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巧记(一)许多历史事件是用其发生的时间来命名的,如果按照“一、二、三……”的顺序来记忆,既有趣、又容易记住(摘自中小学教育网)1. 与“一”有关的事件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军借口保护上海闸北日侨,突然袭击驻守闸北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史称一·二八事变,即淞沪抗战。
2. 与“二”有关的事件(1)二次革命: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孙中山决定讨袁。
发起“二次革命”。
(2)“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吴佩孚阻挠。
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遭到杀害,史称“二七”惨案。
3. 与“三”有关的事件三三制原则:即在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其实质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4. 与“四”有关的事件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是其公开叛变革命的标志。
5. 与“五”有关的事件(1)五四运动:一战后,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的一切被日本夺去的权利,遭到拒绝。
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运动很快发展成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
(2)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日纱厂工人的街头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向密集的群众射击,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6. 与“六”有关的事件(1)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1日慈禧下令搜捕维新派和帝党人士。
28日,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7. 与“七”有关的事件(1)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卢沟桥城检查。
被拒绝后,随即调集军队,向卢沟桥城进犯。
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日军,随即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
(2)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
8. 与“八”有关的事件(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以其掌握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这是中共独立领导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批评了右倾错误,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开展土地革命。
(3)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悍然向中国军队进攻,淞沪会战由此开始。
9. 与“九”有关的事件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铁路,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向东北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大举进攻。
不久占领东北三省。
10. 与“十”有关的事件(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发动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双十协定”: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谈判达成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1. 与“十一”有关的事件(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举行。
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12. 与“十二”有关的事件(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12月9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举行爱国示威游行,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2)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接着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高中历史知识巧记(二)新航路的开辟(必修二P22-24)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高中历史巧记(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一P12-15)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郡国并行制与推思令。
1.汉代的中外朝制。
1.汉:察举制。
2.唐:藩镇割据。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2.魏晋:九品中正制。
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3.宋代对宰相的分割。
3.隋唐以来:科举制。
4.元:行省制度。
4.元代的中书省。
高中历史巧记(四)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口溜(必修一p19)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高中历史巧记(五)(摘自百度图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必修一P36-39)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必修一P40-42)三权分立原则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必修一P44-45)高中历史巧记(六)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2、割香港;3、赔偿二千一百万。
中美《望厦条约》1844.7.3又称《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法《黄浦条约》1844.10.24。
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中英《天津条约》1858.6.26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赔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1858.6.17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中俄《瑷珲条约》1858.5 :1、割让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1858.6.13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条约》1858.6.18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中英《北京条约》1860.10.24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1860.11.2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1860.11.2 增加: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中美《续增条约》1868.7.28:1、扩大掠夺华工;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条约》1887.12.1主要是: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中俄《伊犁条约》1881.2.24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中英《烟台条约》或称《滇案条约》1876.9.13主要是: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中法新约》又称《越南条约》,1885.6.9 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日《马关条约》1895.4.17 主要是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1895.11.8 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时订立的:《辛丑条约》1901.9.7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1、赔款9.8亿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1307闵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