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好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做好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做好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2003-6-26 13:24:16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

《讲话》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其中很多重要容直接涉及到统战工作,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这对于指导新世纪统战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讲话》精神,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毋容置疑地成为当前统战工作中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领会“七一”讲话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科学论断的重要涵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以恢宏的气度、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科学地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上,有着重大的理论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可以“看一看”,到成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越来越重要。

同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其代表人士队伍也日趋壮大,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渐加深。

的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走一步,市场经济发育早。

我省敏锐地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及时地纳入统战工作的视野,率先在全国展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并使之成为统战工作的一大特色。

但在工作实践中却遇到一系列无法跨越的理论难题,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定位问题、特别是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如何?他们以何种身份参加统一战线等,始终未能明确。

又如,评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标准问题,人们一直存有分歧;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后的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则更引人注目。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讲话》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同志提出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提出了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统战工作。

在此前提下,同志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观点,使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在新世纪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一)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形成的经济基础《讲话》强调了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

换言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故应与基本经济制度的代表其他经济成份的人们享有平等待遇。

而以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标志,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协调起来、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包容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还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科学定位的客观依据。

(二)准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地位《讲话》深刻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首次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的群众基础。

这就在理论上解决了长期困惑人们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定位问题,使这群既受宪法保护、又活跃于基本经济制度框架的公民,得以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享有同样的身份。

这种对社会阶层构成的创新分析,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为指导,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和解决上,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的基础上,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三)深刻地阐明了评判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先进与落后的政治标准《讲话》明确提出判断人们在政治上先进与落后标准,即看一个人不能简单地看其财富的多少,主要看其政治态度和现实表现,看其财产的来源、看其如何支配财产及对社会的贡献。

这给我们如何认识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确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地位以一个科学的方法。

《讲话》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也应该吸收到党来的论述,突破了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的禁区,准确地回答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成分出现后,党和社会各个方面优秀分子的关系,这既与中共建党八十年的组织建设经验相符合,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四)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讲话》指出实现了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就整体而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多种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整个生产和经营活动总体上是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法律和思想道德构成的宏观环境制约下进行的,并对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财税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加之他们所从事的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也是劳动,他们也是社会劳动财富的创造者。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旧观念去评判他们。

同志上述一系列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充分地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深入发展,特别为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南。

二、认真分析我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队伍出现的新情况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建立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分子队伍。

同志“七一”讲话发表后,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受鼓舞,都说“《讲话》是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们精神振奋,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的信心大大增强。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其代表人士队伍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充分印证了同志关于“建设者”的科学论断。

1、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民经济建设的份额不断加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快,逐步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和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新的世纪,非公有制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表现出向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规化发展和科技型、外向型企业日渐增多的发展新趋势。

据统计,2000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纳税128.68亿元,比1999年增长39.8%。

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占全省纳税总的7.02%。

至2001年6月底,省私营企业有1942万户,从业人员232.56万人,注册资金2082.5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6%、6.9%和11%;全省个体工商户有154.67万户,从业人员311.4万人,注册资金263.2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5%、0.8%和3.2%,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政治生活的人数日渐增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加深截止2000年底,我省共安排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1134人,政协委员2699人,工商联执委4984人。

通过他们的典型示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走“爱国、敬业、守法”的道路。

这支队伍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政治生活中积极参政议政,在经济大潮显身手,在社会生活中不忘回报社会,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社会舞台的活动日益广泛,对非公群体和社会公众产生的感召力增强多年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再就业工程,参与光彩事业、《信誉宣言》,参与捐资助学、公益事业、抗洪救灾捐赠等活动,为繁荣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充分就业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在社会公益事业中,80年代,我省公益事业款项多数来源于港澳同胞;进入90年代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已成为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先富带动后富,帮助落后地区脱贫奔康中功不可没。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止,我省正在实施光彩事业项目省有122个,投资总额179436万元,到位资金141588万元,就业脱贫2万多人;在省外实施的光彩事业项目60个,投资总额170661万元,到位资金118189万元,就业脱贫3.54万人。

(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走过了起步、探索和不断壮大发展的历程,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的世纪,非公有制经济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这势必对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在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上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1、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利益群体的认识与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仍存在一定差距。

党的十五大之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全省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但他们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的思想动态、政治要求、生活方式及在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缺乏战略上政治上的认识和考虑。

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政治属性认识不足,有的只停留在一种比较狭隘的层面上,与《讲话》中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高度相距较远。

由于存在种种片面的认识,因而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帮助和引导不够,亦未能尽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经济除自身面临结构性调整需加强引导外,其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扰,如政治上受歧视、竞争不平等、“三乱”屡禁不止、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

这些困扰容易引起非公有制人士的思想波动,影响其投资的信心和生产经营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私营企业主移居境外或把资金企业转移到省外、境外的情况。

这一状况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将极大影响我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应当指出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而且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统一战线做好宣传引导、解惑释疑和稳人心、暖人心、安人心的工作,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积极性,使其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