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年正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5年正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正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定不移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改革定力和发展定力,牢牢把握省委主基调主战略和市委“北部攻坚”战略部署,按照“发挥优势、融入重庆,遵义前列、北部率先”的总要求,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全力实施“三大攻坚”,奋力抓好“六件大事”和“十大工程”,强力实施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教育提质三大重点,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经济
社会呈现出总量大增长、增比大进位、实力大提升、社会大和谐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4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下同)%,位于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第3位,人均GDP14084元。

三次产业比为::。

地方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规模工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50%;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8%,位于全省88个县(市、区)、47个非经济强县第1位。

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46亿元,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其中省外到位资金亿元,增长%。

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5元,增长11%,位于全市第3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增长%。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亿元,增长%;贷款余额40亿元,
增长%,位于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第6位。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从77%提升到8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地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指标内。

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位于全省第33位,上升23位;位于全市第5位,上升5位。

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89%,位于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第13位。

特别可喜的是,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增速均位于全市第1位,GDP、贷款余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增速均位于全市前3位,GDP、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税收收入5项指标增速均位于全省88个县(市、区)前10位。

过去一年,我们扩园区促转型,工业体系进一步健全。

按照市委“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的要求,立足经开区工业发展主战场,全力攻坚新型工业,工业经济实现大突破。

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
3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总量达57家。

园区建设不断完善。

经开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市级初评。

园区新开工企业14家,总量达42家,投产28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

新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在建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有序推进,园区标准厂房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

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神曲乐器、华成乐器相继投产,赛维尼亚乐器正在设备安装,鹏联乐器厂房加快建设,龙声、音格、永馨等6家乐器已签订正式协议,“正安·国际吉他园”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盾安天赐茶业红茶和精制车间、天和农业、桐乡酒业顺利投产,铜兴粮油、莲田农业有序推进,农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欧尚电器、鑫旺玻璃、永生利服装顺利投产,鑫业标准件、美莱仕墙体涂料、惠民网纱等企业加快建设,加工制造业蓬勃发展。

黔北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示范基地落户正安,信息产业实现突破。

形成了以吉他制造为主的文化
产业园、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园、以纺织制衣为主的轻纺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彰显了“一园多业、一园多特、一园多文化”的个性特色。

能矿开发实现突破。

探获铝土矿资源亿多吨,成功与杭州锦江集团签订总投资350亿元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开发协议,公司注册、矿权转让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中建材瑞溪水泥厂技改扩能全面完成并满负荷投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铁丁岩、茶林堡、桥溪河、桴焉煤矿通过省级审查批复。

天楼山风能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牛都、沙阡水电站并网发电,毛家塘水电站有序推进。

过去一年,我们抓扩容提质量,城乡品位进一步提升。

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8亿元,新增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万人,城镇化率达%,增长个百分点。

城区不断拓展。

凤仪至安场主干道竣工通车,滨江大道进入规划设计,安场高速公路连接线前期准备就绪,为加快推进“一城三区”城镇倍增计划、两
翼拓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鑫未来世界城市综合体、中国白茶城等项目有序推进。

功能逐步完善。

城市道路、休闲广场、绿地公园等设施逐步完善,迎宾大道二期、西门河治理、23号路等市政设施和安场、土坪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县城东部污水处理厂、两万吨供排水工程启动建设。

市民广场、人民广场、桃花山、凤凰山、桃园山山体公园及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进有序,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县城品味。

集镇更加靓丽。

统筹抓好“双新”创建,安场“黔北古镇”和小雅、土坪、杨兴桐梓村等镇村建设效果明显。

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28个,受益群众万户7万人,累计覆盖率达85%。

全市示范小城镇暨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

管理彰显精细。

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城区控违7438平方米,拆违15212平方米。

“多彩贵州·美丽正安”文明行动延伸到乡村,
“美丽正安”城市管理平台启动升级改造,城市管理彰显精细,获“省级文明县城”殊荣。

过去一年,我们调布局优结构,农业效益进一步突显。

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31亿元,增长11%;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实现粮食总产量万吨,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农业产业迅速发展。

紧紧围绕“4321”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建茶叶基地万亩,补植补造万亩;种植烤烟万亩,实现产值亿元、烟农户均收入67488元;种植蔬菜30万亩、高梁万亩;新发展核桃万亩、方竹2万亩、野木瓜1万亩、中药材万亩;新发展大鲵2万尾、蜜蜂2万群;出栏生猪26万头、羊6万只、牛4万头、家禽400万羽,完成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总产量万吨、水产品万吨,实现畜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

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以园区建设和土地流转为抓手,集中资源推进“3619工程”。

新增土地流转8万亩,累计达20万亩。

谢坝现
代烟草、谢坝生态大鲵成功晋级省级园区,生态茶叶省级园区建设内容不断丰富、示范带动效果明显,三个省级园区完成投资亿元。

安场花卉、土坪白及、大坎果蔬、芙蓉江石斛、虎踏石核桃、瑞溪苗繁6个县级园区初见成效。

经营主体逐步壮大。

以“1511”农村能人创业工程和农村合作经营机制为抓手,着力培育经营主体。

新增农业省级龙头企业4家,总量达11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总量达1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总量达181家;新增家庭农场83家,总量达213家;新增种养大户230家,总量达634家。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查处林业行政案件72件,森林刑事案件14件,火灾受害率控制在‰以内。

整合资源推进营林建设,累计营造林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有效实施,治理石漠化面积1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

创建高标准“三沼”综合利
用示范点2个,完成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3处,实施省柴节煤灶9317户。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顺利通过国家“创模”评估验收。

精准扶贫有序推进。

坚持“六抓”要求,做到“五个精准”,攻坚“六个一”目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6848户139725人,争取扶贫项目资金9000万元、金融扶贫贷款亿元、扶贫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年内减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6%,中观镇、新州镇实现“减贫摘帽”,县级和9个乡(镇)“减贫摘帽”通过省市复查验收,“一镇十八村”小康创建示范实现达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