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品牌建设
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 原料来自河北。 2019年10月8日,四川海螺沟游客亚硝酸盐中毒。
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 查报告》显示:
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 低于50%。其中, 42%的受访者担心蔬菜 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的超量使用 。
二、监管状况
1978改革开放起步,提出“数量与质量并重,产品 终端质量安全检测逐步转变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 质量监管”
李明
2019.12
目录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安全状况
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
2019农业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报告: 2019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启动,抽检合格
率<60% 进展很快 成效显著 2019.1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
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
第一部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 现状
省质监局: 国家、省、市县、乡镇等各级示范基地
(验收)
省农业厅:农业部国家级、三品一标基地、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的粮油
标准化基地、高标准农田等 2009年:启动省级标准化基地项目 2019年:省政府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县” 2019年:农业部将启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2、监管体系
对消费者来说 买品牌就是买“放心”、买“身份”--
必须树立农业(产品)品牌的理念
1、农业品牌最具有国家竞争力
品牌的根本是差异化。丰富的农业资源,最时尚最能提供优质生活 环境、方式和品质的农业产业,与工业品牌相比更具优势。
2、品牌消费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后工业时代、后城市化消费时代是生活在现实和虚幻世界之中,符号 (即品牌)和文化消费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主流
1、安全现状 2、监管现状
不合格产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超 标(2019年):
蔬菜(25项参数):禁限用农药超标:氧化 乐果、水胺硫磷、对硫磷、六六六;其它 农药: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
水果(25项参数):氧化乐果、六六六、氯 氰菊酯、三氯杀螨醇、毒死蜱
食用菌(12项):氧化乐果、荧光增白剂 茶叶(10项):氯氰菊酯,镉、铅等
国内
国家质量金质、银 质奖
国家质量管理奖 部优、省优奖
名牌产品认定
国家名牌 行业名牌 协会名牌 展会名牌
我国农业方面评优/名牌认定
2019年之前主要是评优 农业部部优产品 农博会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
2019年改革评优为名牌产品认定 《农业部关于创建名牌农产品的意见》
境产品状认况证提和出体禁系止认证生产区,要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要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
四川省2019年11月: 无公害产地认定:占全省耕面52.2%。 无公害产品:1172个 绿色食品:898个 有机农产品:317个
5、应急处置
《四川省农业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一)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三法一规定一条例”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19.11.1)
《国务院关于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019.7.26)
《食品安全法》(200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2009.7.20)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
(2009.6.1)
工作方法:“一手抓农业标准化,一手抓监管 执法”,并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 参与”的工作格局。
《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办法》、监测会 商、制度、检打联动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应 急管理制度等七项监管制度初步形成
第二部分
农产品品牌建设
1、基本理念 2、品牌培育现状 3、品牌培育措施
一、基本理念
部门规章配套、地方法规补充
(二)质量安全体系基本建立
四 检测体系 认证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农产品质量 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由农产品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 监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组成, 全程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保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四条规定: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 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全省100%的市州、85%的县成立了监管机构,全 省农业部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 市州级有103人,县级有628人。 乡镇一级已开始起步, 纳入农业服务体系。
《农产3品、质检量安测全法体》系第三十四条:国家建立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监测计划
无公害农产品新定位
-----是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
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一个国家品牌, 是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承诺, 是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 推动载体和管理绩效表达平台, 代表着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 基本法制管理要求 和基本市场准入标准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 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 品既安全又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 产品及加工品。
食品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敏感
期
但安全隐患存在
农田安全形势严峻 土壤重金属污染---锌、铅、砷 局部地区灌溉水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投入品) 化肥、农药\兽药 、农膜、饲料添加剂\消毒剂 空气
食品安全事故—— 2019年
1月30日,三聚氰胺超标事件被食安会暴光
2月4日,南京,蘑菇二氧化硫超标,肉松违规使用柠檬黄、胭脂红; 2月10日:广东,馒头、油炸食品铝严重超标;酒类、调味品均检出合成色
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控 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 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监管机制逐步形成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源头治理”的原 则,研究完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农业标准 化是治本之策。
农业标准化---标准的制定和运用
2019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启动了“农业行业标准财政专 项计划” 2019年5月,农业部启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将农业标 准化体系纳入其中 2019年7月,农业部在部署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指 出,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 作的主攻方向
(解决认识的问题)
标
志
•受资源约束不能成为认证主导
•有条件地方有较大潜力和空间
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二、我省农产品品牌培育 的现状
1. “三品一标”、商标注册量稳步上升
无公害1132;绿色898个;有机317个;地标39 个;涉农商标注册占全省总量16%。
2、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品牌知名度增强
全省知名商标中涉农占48%,其优势特色农产品 占26%;全省四川省著名商标中涉农占42%,其优
素;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超标严重。 2月12日:沈阳,馒头铝超标6倍多,干煸鱿鱼丝、牛板筋、八珍豆香卷、鱼
皮花生中糖精钠、山梨酸、胭脂红、柠檬黄等超标; 2月21日,海南“毒豇豆”事件在武汉暴光 3月19日,地沟油事件,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019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
指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 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通过有关部门 登记,许可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以地域名称冠 名的初级农产品。
三品发展方向
• 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
• 从阶段性审批转向常规备案
农
• 依法实施标志管理
产
加快发展速度、扩大总量规模
品
地 理
• 将成为农产品认证的主体 • 扩大比重,公益性方向发展 从严从紧、积极稳妥
1、 农业标准体系
标准是政府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基础,农业质
量标准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 技术规范
国标:1500 行标:4400(截止2009年
底)
四川:《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
十一五规划》,现各类农业标准 1500项,其中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种植业387项,市(州)农业地 方标准300项,县(市、区)农 业地方标准近690项,建立农产 品专项标准体系157个。
认证与登记
国际通行的认证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是对终端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体系认证是对生产条件保证能力进行评价 产品认证突出检测,体系认证重在过程考核
农业方面主要是产品认证,即终端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使用安全的农业投 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 志的安全农产品。
3、改变“三农”现状的需要
摆脱农产品低价,获得品牌附加值,甚至成为奢侈品。
4、农业部门是培育农业品牌的主体
《安全法》第八条(发展优质农产品) 国家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 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国务院三定方案》(农业部) 对农产 品进行培育、保护。
名牌产品认定
国际
巴拿马大奖 慕尼黑大奖
问题:
普通牌子多,知名品牌少; 企业品牌多,区域品牌少; 品牌数量多,产业规模小。
•认识不足,知识不够(有意识,无认识) •思维不宽,手段不多(误区:商标、农事节庆、展览会、
包装)
案例
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天下,但--
中国70000多家茶叶产业抵不上一个立顿 (英国)-----市场散乱,品牌企业稀缺
2019年、2019年的中国农博会上认定了一大批名牌农产品, 各地也相继开展了省级名牌农产品的认定
中国名牌农产品:2019、2019年农业部认定196个,三年到期 不得使用
主要农业品牌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 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