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现代企业发展与规范化管理之路

试论现代企业发展与规范化管理之路

可编辑
精品
试论现代企业发展与规范化管理之路

摘要: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
目标,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对企业的服务,按客
观经济规律办事。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 规范化管理

管理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
不是单个点上的问题,而是结构化、系统化问题,要真正改善企业的
管理,需要运用系统化的思路,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本课程针对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深入总结世界上令人憧憬的长寿企业的管
理经验基础上,专门设计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中国国情的规范化管
理体系,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解决方案。
这套解决方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模块:①企业发展战略解决企业
发展方向问题;②组织结构设计、各部门职能分解、岗位设置和岗位
描述解决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权责分工问题;③管理流程
设计解决各个部门内的管理和部门间的协作问题;④目标管理、薪酬
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解决组织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解决“责、权、利
对等”的问题;⑤人力资源开发解决企业人才团队建设的问题。
党中央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
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
可编辑
精品
就为新世纪新阶段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指明了方向。下面着重论述
以下三个问题:
可编辑

精品
1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确立企业规范化管理目标
明确的奋斗目标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必须事先确定出来的。但
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否能实现,主要看该目标与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
是否相符。促进生产的发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分配制度会有重大
优越性,而且没有剥削,人们认为这些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并
且认为是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可是虽然这样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还
是没有调动起来,劳动生产率反而逐渐低下,经济效益差,消耗高,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没有很好的发挥,从而使得结果事与愿违。
这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然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分配机制。
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配制度对劳动差距是承认的,但不能有太大差距,
致使在工资分配上差别非常小,完全的平均分配福利劳保待遇,不能
够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统一计划分配劳动人事,一次分配,永不失
业,一般一个人除组织上调动之外,他的一生隶属于某一单位。劳动
者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力,不能对自己的劳动进行自由支配,在自己劳
动报酬方面劳动者更是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人们没有失业压力,劳
动纪律松弛,不学习,不求进取,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这种就业、
工资、劳保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形成了一种机制,大家靠国家养着,
普遍存在懒惰现象,这样人们就很难达到确定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目
标。
2 深化体制改革,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可编辑

精品
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理论管理体系,包含很多内容与指标,
各行各业不一样,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也不一
样,但有些最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如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及对企业
内部关系的处理,都必须遵守市场经济原则。
坚持等价交换原则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市场经
济的核心、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等量劳动交换是等价交换的本
质,以人格平等为前提,对生产者来说,等价交换首先是使劳动者的
生存需要得当保证,补偿其付出的劳动。第二是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能
得到保证,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第三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给按生
产要素分配。第四等价交换还会对新技术的采用和生产力的发展起到
促进作用。原因是只要生产出低市场价格或社会价值的商品,按市场
价格或社会价值转让,就可以获得最多的利润,而要做到这些,只有
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等价交换原则不尊重,
国家与企业间施行无偿划拨,不遵守价值交换原则在企业之间的交换
中也有体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由领导决定,而不按市场原则进行。
长官意志决定一切经济活动,毫无市场可言。无市场秩序,无市场的
等价交换环境,企业也就不会有它的规范化管理。
诚信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二个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
企业和个人,还有政府,都要实践等价交换原则,即诚信,因此市场
经济也叫信用经济。要使市场有序地运转,实现规范化管理,就需要
每个当事人履行合约的规定,实践等价交换原则。因此要实践等价交
换,诚信是根本保证,没有诚信等价交换就毫无意义,更不要说规范
可编辑
精品
化管理。在规范化管理中,等价交换是一个客观标准,然而要实现这
一标准,需要有人来执行,因此市场经济的基础主体
可编辑

精品
—法人治理结构的确立就尤其重要,每个企业要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这样体制改革才算到位,才能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才能使市场
机制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市场机制正常运转,每个企业讲究
诚信,坚持等价交换原则,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规范化管理。相互利益
的制衡机制是在规范化管理中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的。公司最高权力
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他决策公司的大政方针,代表股东的利益。股
东代表大会闭会的时候,董事会就成为代表机构,来执行代表大会的
决定。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的董事长,要进行股东利益的维护,对决
定的贯彻执行要起到监督的作用。由董事会来聘任企业的经理层,企
业的经理层代表企业的利益,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由股东代表
大会来选出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同经理执行股东代表大会的决议。这
样两种利益的制衡机制就在公司形成,就给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
件。
3 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关键,因为国有企业的所
有者是政府,政府不放权让利,企业要想有权与利,需要政府的放权
让利;在改革中,政府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而企业则处于被领导者的
地位,企业是被动者,政府是主动者。企业的经营活动由政府的分配
批准权与计划、审批制度决定,企业规范化的经营与管理野兽其制约。
政府行为不规范,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就很难实现。因此,企业规
范化管理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到位是关键。
可编辑
精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关于政府怎样转变职能,政府的市场
管理、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完善,行政审批要规
范和减少。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就业,稳
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还提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坚持政企分开,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使企业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得以实现。
这也就是说,为企业服务是政府的根本职能,新型的政企业关系
基础也正因这一点而形成。所以,政府对自己的职能必须要明确,就
是为企业服务,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措施都是以扶持、保障企业的健
康成长作为出发点。但是在过去,政府将大小企业全收归国有,直接
来经营,这样政府不仅管不了,也不能管好,而且做出了很多越位、
错位的事情,使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受到影响。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