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射炉炼铜渣回收铜技术探索

反射炉炼铜渣回收铜技术探索

第9卷增刊l 2009年6月
过程工程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V01.9 Suppl.No.1 June 2009
反射炉炼铜渣回收铜技术探索
秦庆伟1, 张丽琴1, 黄自力1, 李密1, 李光强1, 廖广东2
(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1 2.黄石大江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5)
16
曼!!塑塑!

wt
16.66

At
35.56
过程工程学报
表3冰铜相组成分析结果
坚g
2.17
3.04
!呈垒坦三里旦兰竺兰!z坐堕坚!堡旦!竺塑f墅:生
垒!
!!


£!
!!
I.85
9.39
15.Il
0.33
3.1I
22.0l
2.34
11.42
16.09
0.29
2.65
13.46
璺!
26.39 14.18
万方数据
图4钥口】冶中Fe儿糸的曲分巾幽 Fig.4 Fe element plane distribution in slag
增刊1
秦庆伟等:反射炉炼铜渣回收铜技术探索
图5铜渣中Fe儿素的血分布图 Fig.5 Fe element plane distribution in slag
图6铜渣中O元素的面分布图 Fig.6 O element plane distribution in slag
表1渣样成分的XRF分析结果
图l铜渣的光学显微照片
Fig.1 Optical micrograph ofCu slag
图2铜渣的SEM照片 Fig.2 SEM image of Cu slag
图3俐渣中Cu几糸的山分仰图
Fig.3 Cu element plane distribution in slag
Na2S添加量与铜精矿回收率和品位的关系,如图14所 示,可以看出硫化钠用量从200 g/t增加到800 rdt时, 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逐渐增加,当硫化钠用量为800 g/t 时,铜精矿品位达到最大值,硫化钠用量增加到l 000 g/t 时,铜回收率基本保持不变而铜的品位却下降.这是因 为硫化钠用量低于800 g/t时,硫化钠主要使氧化铜活 化,当硫化钠用量超过800卧时,炉渣中的其他矿物 上浮比例增大,导致浮选铜精矿品位下降. 3.2.3捕收剂种类和用量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8—10-23,修回日期:2009-02—1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B2008110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FMRU2007K05)t
武汉科技大学基金项目(编号:2005XY3)
作者简介:秦庆伟(1974--),男,山东省单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色冶金,E-mail:qingweiqin@3vaheo.c姐.c也

、-一





8 芑
。 口 巴 ‘9
Grinding fineness(-74 rim)(%)
图13磨矿细度对回收率和品位的影响
Fig.13 Effect ofgrinding fineness on recovery rate and grade
AddiEon of Na2S(o/t)
度30%的浮选条件下,渣精矿品位4.54%,回收率达64.65%,常规选矿工艺难奏效.吹炼转炉渣返回贫化作业会导致
反射炉渣含铜较高,添加一定量黄铁矿精矿,采用热渣排放方式能有效降低渣含铜.
关键词:反射炉;水淬渣;浮选:贫化
中图分类号:TFlll。17;TD9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9)SI--0013--06
冰铜相对药剂的吸附量直接影响浮选回收率,捕收 剂要在矿物表面产生足够的疏水性,就必须有足够的吸 附量,药剂在矿物表面的最佳吸附效果对应于矿物最佳 浮选效果.实验条件如下:矿浆浓度30%,磨矿细度 -0.074 mlTl含量占95%,自然介质条件,Na2S用量800 趴,六偏磷酸钠用量800趴,松醇油用量60鲈,浮选 时间6 min,得到捕收剂种类和用量与铜精矿回收率和 品位的关系,如图15和16所示,可以看出同样条件下, 丁基黄药与丁胺黑药混合使用的浮选效果优于丁基黄 药与丁胺黑药单独使用的效果,混合药剂使用量从80 g/t增加到240 g/t时,回收率从48.17%增加到64.65%, 铜精矿品位有所下降.当使用量超过240 g/t时,铜回收 率增加不大.这是由于丁基黄药对硫化铜矿的捕收效果 较好,对氧化铜矿的捕收效果较差,而丁铵黑药对氧化 铜矿除了具有较好的捕收作用外,还兼有轻微的活化作 用,二者混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捕收剂的不足.
主要仪器和设备如下.PANalytical X?ert PRO MPD型X射线衍射仪,STA449型综合热分析仪, Quanta200扫描电镜,ESCALAB MK II型X射线光电 子能谱仪,Axios advanced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 WISSEL穆斯堡尔谱仪,IRIS Advantage ER/S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议,OI,Ⅵ旧17S BX5l TRF型显微镜, XZM型振动磨样机,XMQ型球磨机,XFD型单槽浮 选机,井式高温气氛炉等. 2.3实验方法
3.1水淬渣的物质组成研究
SEM/EDS、XPS分析证实了上述推测,结果如图3~12
反射炉熔炼水淬渣粒度一般在10 mm以下,外观 所示.可以看出冰铜相的主要由Cu,Fe,S等元素组成,
近球形,呈黑色,中空易碎,炉渣经球磨后分别进行 物相成分可能为Cu2S,金属Cu,CuFeS2,FeS(溶解有
XRF和ICP-AES测试,结果如表1和2所示,可以看 出,炉渣中Cu,Au,Ag等有用成分比较高,值得回收, 2种测试方法获得的数据吻合较好,基本确定了炉渣的 大致成分.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渣样主要由硫化物(冰铜)
采用常规选矿和熔炼贫化方法对反射炉水淬渣分 别进行贫化探索.(1)常规选矿方法,每次称量250 g炉 渣,用锥形球磨机磨至所需粒度,然后倒入0.75 L浮选 槽中,按设计的实验流程浮选提铜,浮选精矿和尾矿烘 干称重后进行ICP分析,确定精矿品位及回收率;(2) 熔炼贫化方法,即按照设定的配比,将干燥后铜渣、黄
分析基础上,探索水淬铜渣的循环利用技术,同时也为 其他类型熔炼铜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2 实验
2.1实验原料 从冶炼厂反射炉水淬渣现场选取若干有代表性渣
样,制样后进行扫描电镜(SEM/EDS)、光学显微(OM) 分析和岩矿鉴定,以确定炉渣的显微结构,另外取破碎 后炉渣分别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G娘F)、X射线衍射 (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fxa,s)、M6ssbauer分析、等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DSC/TG热分析, 以确定炉渣的成分及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 2.2实验仪器与设备
图7铜渣中Si元素的血分布图 Fig.7 Si element plane distribution in slag
图8铜渣中冰铜相的EDS分析点
Fig.8 EDS analysis spot ofmatte
Ih口/bY
图9冰铜相A点处EDS谱 Fig.9 EDS pectrum of spot A
hqy,■V
图11冰铜相C点处EDS谱 Fig.1 1 EDS spectrum ofspot C
万方数据
h村口flmv
图lO冰铜相B点处EDS谱
Fig.10 EDS spectnun ofspot B
∞乱o
Binding energy(eV) 图12反射炉渣Cu2P的XPS谱 rig.12 Cu 2P XPS spectrum ofcopper slag
圣!
I.32
0.69
第9卷

塑!
1.68

0.28

3.2反射炉水淬渣浮选提铜 影响铜渣浮选工艺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炉渣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2)矿浆制 备;(3)浮选药剂制度;(4)浮选机造成的工作条件:(5) 浮选工艺流程.为了探索浮选工艺回收铜渣中有用金属 的效果,主要研究磨矿细度、Na2S添加量、捕收剂种类 和用量等参数对浮选指标影响. 3.2.1磨矿细度的影响
摘要:在铜熔炼反射炉渣中铜铁赋存状态分析基础上,采用常规选矿和火法贫化工艺对反射炉水淬渣进行回收铜技
术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水淬渣含1.06%铜和36.41%铁,铜、铁、硅矿物紧密共生,相互交织,铜矿物的结晶粒度多
数低于5岫,在Na2S用鼍800鲈、混合捕收剂用量240 g/t、浮选时间6 rain、磨矿细度95%为-0.074衄、矿浆浓
万方数据
14
过程工程学报
第9卷
铁矿粉混匀后、压实,加盖后埋碳升温,保温一定时间 盐相以及玻璃体等4种不同的相组成,结果如图1所示,
后取出铜渣,切割坩埚回收冰铜,制样后显微镜下观察 渣中冰铜形貌及粒度分布,探索熔炼法贫化可能性.
3结果与讨论
少量大颗粒直径约40 lun,大部分为较小颗粒,直径低 于5 gm,如图l和2所示.可以看出,炉渣在冶炼时沉 降并不充分,在放渣前有返转炉渣操作,一部分转炉渣 未经澄清即随渣放出造成,对炉渣随后进行的
硫化钠是常见的浮选调整剂,既可作有色金属氧化 矿的活化剂,亦可作有色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的抑制剂 和混合精矿的脱药剂.因此,合理应用硫化钠能改善浮 选分离的选择性.实验条件如下:矿浆浓度30%,磨矿 细度-0.074 mm含量占95%,自然介质条件,丁基黄药 用量2009/t,松醇油用量60鲈,浮选时间6min,得到
浮选技术指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磨矿时炉 渣的单体解离程度.选矿要求炉渣中的有用矿物粒子与 其他结晶最好达到完全单体解离,生产实践中力求少产 生连生体和和尽可能减少过粉碎.实验条件如下:矿浆 浓度30%,自然介质条件,丁基黄药用量80鲈,松醇 油用量60鲈,浮选时间6 min,得到磨矿细度与铜精矿 回收率和品位的关系,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随磨矿 细度提高,回收率提高,铜精矿品位降低.由此可见, 铜渣中有用组分嵌布太细,常规渣选工艺效果不明显, 而且磨矿细度增加带来的泥化现象导致浮选环境恶化, 致使分选指标下降. 3.2.2 Na2S添加量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