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雕塑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陶艺在众多造型艺术中独树一帜,泥料较强的可塑性、装饰釉色的多样性和经火煅烧中形态的不确定性,将现代陶艺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但无论是传统陶艺还是现代陶艺,其造型离不开雕塑的塑造能力。
现代陶艺越来越多的将抽象雕塑语言运用其中,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
关键词:现代陶艺;雕塑;抽象语言;点、线、面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42-01
陶瓷品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产生,从不自觉制造行为到有意识的设计行为,使陶瓷器皿兼具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最初的陶瓷器皿的功能主要是实用性,之后,人们便有意识的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也需要给人以美的欣赏,达到了并存的目的。
中国陶瓷雕塑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这个时期也是抽象性语言的产生时期。
器皿雕塑是器皿和雕塑的结合,实用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结合。
它具备的雕塑化语言,从古至今,从粗犷的写生到精细的塑造,再到高度概括的抽象,无不体现了立体艺术对陶瓷器皿的影响,更使得陶瓷艺术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雕塑是以立体造型为载体在三维空间内的展现,它具有自己的多种语言,如具象语言和抽象语言。
每一件雕塑作品都包含有具象和抽象这两种语言,只是所占的分量不同。
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的依据就是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所占的比重的多少。
具象
雕塑大多是对现存人或物的描摹,在一定程度上对所临摹的事物进行概括;而抽象雕塑则是利用点、线、面的形的穿插组合,将各种材料在三维空间中体现出来。
结合到陶瓷艺术中,就是利用点、线、面的形将泥这种特殊的材质,经过烧制,在空间环境中达到艺术效果。
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要求陶艺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杨永善教授曾用质朴的语言讲到:“造型形态是由点、线、面构成的,面在整个形态中占据的位置最大,最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一经通过具体的材料表现出来,最能感染人,因为面能够充分表现工艺材料的属性和特征。
”
概括化和抽象化的雕塑线条构成了陶艺抽象或具象的轮廓和面
貌特征。
历来的美学理论强调了线条在主观体验中融合进人的审美情感。
陶艺家和设计师对陶瓷材料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克服工艺上的局限,借助雕塑性语言的独特优势和表现力,进行形体的塑造,充分利用陶艺语言的优势,可以直观的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
现代陶艺以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为主的,陶泥在制陶者的双手中,在拉坯成型的坯胎基础上,不讲究对称和规整的传统造型,可以通过扭曲、翻卷、盘旋、塌陷等坯胎变形,利用不规则的形体和残缺变形的形状,使各个部分看上去比例和谐存在,并且可以将隐喻、象征等写作手法视觉化,从而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
线条是构成陶艺装饰的重要基本要素之一。
线的组合又构成了面,有了面,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体。
点、线、面、体的装饰形在陶艺装饰上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多种多样的线形式,给我们
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线往往以独立的或者成组的形式,组合出现,构成了这样或那样的装饰形。
每一条装饰线都是有感情的,与造型和谐相处,那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美的。
在我们的日常思维里,水平线表示静止;曲线表示动感,曲度的高低表示着涟漪亦或是汹涌澎湃;垂线表示坚定。
线的变化、组合、对比、节奏以及韵律的美,为创作者带来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为陶艺装饰带来了丰富的形式美,为观赏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平面的分割会改变直观上的空间的变化,以装饰的形的点线面组合表现,会带来装饰画面力量的对比和均衡,使陶艺作品看上去更具活力。
装饰的形不是一种硬性的透空,而是充满韵律感和方向感的形体结构,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上升的方向感。
这种内聚力,及其抽象的表现形式充满了生命力。
对于存在于不同位置的装饰点,两点之间距离不论远近,要呈现给观者以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就是点与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很自然的相关联系。
当点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它为直线——规矩、明快、直接,赋有男性刚毅的视觉感受;当点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它为曲线——柔美、和暖,有韵味,赋有女性优雅的视觉感受。
同心圆作为线、面的载体,将具有强烈上升的方向感的面块依附在圆的表面。
本身圆这个物体,有一种向心力所在,也可以说是内聚力。
依附着的块面,可以看成“线”,独立出来就是由线组成的面,有疏有密、有高有底、有薄有厚的组合在圆面之上,曲线和相对直线的对比,又像是抽象的一男一女的形象组合,刚柔并进,使得富有变化。
很多
抽象陶艺作品中,既没有具象的事物塑造,也没有具体的形象刻画,有的只是点、线与面和体的相互穿插与交融,让观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再被具象的事物所局限住思维。
这些四面八方的线,虽然暂时打住,却借着视觉效果,暗示无限延伸的可能性。
雕塑讲究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用雕塑的造型手法来塑造陶艺作品,再借助泥的自然属性来增加其他造型艺术所难以类比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