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pdf

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pdf

名词解释【绪论及问诊、病历书写】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检查方法——通过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对大多数疾病作出临床诊断。

2、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即问诊(inquiry),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许多疾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或印象3、体征(Signs):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

是指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4、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如疼痛.胸闷.恶心5、主诉chief complaint: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包括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6、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即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7、既往史(past history):既往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疾病、外伤史、手术史、预防接种史、过敏史等8、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及嗜好、冶游史等【发热】1.发热(fever):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5.波状型(undulant fever):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水肿】1.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潴留,致使组织发生肿胀,称为水肿2.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全身组织间隙水潴留< 5kg,临床上表现为体重增加,而无水肿3.显性水肿(frank edema):全身组织间隙水潴留>5kg,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有凹陷4.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体液积聚于皮下组织间隙,指压后组织下陷5.非凹陷性水肿(nonpitting edema):体液积聚于皮下组织间隙,指压后组织下陷不明显或没有凹痕【咳嗽与咳痰】1.咳嗽cough:咳嗽是一种由于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2.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痰)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呕血与咯血】1.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者2.呕血haematemesis:是指上消化道疾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dyspnea: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2.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重度呼吸困难。

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3.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吸气时胸骨上凹、锁骨上凹、肋间隙明显凹陷。

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

4.端坐呼吸(orthopnea):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取端坐呼吸,可使下肢储存血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故病情严重时,病人往往采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呼吸5.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代谢性酸中毒时,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特点为:①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基础疾病。

②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6.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某些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等中枢抑制药和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

特点为:①有药物史。

②呼吸慢而浅,伴呼吸节律异常。

特点是呼吸逐步减弱以至停止和呼吸逐渐增强两者交替出现。

7.间停呼吸(Biots 呼吸):又称比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

见于中枢系统疾病以及某些中毒【便血】1 柏油便(tarry stool):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亚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为柏油便2 隐血便(feces occult blood):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每日5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须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便【腹痛】1.内脏性腹痛: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主要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2.躯体性腹痛: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3.牵涉痛referred pain: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腹泻】1.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黄疸】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2、隐性黄疸Recessive jaundice: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umol/L之间,临床上不易觉察胆红素升高所致的症状与体征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Bilirubi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小部分尿胆元在肠内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

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4、旁路胆红素:正常人约有15-20%的胆红素并非来自衰老的红细胞,而是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这些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

5、Gilbert综合征:是指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2、冲击触诊法(Ballottement):又称浮沉触诊法。

以3~4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于腹壁上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此时指端下可有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腹部检查】1、蛙腹(frog belly):腹腔内中度积液,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至腹腔两侧,致侧腹部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蛙腹。

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2、尖腹(apical belly):腹膜有炎症(如结核性腹膜炎)或肿瘤浸润时,肠管粘连,腹壁增厚,腹部常呈尖突型,称为尖腹。

3、气腹(pneumoperitoneum):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4、腹围(脐周腹围):让患者排尽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5、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患者仰卧时前腹明显凹陷几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

见于恶病质,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吸气时出现腹凹陷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6、水母头征(caput meduase):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形成时,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即腹壁静脉曲张。

当门静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到一簇以脐为中心的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形如水母头。

7、胃肠型(gastral or inestinal pattern):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示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

8、蠕动波(peristalsis):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肠段蠕动加强,形成蠕动波,有胃肠蠕动波及正逆蠕动波之分。

9、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坚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此时,腹式呼吸消失。

10、柔韧感(doup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时,由于病情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称为揉面感或柔韧感。

11、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当医师用手指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个手指(示、中、无名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12、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 irritation sign):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

13、扩张性搏动:扩张性搏动为肝脏本身的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右心室的收缩搏动通过右心房、下腔静脉而传导至肝脏,使其成扩张性。

如置两手掌于肝脏左右叶上面,即可感受到两手被推向两侧的感觉,称为扩张性搏动。

14、肝震颤(liver thirll):当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片刻肝囊肿表面时,如感到一种细微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

15、Murphy 征:医师触诊不能查到胆囊时,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痛而致吸气中止称为Murphy 征阳性,提示胆囊有炎症,但未肿大至肋缘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