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道路四级划分表: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

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

这对于我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2.符合各项规范要求在满足道路交通要求的前担下尽量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3.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

4.纵断面应满足平,纵,横,三方面的协调,线形顺适连续,视觉良好,工程经济合理,坡长符合设计要求,在满足规划的控制标高的条件下,考虑道路沿线地形变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路基挖填高度,节约工程费用。

5.断面结构的选择做到节省工程费用,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道路的后期养护费用。

6.因地制宜,就地取材7.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8.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加强道路绿化美化设计第二章工程概要一、工程概要XX路是X城内一条东西向主要道路。

西起桩号K0+000,东至桩号K1+002.905,道路全长1002.905米。

本次设计范围为桩号K0+000至桩号K1+002.905。

建好上新路能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城市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拉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依据文件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二)原始资料1、地理位置该道路位于X城市。

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地形地貌规划区现状为城市用地,以平原、园地、城居用地为主,基本农田较少。

二、设计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LL37-90》X路的设计标准如下:表2.1 道路设计规范值第三章横断面设计一设计原则: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1,横断面设计:规划红线40米,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根据红线宽度考虑了两种断面方案,见断面方案图:图3-1标准横断面图整个路幅宽度组成如下:整个路幅宽度划分为:5米人行道+7米机动车道+1米中间带+1米中间带+7米行车道+5米人行道机动车道:设计年限末 ()()()2020135010.071355/t n n pcu h γ=+=⨯+= 非机动车道:设计年限末()()()2020170010.073096/tn n pcu h γ=+=⨯+=计算可能通行能力:根据规范查得,城市主干道二级道路V=50km/h,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3600p iN t =,若i t 没有观测值,采用建议值,查规范 ()1690/p n pcu h =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 m p c m N N k δ=∂∂人c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分类系数:主干路为0.8∂-人行人过街对交通能力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63 m k -车道折减系数:第一条车道的车道折减系数为 1.00m k =,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m k =,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m k =δ- 交叉口影响交通能力的折减系数:22l vl v v a v b δ=+++∆()2,,0.6,v a m s b ===∆=222汽车速度m s 加速度小汽车0.8m 大汽车车辆制动时平均减速度,小汽车的为1.66m 大汽车的为1.3m s 车辆在交叉口的平均停留时间,取红灯时间的一半.()l -交叉口距离m 此处l 取平均距离为400米 由规范得∆值为27.5s 可计算得0.78δ= 则第一车道的通行能力:()116900.810.780.63664m p c m N N k δ=∂⨯⨯=⨯⨯⨯⨯= 设两个车道时26646640.851228.41355m N N =+⨯=<=末所以取两车道 n=2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大汽车与小汽车混和通行时的车道宽度为3.75m, 小汽车通行的车道宽度为3.5m.两侧的路缘带宽度为0.25m.人行道的设计:此城市为大型城市,拟定设计初期单向高峰行人通行量为1500,p h m 增长率为5℅。

则第三十年末的通行量为:tong ()()151150010.053120t Q n p h m γ=+=⨯+=城市次干道Ⅱ级道路的一条人行道的可能通力为:2400p h m 。

其折减系数为0.75∂=,则一条人行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0.7524001800m N N p h m =∂=⨯=则人行道数为:31201.71800m Q n N ===。

由规范得城市主干道Ⅱ级道路一条人行道的宽度为0.75m 。

在此处取人行道总宽度为5m.拟定为两幅路,机动车与机动车道采用隔离带分开。

整个机动道宽为:6212m ⨯= 机动车道隔离带的宽度为2m 。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人车互不干扰,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0.15m 左右。

方案一:主要考虑该路位于居民区,出行人次较多,但是近期非机动车较多,机动车有一个逐渐增长的过程,近期采用机非共板,根据发展趋势预测,非机动车会越来越少,利于将来改建为主干道方案二:传统的断面布置,对于人非共版会导致行人占用非机动车道,降低非机动车道的利用率。

对比选用方案一原因如下:1、该路两侧位于居住区,出行人次较多,但近期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能够保障人行安全及道路通畅。

2、机非共版,有利于以后改建为主干道,同时能够满足现有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通行。

3、若选用方案二,会导致人非混行,行人占用费机动车道,降低了道路的使用率4、方案一近期对环境好,远期根据发展趋势预测,非机动车将会越来越少,远期以机动车为主⑴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路拱的形式采用折线形。

行车道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人行道做成向行车道倾斜的拱形。

本设计中行车道和人行道横坡度统一取1.5%。

⑵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

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由于本设计设计时速为50km/h,圆曲线半径采用的350m。

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150m。

第四章平面线形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依据规划、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利创新路两侧土地开发,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繁荣开发区经济。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除满足汽车行驶动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保持平面线开的均衡与连贯。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平面线形应有足够的长度。

二、平面设计1、道路里程及交点桩号计算道路起点:起点坐标为(X1:334.63423, Y1:564.63954)终点坐标为(X2:459.16682, Y2:1522.47553)2 平面线形选择方案一:充分考虑了征地拆迁以及原有工厂的情况,但道路的转折太多,而且也避免不了工厂的部分拆迁,同时工程量、造价会很大。

方案二:为直线行路线,优点是没有转弯,施工方便,造价相对较低,对于城市未来交通的流畅快速,安全,简洁方面是很合适的。

缺点是直线经过处拆迁量稍微有点大。

经过综合考虑,采用第二方案。

设计指标:根据交通规划,通仙路为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通仙路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如下:平面设计技术指标3 平曲线要素计算图4—1 “基本型”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相等的基本型道路平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公式如下:232402R L L q s s -= (m)(2-1)342268824R L R L p ss -= (m)(2-2)R L s6479.28= β (º)(2-3)qtgp R T ++=2)(α(m)(2-4)sL R L 2180)2(+-=πβα (m)(2-5)Rp R E -+=2sec)(α(m)(2-6) L T J -=2 (m)表4-1 平曲线要素计算结果表第五章纵断面设计一、纵断面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总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和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