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第二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化的历程和结果第四节自我概念及其发展2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主要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三、社会化的作用四、社会化的类型五、社会化的内容六、社会化的基本途径3zuo社会化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到延续的手段。
弗洛姆4赖兹蒙(L.S.Wrightsman)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
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是受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所包围,而这些人和事是会塑造他对世界的认知的。
个体意识到他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
5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安德列耶娃6我国社会心理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中,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和发展、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者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化进行了讨论:沈德灿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时蓉华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7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化8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社会化的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化的毕生持续性9从社会方面分析,个体的社会化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承继和创新的前提。
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前提。
三、社会化的作用10四、社会化的类型(一)早期社会化(二)预期社会化(三)发展社会化(四)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五)再社会化11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
它主要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使儿童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以使儿童与其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12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1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早期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的基础上,当对个体产生新的期待、要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的时候进行的。
14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反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1)无理性型(2)有理性型反向社会化又被称为“文化反哺”,是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1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个体舍弃过去所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16五、社会化的内容(一)生活技能社会化(二)行为规范社会化(三)社会角色社会化(四)政治社会化(五)民族社会化(六)人生价值观的社会化17生活技能社会化18行为规范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是通过社会各种形式的教育、社会舆论以及使用强制性手段等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用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调整个人、团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法律规范社会化和道德规范社会化是行为规范社会化的两个基本方面。
19法律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是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强制性。
20道德规范社会化道德规范社会化是使人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21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属性不同,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同,在行为规范社会化过程中,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22社会角色社会化“角色”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借用戏剧舞台用语,指与个人所处的特定身份和地位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角色社会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第二,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
第三,培养化解角色冲突、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
23对社会角色的认知24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清华大学研究生从福建泉州市中营学院7层楼的学生公寓坠下身亡。
遗书目击者称,死者在遗书中说:“对不起,我找不到工作…爸爸妈妈,儿子不孝,找不到工作…不愿意成为家里的拖累…”25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特定的身份和地位,也就被赋予了按照这个身份和地位的规定行事的要求和期望。
26何洁跪在地上接受媒体采访27培养化解角色冲突、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28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使自然人变成政治人的过程,其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的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
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的培养是公民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意识发展的重要部分。
29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Hess&Torney)曾对1.2万个美国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国家意识依三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
1. 国家象征期。
2.抽象国家观念期。
3.国际组织系统期。
30国家象征期早期儿童以国旗、国歌或国家领袖为具体的国家象征。
31抽象国家观念期中期儿童以有关国家、政治群体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的根据。
儿童通过他们自己或家庭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履行的社会责任、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来培养国家意识。
32国际组织系统期33民族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这体现在掌握民族文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形成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上。
34贵州台江苗族的姊妹节农历三月十五日35人生价值观的社会化36人生价值观的社会化37综上所述学会生活技能,顺应社会规范,培养正确观念,担任社会角色。
38六、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教化,就没有必要进行个体内化;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39社会教化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
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庭、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等。
社会化的执行者,则是指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及其成员。
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类:(1)有系统的、•正规的教育。
(2)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
40个体内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41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
4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
儿童从别的儿童和成人的行为中观察到这些模式。
并根据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模仿,以此产生模仿效应。
43认知加工认知加工。
•即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念内部化。
4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个人能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并形成与此期望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45主观认同主观认同又称“自居作用”,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46自我强化个体在某项活动后达到自己的目标,便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47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48第二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问题:一、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二、为什么说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三、为什么说家庭是人社会化的起点四、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五、大众传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六、职业背景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49社会化的影响因素50影响社会化的主观因素个体的遗传素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依赖期51个体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是以其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遗传素质的不断分化,表现出个体发展的特有趋势,从而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是个体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52思维能力53语言能力54学习能力55生活依赖期56影响社会化的客观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社区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职业背景章子怡身着大红拖曳低胸长裙亮相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节主席亲自迎接并为章子怡下跪。
不知道章子怡是何等的威风,竟然让电影节主席行此大礼,所以照片公布后,网上辩论激烈,到底该不该为章子怡下跪一时间成了热点话题。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贵州台江苗族的姊妹节,是姊妹、亲朋、青年男女聚会的美好日子。
这是最古老的节日,嫁出去的女子回到娘家聚会,唱着古老而忧伤的姊妹歌……这也是最年青的节日,青年男女欢聚一堂,自由的选择心中的爱侣……贵州省大方县百纳彝族乡的四位彝族姑娘在玩磨磨秋千。
磨磨秋千是深受贵州彝族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体育项目,它是将一根有凹槽的横木放在另一根固定在地上的尖木上,人在横木两端像推磨一样地上下快速旋转、飞荡,有人称之为“彝族过山车”。
60何洁跪在地上接受媒体采访,一时间网友骂声一片,认为何洁处心积虑炒作自己。
61第三节社会化的历程和结果一、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二、社会化的结果62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E.埃里克森的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在《儿童期与社会》(1950年)一书中,埃里克森围绕着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描述了个人从婴儿期直到老年期八个阶段中的社会化历程,并指出了每一阶段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63婴儿期该阶段从出生持续到1岁左右,•其具体内容是获得基本信任与克服不信任。
埃里克森认为,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是必需的,它可以防范和应付人生的挫折与危险,但个人正常发展的前提是信任感多于不信任感。
64童年期该阶段从1岁到3岁左右,其具体内容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性,避免产生怀疑和羞耻感。
而自主性是意志这一美德形成的前提。
65学前期该阶段在4-6岁之间,其具体内容是获得主动性并克服内疚感。
由于语言的出现,在此阶段儿童开始了有目的的活动,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努力。
66学龄期该阶段在6-12岁之间,•核心问题是克服自卑感而获得勤奋感。
埃里克森认为,适度的失败是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们对挫折的忍耐性;但过度的失败却会导致自卑和缺乏信心。
因此,他认为,该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67青春期该阶段发生在12-20岁之间,其核心问题是获得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的危机与混乱。
他认为,美国青少年中所盛行的骚乱和侵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导源于同一性的混乱。
68成年早期时间约为20-24岁之间,处在该阶段的人,是在家人之外寻求情感归属对象的时候,包括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与异性朋友恋受。
若情感无所归属,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就会处在痛苦的孤寂之中。
因此,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获得新密感,避免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