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养猪业面临的发展趋势

当前养猪业面临的发展趋势

当前的形势,如何发展养猪业一准确把握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受饲料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动物疫病等因素共同叠加影响,今年以来,全国肉、蛋等主要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猪肉价格与禽蛋价格涨幅最大。

5月份,仔猪15.0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116.19%,活猪10.20元/公斤,同比增长71.14%,猪肉15.86元/公斤,同比增长48.09%,鸡蛋7.58元/公斤,同比增长36.58%。

猪肉和禽蛋价格的大幅上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城乡居民肉类和禽蛋消费产生一定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食品价格上涨是CPI上升的主要动力,而其中肉禽和鸡蛋价格上涨又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二者涨幅分别达到26.5%和37.1%。

在最近的调查中,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发展猪禽生产,面临“四不”现象: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养;疫病风险大,农民不敢养;养猪养鸡难挣钱,农民不能养;城市发展快,不准农民养。

当前,生猪和蛋鸡生产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前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滞后反映。

集中表现在:一是前期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同时大幅下跌。

2006年上半年,全国活猪、活鸡和鸡蛋价格比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2%、15%和14%,仔猪和肉雏鸡价格降幅超过40%,养殖户损失严重。

一头生猪亏80元,一头母猪亏500元。

价格下跌,导致农民发展生猪和蛋鸡生产的积极性下降,补栏受到影响。

在办公软件领域微软的OFFICE一直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但在2004年年底开始的省市级政府采购中,人们已经看到了国内办公软件厂商为打破这种局面付出的努力,而国产办公软件不断二是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鱼粉、玉米、菜粕和赖氨酸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6年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1.3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4.53%。

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仍然不断上涨。

目前全国玉米价格1.5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5.7%。

每吨猪饲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0多元。

出栏一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

每吨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7%和8.6%。

三是局部地区动物疫病影响。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畜禽疫病呈多发态势。

去年下半年,湖南、江西、安徽、湖北等一些养猪大省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虽然疫病造成直接死亡的数量仍在正常范围,但疫病给农户造成较大恐慌心理,不敢多养猪、养大猪。

同时,这几年的禽流感疫情对畜牧业的影响巨大,造成了家禽生产的波动。

四是比较效益下降。

近几年,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从事畜牧业生产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减少。

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畜牧养殖效益增长空间受到压缩。

以养猪为例,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平均每天可挣30元,扣除支出每年节余约7500元,按目前出栏一头生猪220元的利润计算,相当于饲养34头猪的利润。

如果饲养34头生猪,不仅需要投入成本3万多元,而且养猪既脏又累,疫病和市场风险较大,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而不愿在家从事养猪。

五是主销区畜禽生产萎缩。

近几年来,不少大中城市规模扩大,一些城郊养殖用地和副食基地多变为建设用地。

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生猪和家禽饲养大幅减少,在加强规模养殖场环保达标改造的同时,也划定了禁养和限养区。

这些措施使得生产萎缩,自给率下降。

以生猪为例,目前北京自给率为40%,上海为25%。

浙江每年调入的生猪需要500多万头,广东调入达2400多万头,调入猪肉数量逐年增加。

六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畜产品消费受到影响。

近两年,湖南、上海发生瘦肉精事件,河北在等地出现了含有苏丹红的“红心”鸭蛋,这些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反响,直接影响了畜产品消费,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

七是发展规模养殖面临一定困难。

据调查,当前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贷款难。

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为资产抵押,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畜禽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

二是用地难。

多数地方没有把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已成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是粪污处理难。

畜禽养殖污染已广为关注,有些地方出台禁排限排措施,环保压力日益增大,排污投入不断增加,行之有效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利用项目发展缓慢。

尽管当前畜禽生产出现一些困难,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

从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养猪效益看好,这将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从调查反映情况看,母猪补栏有所增加,生猪存栏逐步回升,规模饲养有所扩大,但考虑到生猪繁育饲养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今后一段时期生猪价格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

预计到今年年底生猪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明年上半年将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从蛋鸡生产情况来看,目前全国种禽数量已与正常年份基本接近,家禽春孵春繁势头良好。

据对部分种禽企业的调查,苗禽销售量均比去年同期上升40%,供不应求。

加之,禽流感等疫情保持稳定,养殖户养殖信心增强,将进一步推动蛋鸡生产平稳发展。

主产区的蛋鸡补栏数量已接近正常水平,随着上半年补栏的蛋鸡陆续进入产蛋期,可望缓解鸡蛋供需矛盾,预计下半年蛋鸡生产将保持稳定增加,以满足市场供应。

总的来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在应对当前畜禽市场波动的同时,还应看到畜牧业发展的许多积极因素。

第一,畜牧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

家宝总理5月26日专门到陕西了解生猪生产情况,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近3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也明确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畜牧法》的颁布实施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一些相关配套法规正陆续出台。

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针对当前生猪和奶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还将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

第二,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一是畜产品产业带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

16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4%,7个肉牛主产省区牛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9.3%,15个肉羊主产省羊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1.8%,6个禽蛋主产省禽蛋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4.2%,奶业优势区域7省区市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4%。

二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稳步增加。

规模化猪场生猪出栏占全国总量的43%,蛋鸡规模养殖存栏占全国总量的67.15%,肉鸡规模养殖出栏占全国总量的73.14%,肉牛规模养殖出栏占全国总量的30.4%,奶牛规模养殖存栏占全国总量的57.3%,肉羊规模养殖出栏占全国总量的40.4%。

三是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集团化和跨地区经营的趋势发展迅速,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兴起。

据统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3.57万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有4.3万个,占总数的31.7%。

第三,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增加。

尽管畜产品价格上涨在社会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生猪价格的上涨与去年同期养猪亏损时相比,养猪效益发生明显变化。

据测算,当前农户仔猪育肥每头可赢利220元左右,上年同期亏损约60元;自繁自养每头可盈利320元左右,上年同期亏损约85元。

饲养一头母猪获利约800元,上年同期亏损约500元。

肉鸡每只获利4元左右,蛋鸡年收益13元左右。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不论是畜牧业管理者,还是广大畜牧业生产者,要正确把握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要从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认清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克服当前生猪和家禽生产面临的实际困难,确保全年畜牧业生产平稳有序发展。

二努力构建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猪禽生产是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养猪业更具有“猪粮安天下”的重要战略意义。

养猪业和家禽业产值已占畜牧业总产值的85%左右。

猪肉价格和禽蛋价格的大幅波动,充分反映了畜牧业发展的脆弱性,政策体系的不完整性,以及疫病防治的艰巨性。

猪肉和禽蛋的正常供应不仅是畜牧业自身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经济社会稳定的需要。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对稳定生猪生产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建立母猪保险与直接补贴相结合的制度,增强母猪养殖户抵御重大病害、灾害和成本上涨等风险能力。

二是安排落实对低保人员和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等弱势群体的补贴。

三是适当增加储备肉规模、合理调整储备结构和布局,发挥储备调控市场的作用。

四是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散养农户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进行补贴。

当前,国家正抓紧研究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扶持生猪和家禽生产的政策体系。

我部一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贯彻落实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另一方面着重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完善畜牧业预警监测体系。

以生猪和家禽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尤其对存栏母猪和种禽的调控,引导适时补栏,促进产销衔接,合理安排生产。

当前要加强对畜禽产品市场价格的正面引导,稳定居民消费心理,维护市场秩序。

(二)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实施《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快生猪改良中心和家禽改良中心建设,加大猪、禽新品种培育支持力度,继续改扩建一批种猪场和种禽场、基因库、种公猪站和种猪质量检测中心,提高我国畜禽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能力,改变良种猪和良种禽供应紧缺的状况。

研究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质公猪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三)加大疫病防控力度。

加强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做好猪蓝耳病等疫病免疫工作,我部正抓紧组织生产高效猪蓝耳病新型疫苗,目前已在部分地区投入使用。

同时,要求各地要提高畜禽免疫强度,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尽快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

开展疫情监测,加大生猪和家禽流行病学调查力度,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产地检疫,强化畜禽标识管理,做好牲畜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工作。

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是农业部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十大行动”之一,今后要继续实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养殖小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