例如羟基磷灰石的改陛及其
复合材料等。可见,下游产品及应用更大程度匕直接面向终端消费群体,
市场化程度相x,l-g ̄高,技术产业化以及利润化趋势更加明确,因而外国企
业更加青睐。而我国申请人的关注重点仍在产业化难度大、利润附加值较
低的上游原材料领域。其中,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凭借的专利
申请量牢牢占据着前i位。足见国内在科研领域对于该材料有着足够的
敏感度,但在专利申请的排名上,单就骨组织修复材料主题难觅有着一定
市场份额的国内企业,比如创生、康辉医疗等。这也突显出学术研究和市
场需求在转换匕的难度。反观表中的国外申请人排名第4的Synthes公
司、第9的Ethicon和第l1的DePuy均为强生的子公司,可见在诸多从
事植入医疗器械的龙头公司中,强生公司最为重视在华的-# ̄l/联合布局,
其次是施乐辉公司。国外大型公司所形成的“专利池”能有效的保护外国
公司在华的技术使用,而国内研发和生产的主体面对一个如此庞大的技
术壁垒时,往往是没有太好的抗衡手段。通过对上述专利申请人类别统计
可知,国内申请人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量最高59.7%.其次为公司申请
占26.1%,个人申请量较低为l 2.8%。国外来华申请中以公司为主体,其申
#目——●_Ⅲ
—■l16
fj ■●ll2
f一111
∞ ■5:2
* ●41,
瑞肿■暑丑
∞ II 2e
淹 啦l16
^川Il6
图1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专利申请量分布
表1国内排名前2O申请人专利申请量
请量占国外来华申请总量的78.1%,其他类型申请人的申请量较少。而在
个人与企业联合上,国外申请的案例数是领先的。综合来看,国外以公司
作为驱动主体的产业化程度高于国内,国内科研转化没有国外充分,应当
加强科研机构、个人与公司的联合,实现共赢。国内外的行业发展主体面
对市场都制定了发展策略,而细节上的不同在最终会在产业占有率上有
着不同的体现。尽管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
受专业技术壁垒及企业资金投入的限制,进口产品仍占据我国高端市场
一
半以上。外资企业不仅依靠积累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也通过
不断布局的专利优势对未来市场的布局起到支持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并
购强化了周内的市场地位,国内部分港股和海外上市的优秀公司以及未
上市公司,已经被外企收购,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强生、美
敦力等跨国公司控制了主要市场。面对外资蚕食,本土生物医用材料及其
制品产业想要突同,过程会相对艰难和漫长。
3结论
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政策将向扶持和重视培育本土生物医用材料产
业倾斜,我国已进入医用材料发展的重要机遇期。3.1骨组织修复材料相
关专利申请数量分布与骨科植入器械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完全吻
合,反映在国外龙头跨国企业在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并不
大,却占领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国内的申请量虽然较大,但技术含量有
所欠缺,排名靠前的大多为高校申请,具备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在专利申
请的数量上得不到体现,存在学术研究脱离市场需求的共陛问题。32在
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国外跨国公司已从最初的较单一产品生产,通过企
业内部技术创新和并购其它企业,不断j 彳亍产品生产线延伸和扩大对中、
高端产品关键技术的控制,实现市场占有率最大化。抓住生物材料领域正
在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有利时机,对于国内产业来说不仅要强调自身对于
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还需要注重专利布局的策略和商业兼并行为对于企
业发展的影响,谋篇高端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1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专利问题研究 科技博览,2013,15 153.
『21范德增.我国生物材料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L『l新材料产业2OlO,7:
6 1.
作者简介:吴浩(1981一),男,汉族,湖北省黄石市,现就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研
究方向:材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