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建筑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剧场声学评价指标主要有:响度、早期反射声、 混响时间、声扩散度、频率响应度、允许噪声 和音质缺陷等。
响度:即音量的大小,表达它的物理指标是声压。 响度可以用数值来衡量,但响度的标准确很难 统一,可以说是因人、因音乐本身而不同的, 所以在规范中也没有规定响度标准。
• 有音乐家研究认为满意响度:舒缓音乐为77~79 分贝;奔放音乐为79~80分贝;交响乐75分贝; 室内乐70分贝
资料和规范,基本都涵盖了音乐厅、多功能厅。
剧院建筑设计要点:
▪ 功能关系和流线 ▪ 视线 ▪ 音质 ▪ 安全疏散 ▪ 大跨度结构 ▪ 造型 ▪ 图面应表达内容及设计 ▪ 参考书目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 功能分区:
o 演员活动区 包括舞台、演员休息、排练、 化妆等
o 观众活动区 包括门厅、观众厅、售票厅、 休息厅、宣传展示等
剧场活动
▪ 话剧演员
剧场活动
▪ 乐队
剧场活动
▪ 京剧演员
剧场活动
▪ 剧团工作人员
剧场活动
▪ 剧场服务人员
剧场活动
▪ 剧场工作人员
一.功能关系和流线
剧场功能关系图(资料集)
管
贵宾休息
理
观众活动区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剧场功能关系图
消防值班
观众活动区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总平面举例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三. 音质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声场分布均匀度:是指场内最大声压级与最小声
压级的差△P≤6~8dB • 声场均匀度与早期反射声密切相关,取决于室
形和反射板的组织。
频率响应度:是指各观众听到的各频率声音的强 度,是声音是否失真的指标。频率响应度与声 扩散均匀度有关。
允许噪声级:剧场观众席背景噪声的控制标准通 常是不大于25dB,与外界一般应设双墙和隔声 门。
四. 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要求:疏散口
▪ ▪《《建剧筑场设建计筑防设火计规规范范》》第还5规.3定.4条: 剧院、电影院、 礼堂o 的后观台众应厅有安不全少出于口两的个数直目接均通不向应室少外于的两出个口,。 且每o 个乐安池全和出台口仓的出平口均不疏应散少人于数两不个应。超过250人。 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四. 安全疏散
2、观众厅内的疏散通道: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9条 规定:观众厅
内的疏散走道宽度≮0.6m /100人,且最小净宽 度≮1.0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 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 之间的座位数,不超过22个,排距不小于90厘 米时,可增至50个,仅一侧有走道的座位减半。 ▪ 坡道的坡度大于1:6时应设台阶。
o 一般人的垂直视角30 °(俯角、仰角各15°), 转动眼球后为60 °。
o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6条镜框式舞台观众 视线最大俯角 :
楼座最大俯角不宜大于20 ° ; 包厢最大俯角不宜大于35 ° ;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全的偏角控制
o 《 应剧 使场 观建 众筑能设看计到规舞范台》的第全>部58.01,%.1条条:件视限线制设时计也 应看到80%的表演区。
三. 音质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混响时间影响因素:
• 厅堂的体积,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通 常按每座的体积来初步保证达到要求。规范 规定的容积指标(m3/座):歌剧4.5~7.0 ;戏曲、 话剧3.5~5.5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 3.5~5.5
• 界面的吸音或声扩散情况 • 软座椅、人体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会降低
三. 音质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不同的音乐建筑,对其声学指标要求的重
点不尽相同。
三. 音质设计
2、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对剧场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有:清晰度、丰满度、
亲切感、平衡感、环绕感和响度等。 对音质的主观评价,通常用现场实际感受和问卷
调查来完成。
三. 音质设计
2、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剧场音质设计通常需要用1:10~1:30的仿真
o 管理活动区 办公、贮藏等 o 其他 贵宾用房、商业用房、设备用房、停
车用房等
一.功能关系和流线
▪ 流线组织:
o 人员流线
o 机动车流
观众流线 演员流线 贵宾流线 工作人员流线
观众车 演员车
贵宾车 道具乐器车 管理及消防车
剧场活动
▪ 导演系统
剧场活动
▪ 剧场管理
剧场活动
▪ 观众
剧场活动
▪ 歌舞剧演员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回声:反射声的时间差≥50ms(声程差≥ 17m)、
响度又足够的话,听来是重音即为回声。 • 对容易产生回声的部位应做吸声处理。 • 离开声源10m左右的前区的早期反射声主要来
自顶棚,顶棚高度大于13m、或矩形平面的宽 度大于26m,声扩散处理不好,易产生回声。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楼座下声影区:楼座挑台易对早期反射声遮挡
o 控制挑台深度 o 挑台和后墙适当倾斜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声聚焦:多束反射声指向同一点,产生声音汇聚、 爆鸣,即为声聚集。当设计中采用凹面体时, 易发生声聚集。
噪声源及噪声控制: o 外界环境噪声:双层墙。 o 内部观众噪声如塑料袋、迟到者、婴幼儿及 其他不文明状况:设衣帽寄存、迟到者专席、 婴幼儿室等 o 机械噪声:空间隔离、设备减噪、管道消声 等
四. 安全疏散
3、公共空间(观众厅外)的疏散通道: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 8.2.3 规定:观众厅外
即能区分10mm景象的最远距离约为33.3m。 o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5条:观众席对
视点的最远视距: 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 话剧、戏剧场不宜大于28m;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舒服的视角
o 一般人的水平视角为30°~40 °,舒适转动眼球 后为60 °,舒适转动头的视野可达120 °。
三. 音质设计
观众厅顶棚纵剖面基本类型:
四. 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要求:疏散时间
四. 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要求:疏散宽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0条 剧院、电影院、 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内门 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总宽 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0的规定计算。
o 以天幕的中心与台口相切的连线的夹角来控 制偏座区,应大于45 °。
二. 视线设计
2、座位排列:基本尺度
o 座位的大小与硬座软座有关、与标准有关 o 排距应考虑观众走动 o 排距与座位排列方式有关 o 人体肩宽约397~415,加冬衣440~460,人
与人的适宜、经济距离40~50,即座距500~ 700。
2、座位排列 o 基本尺度 o 排列方式 o 规范要求
3、视线分析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见的视线要求
o 观众之间无遮挡 o 台口前缘无遮挡 o 栏杆、楼座挑台无遮挡 o 其他凸出物无遮挡
二. 视线设计
设计视点:
二. 视线设计
设计视点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清的视距
o 视距是指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距离。 o 一般人看得清的视角为1’(最小明视角),
总平面举例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演员及道具等
多厅组合
观众 入口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2)表达视线设计的结果
方法: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数解法、……
(《建筑设计资料》第4集)
地面升起坡度的影响因素: (1)视点越高升起越平缓 (2) C值越大升起越大 (3)排距越小升起越大 (4)视点至第一排观众的距离越小升起越大
视线分析
二. 视线设计
二. 视线设计
二. 视线设计
三. 音质设计
模型进行试验来完成。
三. 音质设计
2、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东方艺术中心测试模型: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为保证剧场的音质,除选择适合的室形和体积,
合理布置声反射体、扩散体和吸音面等,还应 避免以下缺陷:
观众掠射吸收直达声:观众厅前区的前后排高差 不大时,声音通过前排听众的头部、肩部,直 达声会被掠射吸收,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o 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宜小于8cm,楼座前后排 高差不宜小于10cm。 o 设存衣间,观众不应着大衣、羽绒服等听音 乐会等。
o 电影院要求有较大的放映空间;有跑片通道; 而舞台要求不大,可不设演员活动区
o 观众厅界面要求方面,歌舞剧、戏剧和音乐厅 均要求有较高的声反射和声扩散,而电影院则 要求一定的吸声,尤其是观众厅后部
实例分析:国家大剧院
国 家 大 剧 院
管风琴
管风琴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 o 看得见的视线要求 o 看得清的视距控制 o 看得舒服的视角要求 o 看得全的偏座控制
大空间建筑设计
(音乐厅、剧院)
国 家 大 剧 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剧院建筑属公共建筑,主要特点:
• 主要使用空间高大,空间组合关系为大厅式,即 以观众厅、舞台为中心,其他空间按功能分区、 使用顺序围绕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