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加工的流程

饲料加工的流程

饲料加工工艺的流程 饲料加工艺工流程图 饲料加工工艺大致可以分为5大流程 1、 原料的接收与清理及输送 2、 饲料的粉碎 3、 饲料的配料 4、 饲料的混合 5、 制粒设备与工艺

在饲料加工时选择工艺与设备的原则  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要求  饲料加工配方  工艺和设备要求  设备性能和质量  设备维护和清理  成本概念  通用工程建设空间  环保和消防等国家硬性要求 一、 原料的接收与清理 基本要求:了解饲料原料及其基本特性;了解饲料原料接收、清理的基本特点及要求;掌握常用筛选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磁选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饲料原料及其基本特性 1. 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饲料,青、粗饲料,矿物饲料,维生素,添加剂。 2. 原料的物理特性与加工工艺的相关性 原料的形态、粒度、容重、散落性、结构力学特性、粗糙度、硬度、热力学特性、空气 学特性、吸附性和自动分级性等特性及其对加工工艺的影响与要求。 3. 原料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可配伍性和毒性等特性及其对加工工艺影响与要求。 4. 液体原料的有关特性。

(2)原料的接收 原料入厂形式;接收设备、接收工艺。 1 、散装原料的接收 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3)原料的清理 1.清理的目的与要求 清除原料中的杂质(泥块、石块、麻绳、铁钉、铁块等)以保障饲料产品的质量 保证工艺后继设备免于发生故障或损坏 2.原料的筛选 3.原料的磁选

(4)原料仓与立筒库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5)原料输送 在饲料厂,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之间,除部分依靠物料自流外,都需采用不同类型的输送设备来完成输送工作,以保证饲料厂生产顺利进行。因此输送机械是饲料厂的重要设备之一。饲料厂常用的输送设备有胶带输送机,气垫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气力输送设备以及溜管,分配器,见机和关风器等辅助设备。 原料清理所用的设备: 1.圆筒清理筛(清理泥块、麻绳等)

2.永磁筒(清理铁块、铁钉) 二、 饲料的粉碎 基本要求:了解饲料粉碎的目的、要求、粉碎原理与方法;掌握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和影响粉碎效果的因素;掌握粉碎工艺流程的特点;了解粉碎粒度的评定的指标,测定方法。 1、 粉碎的目的

增大饲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 方法:a、增加消化酶对原料的接触面积 b、减少动物采食过程的咀嚼能耗,有利于提高饲料报酬 c、粉碎后的原料在制粒调质阶段容易熟化 改善后续工序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方法:a、原料尺寸相同或相近,混合均匀度就更高 b、粉碎后的饲料在制粒工序中能够大幅度降低电耗 2、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3、 饲料粉碎设备  锤片式粉碎机

 立轴式粉碎机  爪式粉碎机  碎饼机。  微粉碎机 4、 粉碎工艺流程 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物直接进行混合机,筛上物进入第一台粉碎机,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分级筛进行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进入混合机,其余的筛上物进入第二台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进入混合机。 3 )组合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是在两次粉碎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第一次采用对辊式粉碎机,经分级筛筛理后,筛下物进入混合机,筛上物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第二次粉碎。 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 :按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进行配料并进行混合,然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

➢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本工艺先将待粉料进行粉碎,分别进入配料仓,然后再进行配料和混合。

三、 饲料的配料 饲料的配料计量是按照预设的饲料配方要求,采用特定的配料计量系统,对不同品种的饲用原料进行投料及称量的工艺过程。经配制的物料送至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合,生产出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都符合产品标准的配合饲料。饲料配料计量系统指的是以配料秤为中心,包括配料仓、给料器、卸料机构等,实现物料的供给、称量及排料的循环系统。现代饲料生产要求使用高精度,多功能的自动化配料计量系统。电子配料秤是现代饲料企业中最典型的配料计量秤。

一、配料生产工艺 设计合理的配料工艺流程,在于正确地选定配料计量装置的规格、数量,并使其与配料给料设备、 混合机组等设备的组合充分协调。优化的配料工艺流程可提高配料准确度、缩短配料周期,有利于实现配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目前最常见的配料工艺流程有多仓数秤(2~4个配料秤)、多仓一秤和一仓一秤等几种形式。

二、分配设备 分配设备的作用是将不同的饲用原料分配到指定的配料仓,常见的设备有分配螺旋输送机和分配器两种。 分配螺旋输送机通过插板或电磁阀与排成一列直线的配料仓顶部相通。当要求将原料送入某号配料仓时,打开该号仓顶的插板或电磁阀门而关闭其余插板或阀门。但最末位的配料仓上不设闸门,以免螺旋机所带残料堵塞。此种分配设备的优点是安装高度低,一般只需2m高,可节省厂房土建投资。缺点是螺旋内和闸门上部空间易积存物料而造成交叉污染,其次是每列配料仓要配置一台螺旋输送机、配料仓位的配置会受到限制。 饲料厂常用的分配器有三通阀、摆动分配器与旋转分配器等几种。

三、配料仓及其防结拱 配料仓是清理粉碎工段至配料混合工段的中间料仓。其功能是储存各种饲用原料使配合饲料生产得以协调、连续地进行。

四、料位指示器 料位指示器(简称料位器)是用来显示配料仓内物料的位置(满仓、空仓或某一高度的料位)的一种监控传感元件。当斗式提升机将配料仓装满时,上料位器即发出信号,使操作员(或自动)及时调换仓号或停止进料。当配料仓卸空时,下料位器即发出空仓信号或声光警报,使操作员(或自动)迅速采取加料或关闭后续设备的措施,保证生产过程连续运行或停机。若上、下料位器与斗式提升机或其他进料机用继电器相联,即可做到空仓时自动控制进料机进料,满仓时自动停止进料。 料位器依工作原理分有机械式和电测式两类。我国饲料工业当前使用的料位器有叶轮(片)式、阻旋式、薄膜式、电容式、电阻式及感应式等。 四、 饲料的混合 所谓混合,就是各种饲料原料经计量配料后,在外力作用下各种物料组分互相掺合,使其均匀分布的一种操作。在饲料生产中,主混合机的工作状况不仅决定着产品的质量,而且对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被誉为饲料厂的"心脏"。 混合工艺是指将饲料配方中各组分原料经称重配料后,进入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加工工艺方法和过程。 对混合工段的要求是混合周期短、混合质量高、出料快、残留率低以及密闭性好,无外溢粉尘。 混合机的生产能力决定了饲料厂的生产规模,所以按生产规模来选择混合机容量大小,当采用单台卧式螺带混合机为生产线主机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混合类型 按被混合物料的状态(性质)来分, 有固 固混合和固 液混合两种。固 固混合又包括了主流混合和预混合;固 液混合为粉状饲料中添加少量液体的固液混合。

按混合工艺来分,混合操作又分为分批混合和连续混合两种。 1、分批混合就是将多种混合组分根据配方的比例要求配置在一起。并将其送入周期性工作的"批量混合机"进行混合。混合机的进料、混合与卸料三个工作过程不能同时进行。三个工作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混合周期。混合一个周期,即生产出一批混合好的饲料。这种混合方式改换配方方便,各批之间的混杂较少,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混合工艺。 2、连续混合,是各种物料分别同时连续计量,并按配方的比例配置成一股含有各种组分的料流。当料流进入连续混合机后,混合成一股均匀的料流。这种混合工艺的优点是可连续地进行生产,前后工段容易衔接,操作简单,目前连续混合仅用于混合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二、混合过程 混合过程实际上是物料间相互掺合和相对运动的一个过程。在外力作用下,物料混合可分为对流混合、剪切混合和扩散混合三种类型 三、混合机 混合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每批混合量、混合均匀度、混合速度和机内物料残留率。 1.混合均匀度要求较高:饲料标准中规定,对于配合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10%,对于预混合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5% 2.混合时间要短:混合时间决定了混合周期,混合时间的长短,可影响到生产线的生产率。 3.机内残留率要低:为避免交叉污染,保证每批的产品质量,配合饲料混合机内残留率R ≤1%,预混合饲料混合机R ≤ 0.8%。目前先进的机型可达到0.01%以下。 4.混合机要满足结构合理、简单、不漏料,便于检视、取样和清理等机械性能要求

 卧式螺带混合机

 卧式双轴桨叶混合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