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鞋狗》有感:创业启
示录,人生教科书
创业启示录,人生教科书
——读《鞋狗》有感
曹定
每晚睡前阅读耐克联合创始人菲
尔·奈特的自传《鞋狗》是一次心灵浮潜。
尽管名人自传也读过不少,这也不是一部最
新的热销书,但这本书深深触及了我的内心,
激发我再次愿意挤出睡前零散时间与大家
分享读书心得。
这本自传写得真切自如,极少吹嘘自捧,
更多的是反思,情节起伏跌宕,内容发人深
省,语言老练幽默。也许创业者和商界精英
是最佳读者——本书译者毛大庆先生想必
就是深受感慨才愿投入宝贵时间担当重任,
但我觉得奈特的传奇经历,不仅是一篇创业
者的启示录,也是一本普罗大众思考人生意
义的教科书。
这本书在当年出版后,比尔·盖茨在
Gates Notes网站发表了书评。我写书评肯
定拼不过他,而且对书的本身和奈特的溢美
之词很多人已经说得够多了,所以我侧重分
享书中的内容引发我的三点感悟。
在分享之前,先斗胆班门弄斧一下。我
第一眼读到本书的中文书名《鞋狗》,心生
蹊跷,因为在我中文的学习字典,"狗"字好
像没有什么褒义的用法。原著中作者多次提
及某某人是Shoe Dog,咨询了一位哈佛毕业
的老美,原来Dog 这里是指的那些行家里手,
他说我就是Marketing Dog(但我一时很难
接受"市场营销狗"的称呼)。结合全书的意
境,我想书名应该叫做《匠鞋人》更贴切。
尽管,中文版的书做了很好的篇章标题,我
建议有一定英文基础的读者还是尽量选择
阅读英文原著。(留言后可借阅)
思考一:创业和疯狂
在当下,很多人都把创业与创新甚至疯
狂关联起来。创业很多来自疯狂的想法吗?
创业成功的人必定有一段疯狂的经历吗?
我看完奈特的故事,感觉疯狂的想法其实是
一种基于理性的远见,疯狂并不是想法本身
荒谬,而是在当时的自身条件下,暂时很难
实现而已。
奈特的创业源自自己的一个"疯狂的想
法"——他要去日本的制鞋公司推销他的斯
坦福商学院的毕业论文——一篇论述日本
品牌的运动鞋可能会像日本相机对抗德国
相机一样,抗衡被德国阿迪达斯品牌主导的
美国市场。他希望成为日本运动鞋进入美国
市场的代理。其实,这并非一个石破天惊的
创想——这和柳传志他们当年代理IBM电脑
如出一辙。但要实现这个想法,对于奈特当
时自身的条件来说的确是"疯狂的想法".
我观察到一些创业者的疯狂,是基于一
厢情愿的狂热的想法,是盲目的跟风,而奈
特的想法源自一篇斯坦福毕业论文的精华,
只不过相对于他的家境和当时日美关系的
水平来说,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第一次
出国,要去谈判代理日本鞋类品牌进入美国,
的确是一笔大赌注。
我原以为奈特在拿到日本"鬼冢虎"代
理后,会像现在很多创业的人一样放弃一切,
全身心地投入,但让我惊讶地是,他竟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