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一、活动成效1、小麦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二年,在上年单产突破300公斤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市小麦生产整体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预计,小麦生产将实现“三增”,再创历史新高:一是播种面积394.4万亩,比上年增加43.66万亩、增12.4%;二是单产达331.1公斤,比上年提高8.6公斤、增2.7%,比基期(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前三年平均)单产236.5公斤提高94.6公斤、增40%;三是总产达26.1亿斤,比上年增产3.49亿斤、增15.4%。

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在继续巩固和提高20xx 年秋种已建的25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20xx年秋种我市新建30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其中天长市10万亩、定远县7万亩、凤阳县6万亩、明光市7万亩,涉及5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78265家农户、299380人。

由于采取“五统一”措施,增产效果显著。

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424.8公斤,比上年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18.1公斤增长1.6%,比全市平均单产331.1公斤增长28.3%,比全市非示范区平均单产323.4公斤高31.4%,比基期单产236.5公斤增长79.6%。

其中定远县炉桥镇、明光市潘村镇、明光市柳巷镇、天长市龙集乡等4点小麦超高产田块实产验收,折合每亩分别为561公斤、563.2公斤、558.8公斤、564.5公斤。

3、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

每公斤按1.38元计算,全市小麦单产331.1公斤,比基期单产236.5公斤增94.6公斤,亩增收130.5元,394.5万亩共增收51482.25万元,加上80万亩小麦良种(每亩10元)和30万亩高产攻关核心区(每亩8元)补贴,以上三项合计52522.25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150.4元;其中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24.8公斤,比非示范区323.4公斤亩增产.4公斤,可实现亩均增收139.9元、人均增收158.3元。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高产攻关工作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为领导指挥生产、为科技提升、为粮食单产挖潜和农民增收等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

三生态效益明显。

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用肥用药,特别是无公害农药的推广使用,对粮食质量安全、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高产攻关工作的整体推进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05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加6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21.5万亩,比上年增加23.5万亩;小麦机播面积160.1万亩,占40.6%;病虫害综防率达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应用。

其中,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亩播量降低10%左右,精少量播种面积达2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进一步提高。

5、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增强。

一是增强了技术指导服务功能。

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专家、定期会商“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开展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并通过电视专栏、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科技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初步建立了生产指导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了小麦良种繁殖基地。

全市共建成小麦良繁基地37处,面积10.3万多亩,繁殖的品种有扬麦12、泛麦5号、皖麦19、皖麦33、烟农19等,田间纯度鉴定都在99%以上,预计可产优质小麦良种8778万斤以上,为今年秋种继续组织实施良种补贴、高产攻关提供了种源保障。

二、主要做法(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攻关活动顺利开展。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加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协调和指挥,市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

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

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筹划,制定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意见,我市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xx全市秋种工作指导性意见》(滁政办电[20xx]58号)。

各县(市)均制定了小麦高产攻关实施方案。

3、加强督查,严格考评。

在攻关活动期间,我市及时派出督查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分阶段开展多次检查督促工作。

天长市农委还专门下发了《农技人员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的考核办法》,明确农技人员职责和考核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明光市5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示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产验收,并对各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情况进行了验收评比,对成效显著的乡镇将予以表彰奖励。

(二)强化技物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1、规范招标,良种统供。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委、财政、监察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

同时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小麦良种供应招标小组和督查小组。

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明确了皖麦19、扬麦12、烟农19、扬辐麦2号、扬麦158等优质品种作为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与措施。

同时,分别在安徽农网和市农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并及时召开了小麦种子招标暨供种合同签订会,市财政局、监察局、项目县农委、财政局、9家种子投标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农委也派专人到会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阳光操作”,公开、公平、公正。

在供种之前,按照程序对发芽率、净度、水份进行了抽检,全市共抽样325个。

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供种清册、农户补贴卡进行良种统供,农户在供种清册签字或按指印,真正做到按清册供种到户。

2、强化领导,抗灾生产。

20xx年秋种,我市遭遇了持续干旱天气,对小麦安种极为不利,为此,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分类指导,对墒情适中的田块趁墒抢种,坚持收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较好的田块,采取造墒播种,造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差的岗坡地,采取三干下种,耕一块,种一块,确保安种任务及时完成。

10月18日,市农委在天长市召开XX市小麦高产攻关秋种现场会,会后组织三个抗旱秋种督查组分赴各县检查指导秋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秋种进度。

全市秋种小麦播种面积为394.4万亩,其中:10月10日前播种面积为11万亩;10月11日至20日播种面积为90万亩;10月21日至月底播种面积为201.4万亩,11月1日以后播种面积为92万亩,其中:趁墒播种面积294.4万亩、造墒播种面积100万亩。

11月中下旬,我市普降喜雨,旱情全面解除。

针对今春倒春寒不利气候,迅速组织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对受冻田块补施速效氮肥,加强田管措施,有效减轻了冻害造成的影响。

为抓好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22日,市农委在定远县召开全市小麦纹枯病防治现场会,会后各地立即掀起防治小麦纹枯病高潮;4月17日,市农委在明光市又召开了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赤霉病防治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准确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治,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活动,努力夺取抗灾生产关键一仗的全面胜利。

3、开展培训,搞好服务。

为了确保良种发挥应有的效益,项目区层层广泛开展培训、印发技术规程“明白纸”、抽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开辟电视“专栏”和农技咨询110等技术服务。

去年秋种前,定远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秋种工作大会,县农委和县移动公司联合印制了《20xx年定远县秋种小麦主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简介》明白纸10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秋种期间,在电视上作了《良种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讲座,每天播2遍,连播1周;小麦生长期间,农技推广中心又先后在电视上作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冬前田间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等技术讲座,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田间管理。

在小麦播种和越冬期间,我委还组织科技报告团,分赴到各乡镇、重点行政村进行了三期技术培训。

为确保高产适用技术到位,全市共抽出129名农技人员,深入示范片开展技术承包,驻点指导,并要求每个农技人员承担20户入户指导工作,且在小麦一生中入户指导不少于8次,每次入户指导必须由农户签字确认。

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努力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据统计,全市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314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3.9万人次,发放秋种明白纸、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农情汇报等宣传资料68.9多万份,组织科技赶集167次。

4、监测“三情”,指导有力。

全市共建立4个小麦“三情”监测点,严格按照“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的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开展定时、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

定远县分别在定城镇、能仁乡建立了小麦“三情”监测点,对小麦生长实行全程监测,及时准确的预测、分析、发布“三情”报告28期,有效地指导了农民适时适播适管,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一是推广优质良种。

全市项目区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

二是推广精少量播种技术。

通过适期早播,精少量播种,创造一个合理的小麦群体结构。

半冬性品种主播期安排在10月15日-10月23日之间,亩播量10公斤;春性品种主播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亩播量12.5公斤。

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实现科学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全面使用有机肥、小麦专用肥,推广氮肥深施和后移技术,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

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适时用药、用药对路和方法得当,提高防治效果。

五是推广小麦抗灾避灾生产技术。

小麦是越冬作物,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抗灾避灾生产技术尤显重要,重点是深沟平墒、“三沟”配套、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等,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确保安全越冬,为夺取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三)强化示范建设,确保整体生产水平提高。

1、抓点示范,典型引路。

去年秋种,各级农业部门主动抓点示范,开展小麦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

据统计,全市共建成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点)355个、面积52.6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13.3%。

市农委带头抓了定远县年家岗镇万亩中强筋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建立“三情”监测点。

11月20日,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来到示范片田头,给予了充分肯定。

天长市共建万亩示范片10个,市农委农业局、科技中心、作栽站、植保站、种子站分别在龙集、高庙、汊涧、秦楠、便益等5乡镇分别建立千亩攻关示范片和百亩核心攻关指挥田,28个乡镇乡乡都有千亩示范片,乡乡都有百亩攻关指挥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