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教案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课时:54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及其他经济类相关专业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学习和掌
握国际结算业务、外汇投资业务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以经济学基础、
会计基础、金融基础(货币银行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介绍外汇
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
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结算制度等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金融格局和发展趋势
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金融和企业单位从事外汇买卖、国际结算等
实务操作的职业素养与理论基础,可为应用性及实训类课程如国际
贸易单证模拟实训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理解、熟悉并掌握国际金融与
结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
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金融格局和发展趋势,了解并初步掌握有关
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特点,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
应用性及实训类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以理论为主,强调培养
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熟悉及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能力目标:
(1)学会并熟记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和预测世界主要外汇之间的汇率
变动和走势;
(2)学会并熟记各种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并能
区分各种外汇买卖实务的不同做法和特点;
(3)学会并熟记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概念与基
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编制初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世
界主要国家国际收支格局的变化及国际收支失衡后的调节对策;
(4)学会并熟记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储
备格局和发展趋势;
(5)学会并熟记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
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的
产生背景、运行格局和发展趋势;
(6)学会并熟记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功能及其资金来
源与运用,并能分析和判断主要国际金融机构与各国政府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作用;
(7)学会并熟记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
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初步分析、把握和预测国际货币体系的
产生背景、运行格局和发展趋势;
(8)学会并熟记国际结算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
理论,并能区分不同结算工具、结算方式的做法和特点。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 模块 能力目标 相关知识点 建议
学时
1 外汇与 汇率 1. 能判断不同的汇率类型,识别其标价及换算方法 2. 能运用汇率理论分析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3. 会分析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4.会比较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异同,熟悉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 外汇的含义、种类和作用2. 汇率的含义、标价和种类3. 汇率的决定基础 4.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5.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6. 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的比较及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10
2 外汇交易 1.能区分外汇即期、远期、期货、期权四种交易的报价、做法 2.能进行外汇交易 1.外汇市场的概念、构成和现状 2.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种类、方式、应用、标价和市场报价技巧 3.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种类,择期交易与互换交易的概念、标价、市场报价技巧 4.外汇期货交易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功能,标准化合约的内容 5.外汇期权交易的概8
念、种类、特点和作用
3 国际收支 1.能运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编制出初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2.能判断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并分析其相应的调节措施 1.国际收支含义和国际收支统计的重要性 2.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分析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对经济的影响及调节措施 8
4 国际储备 1. 能运用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设计国际储备水平管理与结构管理的措施 1.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来源及作用 2.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原则,国际储备水平管理与结构管理 4
5 国际金融市场 1.能区分传统国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的特点、形成条件和作用 2.能比较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类型、特点、形成条件和作用 2.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的特点、形成条件和作用 3.离岸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的概念,欧洲货5
场的异同
币市场的概念、特点和
构成
6 国际金融机构 1.能比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两大组织的成立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异同 2.掌握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的名称、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等情况 1.国际金融机构简介、性质与作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及主要业务活动 3.世界银行集团的构成、各分支机构的成立、宗旨、资金来源及主要业务活动 4.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名称、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等情况 5
7 国际货币体系 1.能比较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三者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前两者崩溃的原因 1.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内容、作用和类型 2.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其崩溃 3.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主要内容及其崩溃 4.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5
8 国际结算制度 1.能使用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国际结算工具 2.能使用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四种国际结算方式 1.国际结算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2.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国际结算工具的定义、作用、当事人和特点 3.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四种国际结算方式的概念、做法和特点 9
合计 54
4、实施建议
教材选用建议
选用教材应遵守的原则:
第一,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和选用教材。
第二,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通过问
题导入、案例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式来组织编写。
第三,教材应具备前瞻性和时新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
际金融生活中的最新案例及时纳入其中。
第四,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参考教材:
[1] 李学峰. 国际金融市场学(第二版)[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 刘舒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
[5] 吕随启,王曙光,宋芳秀,孙祁祥.国际金融教程[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7.
[6] (美)莫菲特. 国际金融(精要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
[7] 徐荣贞.国际金融与结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8] (美)瓦尔德斯. 国际金融市场导论(第六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9] 艾儒蔚,杨培鸿,王琦.资本规则: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0.
[10] 李军燕. 国际金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1] 邸岚. 国际金融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2] 王灵华,谢朝阳,李洪梅等.国际金融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3
[14
[15
[16] 国家外汇管理局
[17] 中国银监会
[18
[19
[20
教学评价建议
第一,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包括课堂表
现、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等,目标评价主要为期末考试成绩。课堂表
现20%+作业完成情况30%+考勤情况20%+期末考试30%=1
00%。
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课后
作业等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建议
第一,应针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导入、
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第二,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案
例,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收集、归纳资料并最终解决问题。
第三,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手
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5、其他说明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
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
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开发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相关配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