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调整事项的处理

审计调整事项的处理


一、基本概念
(三)滚动调整 当上年或以期年度审定报表已作调整,
但被审计单位未将应调帐事项相应调整帐 目时,则审计人员每年度进行审计时,都 需要对客户的期初余额进行调整。这种客 户没有调整,而审计人员又必须对期初余 额进行的调整,被称为“滚动调整”。
滚动调整在非上市公司审计和IPO审计中 较常见。
一、基本概念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的具体运用 (二)有已调整事项,有调整分录
情况1①:
由于客户只能在07年度内将审计调整分录
入帐,依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 差错更正》的要求,企业应做如下分录:
借:应收帐款
1,5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0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的具体运用
(二)有已调整事项,有调整分录
情况一:客户在下一年度进行调整, 客户进行帐务处理的依据是具体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 正》。由于审计人员提请客户调整,如果 涉及损益类科目必然要使其归属到以前年 度,否则审计人员和客户的处理就不一致, 必然造成审定数和未审数不协调,使下一 年度的审定数无法确认。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的具体运用
(一)有已调整事项,无调整分录
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企业需调整的事项 较少,以保证审计人员对工作底稿修改不多, 下年度进行审计的时间较早,不致于影响企 业下年度的会计核算。主要是小规模企业和 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可以考虑这种方法。由于 未审数与审定数对调整分录的入帐时间一致, 所以就不存在以后年度的审计人员的转回分 录和客户的调整分录。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 的具体运用
以下假定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审计, 并用软件实施对客户的会计软件系统的数 据采集及处理。有两种情况的应用:
(一)有已调整事项,无调整分录
(二)有已调整事项,有调整分录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的具体运用
(一)有已调整事项,无调整分录
当客户将调整分录在审计报告期内入帐, 则不存在期后调整的问题。例如,对A公司06 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结束后A公司 按照审计已调整事项直接调整06年帐务及会计 报表,从而使06年度的未审数同06年度的审定 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是将调整分录 当作06年度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这样,审计 人员必须将经调整后审定数作为最终的未审数, 而工作底稿上没有调整分录。
2.该类调整不影响损益和净资产。
一、基本概念
(六)转回分录。 当被审计单位将上年度审计调整事项在 本年度进行帐务调整后,试算平衡表中本年 度的未审数中则包括上年度审定数中调整数, 年初及上年数则不包括上年审计调整数,因 而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当期发生额进行与上一 审计年度调整分录反方向的调整,即对未审 的当期发生额中属上年调整的事项进行转回 调整(转入年初及上年度),这样本年数才是 真正的未审数。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0,000
客户07年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及本年数按调 此整后数编制。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的具体运用 (二)有已调整事项,有调整分录
情况1①:
审计人员对A公司07年度的财务报表进 行审计时应对TB表作如下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0,000
贷:应收帐款
审计调整事项的处理
目录
一、基本概念 二、调整与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
的具体运用 四、调整结果的确认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
概念:调整事项、已调整事项和未调 整事项、本期调整和追溯调整、滚动调整。
调整的分录: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 转回分录
一、基本概念
(一)调整事项、已调整事项和未调整事项 1.调整事项:通过审计在财务报表中发现的会
1,500,000
借:应收帐款
1,500,0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500,000
经此调整后TB表与未审报表一致。
2007年A公司TB表应收帐款调整 (单位:万元 )
年初余额
未审 调整 审定 数 数数
本年增加
未审 转回 调整 数 数 后数
本年减少
未审 调整 数 后数
年末余额
未审 调整 数 后数
X
150 X+150
Y
150 Y-150
Z
Z
X+Y-Z X+Y-Z
2007年A公司TB表未分配利润调整 (单位:万元 )
年初余额
未审 调整 审定 数 数数
本年增加
未审 转回 调整 数 数 后数
(四)调整分录 1.调表又调帐分录。审计发现的当期报
表差异或差错,须同时调整报表和被审计 单位帐目的调整分录。
2.以损益调整事项居多,也有部分会计 核算科目应用错误的帐务调整。
3.按调整期分类:本期调整、上期调整、 滚动调整。
一、基本概念
(五)重分类分录 1.调表不调帐分录。审计发现的当期报
表项目分类差错,只在报表项目之间进行 调整,而无需调整帐目。
二、调整与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一)是否调整是根据重要性水平决定的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将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进行处理,通常是根据其金额和性质并结合 重要性水平决定是否进行调整。一般来说, 调整事项汇总的金额未达到调整的重要性水 平标准,可以不调整,不调整便形成未调整 事项。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具体 环境下错报金额及性质确定初步重要性水平。
计差异(错报或漏报 )。 2.已调整事项:将在审计中发现的会计差异作
出了调整的事项。 3.未调整事项:未将在审计中发现的会计差异
作出调整的事项。未调整的理由是差异金额及性 质未达到调整的重要性水平标准。
一、基本概念
(二)本期调整和追溯调整 1.本期调整:对本期财务报表的调整。
2.追溯调整:对上期或以前年度财务报 表进行调整,同时对应滚调因此造成的对 下一期报表直至本期报表的影响数。
三、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和转回分录的具体运用 (二)有已调整事项,有调整分录
情况1:
①假设审计人员发现客户06年度少计收入 1,500,000元,审计人员在06年度审计对TB 表(试算平衡表)做如下调整分录(税金的计 提和盈余公积等的补提未考虑):
借:应收帐款 1,500பைடு நூலகம்000
贷:营业收入
1,500,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