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 第5章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二)
社会保障学 第5章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二)
0.75 Oa+0.03375
0.75(Oa + Z下+ J下+ M下) 0.75(Oa+0.01+0.00016+0.01)
0.75 Oa+0.01512
2、社会保障水平到U曲线假说
(1)社会保障水平曲线发展假说 假设1:社会保障水平有个“度”的界限; 假设2: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轨迹不是无限的直线上升,而是一个适度性发展 的倒U形曲线。 (2)假设的依据条件: 条件1: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发展呈现中产阶级逐渐扩大,贫富 阶级逐渐缩小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 条件2:老年人口比重增长有一定限度,不超过总人口的1/3; 条件3:逐渐加大个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是世界社会保障发展的总趋势; 条件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贫困阶层越来越少。 (3)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三阶段”论 人均GDP很低时,社会保障处于“前社会保障时期”,社会保障水平低于适度 水平下限;随经济发展,人均GDP超过生存水平线并有相当程度发展时,社会保障进 入“社会保障水平上升时期”,并快速超过“适度水平”上线;当国民经济发展到 中产阶级占绝对多数时,社会保障水平开始下降,进入“社会保障水平回落时期”。
现行水平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35 30 25
社保水平
20 15 10 5 0 年份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法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图
现行水平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35 30 25
社保水平
20 15 10 5 0 年份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美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图
改变保障方式,强化保障功能。
思考题
试分析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低于适度水平的原 因?
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的确定
(1)
S 代表社会保障水,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 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
(2) 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数理分析
1%<Z<1.5% 10%<E<15% 0.016%<J<1.5% 1%<M<1.5%
(3)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数理分析
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值的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是著名的“柯布一 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原理:
α和(1一α)分别代表产出相对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 α =3/4 (1一α )=1/4 由总量生产函数原理可以进一步推知,劳动生产要素和资本生产要素 在生产总值中的合理分配比例是: 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3/4=0.75二75% 资本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1/4二0.25=25%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的前沿理论
三、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的国际验证
四、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选择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表1 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1960-199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60年
13.9 20.34 16.98 12.8 20.37 17.01 20.5
1965年
14.4 20.57 17.21 17.25 20.79 17.42 19.0
1970年
15.9 20.97 17.61 21.1 21.24 17.88 25.6
1975年
19.5 21.42 18.06 26.7 21.91 18.54 27.2
14.50
-
11.98
11.96
12.52
12.59
12.88
13.03
12.56
12.63
3、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小步走,快转弯。小步走与快转弯结合战略,就是指中国社会保障 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可以抓住时机迅速转变,但社会保障项目和程度的 增加和提高要稳中求妥。 (2)切线式渐进发展。“切线渐进”是指在原有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 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切点,以切线的方式延长或扩大社会保障范围,
26 23
28.8
28 25
26.5
30 25.5
32.9
33.2 25.8
美国
日本
社保水平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 60 年 19 65 年 19 70 年 19 75 年 19 80 年 19 85 年 19 90 年 19 95 年
英国 瑞典 德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讨论: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倒U曲线理论是否正确, 你认为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呈现何种发展趋势?
四、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选择
1、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表4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1978-1992年)
2、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表8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1993-2001年)
21.06
17.69 24.1 20.88 17.52 18.6 19.71 16.35 17.7 18.54 15.18 3
21.73
18.37 23.9 20.93 17.56 26.0 20.07 16.71 23.0 18.68 15.31 6
21.83
18.46 28.8 21.06 17.69 28.0 20.61 17.25 25.0 19.71 16.35 6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把 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的“度”界定为 0.75,即:
H
W G
0 . 75
(4)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下限的确定
经验表明:Oa≈O+E
S上 = = = S下 = = =
0.75(Oa + Z上+ J上+ M上) 0.75(Oa+0.015+0.015+0.015)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到U曲线图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发展趋势的国际验证
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适度水平 2、社会保障水平到U曲线的国际验证
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适度水平
社保水平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现行水平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30 25
社保水平
20 15 10 5 0 年份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日本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图 现行水平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1960-1995年)
社会保障 国家 水平类型 现行水平 英国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现行水平 瑞典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现行水平 德国 适度上限 样本年份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情况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现行水平
日本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超度国 家数量
超上限 超下限 5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2、社会保障水平到U曲线的国际验证
表4
图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图
实证分析表明: 1、人均GDP达到4000~10000美元时,社会保障水平快速上升; 2、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放慢速度; 3、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社会保障水平开始回落。 4、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增长呈现倒U发展趋势
Q=O+Z+E+J+M
Q 为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O 代表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 的比重; Z 代表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E为医疗保障支出占工资 收入总额的比重;J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为社会福 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O = OaC
O 代表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Oa 代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代表养老金的替代率。
21.88
18.52 26.5 21.19 17.83 30.0 20.74 17.38 25.5 20.02 16.66 6
22.19
18.82 32.9 21.78 18.42 33.2 20.79 17.43 25.8 21.29 17.92 6
适度下限
现行水平 法国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现行水平 美国
19.96
16.60 13.4 20.20 16.84 10.3 19.14 15.76 8.00 17.56 14.20
20.3
16.66 15.8 20.38 17.02 11.2 19.26 15.89 11.0 17.79 14.43
20.10
16.73 15.3 20.83 17.47 14.7 19.43 16.06 14.0 18.16 14.79 1
现行水平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年份
英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图
40 35 30
社保水平
25 20 15 10 5 0 年份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瑞典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图
现行水平 适度上限 适度下限
40 35 30
社保水平
25 20 15 10 5 0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年份 德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