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
、蒸煮:蒸煮过程分为两级:将南极磷虾输送至蒸煮设备的一级加热筒内,2min
内快速
加热到5065
℃;经一级加热的物料进入二级加热筒,快速加热到90100
℃;S2
、破碎: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S3
、一段干燥:第一段
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5
%40
%;S4
、固液混合:将蒸煮工序中产生的蒸煮液与一段干燥后的物料固液混合,混合后的物料水分含量
5560
%;S5
、二段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0
%35
%;S6
、三段干燥。本技术增加了破碎、固液混合工序,减少了固液分离工序,同
时对蒸煮、干燥等关键工序进行了工艺创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蒸煮:蒸煮过程分为两级梯度蒸煮:将捕获后的南极磷虾经清洗后输送置一级加热筒内,2min
内快速加热到50-65
℃,升温速率大于25
℃/min
;
经一级加热的物料进入二级加热筒,快速加热到90-100
℃,升温速率大于30
℃/min
,加热时间控制在2min
之内,整个蒸煮过程控制在4min
内,步骤
S1
通过基于刮板式换热的梯度蒸煮设备来实现,热源为蒸汽或导热油;
S2
、破碎: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
S3
、一段干燥:破碎后的磷虾,经干燥用于虾粉加工,第一段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5
%-40
%,此工序采用闪蒸干燥实现,干燥进风温
度140-160
℃,出风温度90
℃;
S4
、固液混合:将蒸煮工序中产生的蒸煮液与一段干燥后的物料固液混合,混合后的物料水分含量55-60
%;
S5
、二段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0
%-35
%,此工序可采用闪蒸干燥或热风干燥来实现;所述闪蒸干燥进风温度120-130
℃,出风温度
80
℃,所述热风干燥的热风温度为80-90
℃;
S6
、三段干燥:干燥终点虾水分含量为8
%-12
%,次工序采用热风温度为55-60
℃的低温热风干燥或功率为480-560W
的微波干燥来实现。
2.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
和S2
通过独立的破碎蒸煮设备和破碎设备来实现。
3.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
和S2
通过蒸煮破碎一体设备来实现,蒸煮的过程同时实现磷虾的破碎,一级蒸煮
时完成粗碎,加快蛋白凝结和酶灭活的速度;二级蒸煮时完成精碎。
4.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
中的蒸煮过程采用PID
温度控制系统精确控温,温度波动范围小于2
℃。
5.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
中,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破碎采用垂直切割的方式,转速150-
300r/min
,破碎时间60-90s
,破碎后的南极磷虾颗粒大小分布为:1-3mm≥60
%,1mm
以下≤20
%,3mm
以上≤20
%。
6.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中,无机械式固液分离工序。7.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
中,固液混合过程中的蒸煮液来自一级加热筒和二级加热筒。
技术说明书
一种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用以提高南极磷虾虾粉品质和得率,属于南极磷虾虾粉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南极磷虾资源十分丰富,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年可捕捞量达1
亿吨,被誉为地球上最后一个蛋白库。虾粉是最主要的加工产品。
南极磷虾虾粉加工工艺通常为:磷虾→
蒸煮→
分离→
干燥→
粉碎→
虾粉,其中蒸煮、分离和干燥是影响虾粉品质和得率的主要环节。目前常用的生
产工艺中,蒸煮主要采用蒸汽直喷,通过磷虾与蒸汽直接接触进行热传递实现蒸煮,物料升温速率较慢,蒸煮过程中物料温度维持在100
℃左右,
较难实现温度调节;分离一般采用卧螺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干燥采用蒸汽间接加热式的圆盘干燥或滚筒干燥,干燥温度85-90
℃。传统的虾粉加工
过程存在过度蒸煮、过度干燥、能源利用率低、汁液流失、活性物质损失大等问题,影响产品品质及得率。其中虾肉自溶、蛋白质变性、活性物质
降解、褐变、汁液流失等是造成虾粉品质和得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现状,如何筛选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各关键影响因子,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对南极磷虾的各环节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并进行改进和精准控制,提高虾粉的品质和得
率。
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S1
、蒸煮:蒸煮过程分为两级:将南极磷虾置于一级加热筒内,2min
内快速加热到50-65
℃,升温速率大
于25
℃/min
,此段蒸煮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磷虾蛋白质的充分凝结;经一级加热的物料进入二级加热筒,快速加热到90-100
℃,升温速率大于
30
℃/min
,加热时间控制在2min
之内,此段蒸煮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磷虾体内的酶灭活,整个蒸煮过程控制在4min
内,此工序通过基于刮板式换热的
梯度蒸煮设备来实现;S2
、破碎: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S3
、一段干燥:破碎后的磷虾,经干燥用于虾粉加工,第一段干燥将磷虾快
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5
%-40
%,此工序采用闪蒸干燥实现,干燥进风温度140-160
℃,出风温度90
℃;S4
、固液混合:将蒸煮工序中产生的蒸煮液
与一段干燥后的物料固液混合,混合后的物料水分含量55-60
%;S5
、二段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0
%-35
%,此工序可采用闪蒸干燥
或热风干燥来实现;所述闪蒸干燥进风温度120-130
℃,出风温度80
℃,所述热风干燥的热风温度为80-90
℃;S6
、三段干燥:干燥终点虾水分含量
为8
%-12
%,次工序采用热风温度为55-60
℃的低温热风干燥或功率为480-560W
的微波干燥来实现。
优选的,步骤S1
中的蒸煮过程采用PID
温度控制系统精确控温,温度波动范围小于2
℃。
优选的,步骤S2
中,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破碎采用垂直切割的方式,转速150-300r/min
,破碎时间60-90s
,破碎后的南极磷虾颗粒大
小分布为:1-3mm≥60
%,1mm
以下≤20
%,3mm
以上≤20
%。
优选的,所述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中,无机械式固液分离工序。进一步的,步骤S4
中,通过水分在线测定仪实时获取一段干燥后磷虾的水分含量,根据设定的目标水分含量(55-60
%)
,计算出需要加入的蒸煮液重
量,反馈给蒸煮液阀门控制系统,自动加入适量的蒸煮液并进行搅拌混合,达到目标水分含量后停止蒸煮液加入,依次循环,实现智能固液混合,
固液混合过程中的蒸煮液来自一级加热筒和二级加热筒。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梯度蒸煮:避免过度蒸煮、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虾青素等活性物质的降解和损失,保障虾粉的品质。
2)
破碎工序:干燥前对南极磷虾适度破碎,增加南极磷虾干燥受热面积,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
3)
分段干燥:利用南极磷虾不同干燥阶段水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和温度,有效缩短磷虾总干燥时间,降低干燥能耗,干燥温度随着水分
含量的下降梯度下降,有效保留磷虾营养成分。
3)
汁液回收:蒸煮过层中产生的蒸煮液回收后与一段干燥后的物料混合,可以提高虾粉的得率。
4)
采用此工艺加工南极磷虾虾粉,蒸煮时间可控制在4-5min
,干燥时间可缩到40-50min
,干燥效率提高2
倍以上,脂肪含量19-22
%,虾青素含量280-
325μg/g
,得率为10-12
%(
即8.3-10kg
鲜虾生产1kg
虾粉,得率大幅提升)
。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技术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方法增加了破碎、固液混合工序,减少了固液分离工序,同时对蒸煮、干燥等关键工序进行了工艺创新,具体实施过程详述如
下:
S1
、蒸煮:蒸煮过程分为两级:将南极磷虾置于一级加热筒内,2min
内快速加热到50-65
℃,升温速率大于25
℃/min
;经一级加热的物料进入二级加
热筒,快速加热到90-100
℃,升温速率大于30
℃/min
,加热时间控制在2min
之内,整个蒸煮过程控制在4min
内;
S2
、破碎: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
S3
、一段干燥:破碎后的磷虾,经干燥用于虾粉加工,第一段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5
%-40
%,此工序采用闪蒸干燥实现,干燥进风温
度140-160
℃,出风温度90
℃;
S4
、固液混合:将蒸煮工序中产生的蒸煮液与一段干燥后的物料固液混合,混合后的物料水分含量55-60
%;S5
、二段干燥:将磷虾快速干燥至水分
含量为30
%-35
%,此工序可采用闪蒸干燥或热风干燥来实现;所述闪蒸干燥进风温度120-130
℃,出风温度80
℃,所述热风干燥的热风温度为80-
90
℃;S6
、三段干燥:干燥终点虾水分含量为8
%-12
%,次工序采用热风温度为55-60
℃的低温热风干燥或功率为480-560W
的微波干燥来实现。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步骤S1
中的蒸煮过程采用PID
温度控制系统精确控温,温度波动范围小于2
℃。
在此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
,步骤S2
中,二级蒸煮后的磷虾,进入破碎设备,破碎采用垂直切割的方式,转速150-300r/min
,破碎时间60-90s
,破
碎后的南极磷虾颗粒大小分布为:1-3mm≥60
%,1mm
以下≤20
%,3mm
以上≤20
%。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在上述南极磷虾虾粉制作工艺中,无机械式固液分离工序。第二,固液混合过程中的蒸煮液来自一级加热筒和二级加热筒。
本技术采用梯度蒸煮,避免过度蒸煮、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虾青素等活性物质的降解和损失,保障虾粉的品质;采用破碎工序,干燥前对南极
磷虾适度破碎,增加南极磷虾干燥受热面积,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采用分段干燥,利用南极磷虾不同干燥阶段水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