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析论文(4篇)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环节中的重要项目,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较为分散、琐碎,难以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体现的问题,分析总结思路,增强校企合作深度和效果,以社会实践环境培养人才,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达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水平的效果。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一)实践教学不足旅游管理学科本身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于广大客户群体。
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多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有限,基础性知识理论偏多,应用技能型知识较少,实践的缺失也造成了理论知识难以巩固的情况。
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很难达到职业能力的要求,需要对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等都有综合的运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理论教学模式下,很难与实践结合,这就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较弱,实践教学不足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影响很大。
(二)能力培养较为片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这只是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对于综合能力培养较为薄弱。
部分学生难以正确的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让人担忧。
实践教学较为单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并不能囊括大多数可能遇到的情况,这使得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片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校企合作表面化目前高职院校各个专业领域基本都有与企业合作的情况,这对于实践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建设不力的情况。
高校内都设有实训室,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设施设备简单,校内实训室难以落实到位,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
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进行长期的深度合作,企业需要的实用有经验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责任感,虽然校企合作在进一步深化,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使其在学校实践教学的项目上难以投入过多精力,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平台过于狭窄的现状,校企合作发展需要深度解决的共赢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旅游业是经验性的服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需要贯彻实践教学模式,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根本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型实用人才,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现今的时代对于文凭学历的要求逐渐在降低,对于个人能力更加注重。
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招揽人才的出发点。
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需要分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依据,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来定位现今的课程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办产业实体校企合作的建立,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更多的接触实际岗位,走进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专业工作的适应性。
校企合作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但仍存在一些需完善的问题。
产学结合需要校方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共赢,互动共需的合作模式。
此外在寻求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产业实体的创办,建设独立的实训基地,以此来建设针对学生实践的岗位环境,并切实的形成人才生态循环,毕业后可以在实业中就职,并对新生进行职业指导。
既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也使实践教学体系架构更加完善,还能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另外旅游产业实体对学校也是一种支持。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研究(一)引入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并给出人才培养建议,就具体的岗位要求、知识水平要求、技能等级要求等等。
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共同进行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二)安排顶岗实习深度合作机制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定期选定专业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收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实习指导,这能够为学生顺利毕业并早日进入社会建立良好的基础。
校企需协商一致,共同发展建立紧密联系。
(三)校企双方互聘人才的培养效果与教师能力有很大关系,促进校企双方互聘,聘请企业高级技师或旅游专业专家来我校任职,承担部分实训任务,这对人才培养、教材改革与编写等多方面都有帮助。
企业文化的代入也能够很好的影响学生,并吸取校外专家的宝贵经验以及实际经历问题的解决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综合能力。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任职,一定期限后回归校园,提升教师实践经验,并更好的服务学生进行人才培养。
(四)创办产业实业在校企合作期间,经双方协商同意,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牌匾制作,提高各自知名度,可以通过校园网、企业官网进行宣传,并积极开展实训、实习、科研合作项目。
此外,校方可以申请成立或结合企业成立较为独立的旅游企业,创办产业实业,建立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校方为主进行企业试运行,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进来。
为学生实践、就业、学习提供更专业的平台,使人才循环发展,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第二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因而,目前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旅游管理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
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凸显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对市场和社会考验的有效手段。
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反映当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
然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在旅游市场存在极大缺口的情况下,仍然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
本文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1.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渴求在不断加大的同时,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求人才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从而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社会。
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中,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后,学生可通过主动参与实践操作而激发其自身的兴趣,从而有效的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之后进行的实践操作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凸显的问题1.实践环节建设较为滞后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旧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选修以及公共选修,通过严谨系统的理论教学来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在此教育模式下,理论知识占据了主导地位,实践操作则居于附属,集中表现为实践教学环节较为滞后薄弱。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关键,在偏重理论教学的模式下,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更不懂如何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实际问题分析中表现得比较局促薄弱,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
2.实践教学环节单一化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能力培养单一化、表面化的问题。
旅游专业作为第三产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能力的培养趋向于表层化,在实践中注重培养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即只注重硬实践而忽视软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实训课程大部分都仅仅是礼仪实训,多层次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则并没有落到实处。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力目前较为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校内实验室建设滞后。
集中表现在实验室设置数量少,只能为个别课程提供实训,并且设施不完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只能开展基础的操作训练,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情景模拟则不能实现。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未能深化,由于企业责任感的缺乏,加上学校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导致这种模式并没有形成长期性、紧密性的合作关系。
三、基于培养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策略1.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首先需要建立培养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需要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支撑,将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高水平综合性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应该居于教学体系的核心位置,搭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社会需求调查,定期邀请旅游业权威人士举行讲座,让学生把握当前市场中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从而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一般分为酒店、旅行社、旅游开发等不同方面,学校可以开设诸如酒店式实践课、旅行社实务实践课等,将包括导游实习、餐饮客房等实际应用囊括其中。
在此基础上,开展具有综合性的管理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软实力。
2.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根据综合性实训标准来建立真实完善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向着高科技、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去发展。
例如可以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虚拟训练,让学生通过构建的虚拟空间来进行实际操作与交流,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旅游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以及自主经营互动等来不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效的实践环节,需要学校与相关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才能真正的做到产学结合,这需要以共赢互动为基础,建立深化、现实化的校企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