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3-06-26T11:44:34.76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苗东旗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很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苗东旗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471002
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建立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应用实物进行项目教学,使学生轻松、愉
快地学好这门课。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分层教学项目教学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很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学习兴趣。
对这样的学生状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围绕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项目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
《机械制图》是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则根本无法学好。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精心上好“绪论”课。
通过对该课程特点、内容、用途,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认为这门课有东西可学,有奥妙可探,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和探索愿望。
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术资料,以及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
让学生们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制图理论和制图的投影规律时,可事先多准备几张具有明显形状、位置特征的组合体的图样,并配以实物,在介绍了图样知识及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由图样找实物,或由实物找图样,并讲出理由和根据,教师加以指导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
又如在讲述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时,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实物或零件启发学生,总结出其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讨论得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在画法上的不同,像“贴齐”与“不贴齐”、“相交”与“相切”在画法上的区别等。
此外,进行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有效途径。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通过一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练习或实践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教学难点进行由视图转化成实物、实物转化成视图的习题训练,或设计有针对性的读图、绘图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有趣练习中,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分层次教学
人由于先天性和生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不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制图成绩势必出现较好、一般、较差的阶梯式现象。
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措施。
如在讲授根据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习题中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练习要求,在难易程度上分层次进行;在画组合体三视图时,让掌握较好的学生画复杂一点的模型,让基础稍低的学生画简单些的组合体。
通过分层次练习,各有收获,每位学生都对学习《机械制图》产生了信心,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次。
评价分为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两部分。
(1)课堂提问时不能盯住几个好学生或几个后进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应顾及班级中大片“灰色学生”,因为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和表扬,提问时也应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成绩好坏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和挖苦。
(2)考试的内容既要全面具体,又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难度。
所以考试题一般是:基础题控制在70%左右,中等题控制在20%左右,难度较大的试题在10%左右,还可以加一些附加题,要求较好生必做,一般生和较差生选做。
一般生做对一题,半倍加分,较差生做对一题,加倍加分,这样较差生的基础题,中等题所得的分数不低。
较好生、较差生差距不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较差生在同学中的地位,燃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更加努力学习,逐步使一部分较差生转为一般生,使一般生渐渐向较好生靠拢,这样无形中为较好生增加了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
三、建立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模式。
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精神。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群体活动的功能,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要点,诱思导学。
如在学习“几何体的轴测图”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若干个几何体的模型,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探究讨论,测量尺寸,选定比例,画出其轴测图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对话者加入其中。
学生在愉悦的探索过程中,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四、应用实物模型进行项目教学
“正投影”概念和“三视图”的形成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等是《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老师要在课堂上精辟讲解;而基本体和组合体,图样的基本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等,这部分内容用“项目教学法”将上述知识点融入各项目实例中。
如:以“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为项目,将精心挑选的实物或模型分发给各小组的学生,让他们相互合作探讨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步骤,并通过讨论学习,最终画出三视图。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较好生、中等生、较差生都能随想,随说,随问,在愉悦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面对中职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我们教师不能一味的抱怨和叹息,而要积极思索,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为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