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地商会成立登记

异地商会成立登记

异地商会成立登记异地商会是指:由外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同一省籍或市籍自然人或法人在广东省投资兴办,或由本省地级以上市同一市籍自然人或法人在省或省内其他地级以上市投资兴办,经本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自愿发起组成,以原籍地行政区域名称为基本特征,以推动企业所在地与原籍地经济合作交流为宗旨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成立异地商会应坚持“一地一会”的原则,同一行政区域只能成立一个由同一原籍地外来投资企业组建的异地商会。

外省在广东省投资的企业,应以省或地级以上市为范围发起组建异地商会。

本省地级以上市在广东省其他地级以上市投资的企业,应以地级以上市为范围发起组建异地商会。

设立异地商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由原籍地在登记行政区域内投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发起,经营记录良好。

发起企业不得少于8家;(二)有30家以上的单位申请入会;(三)有规范的名称、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章程;(四)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不少于3万元人民币;(五)异地商会应当具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不得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发起单位或负责人所在单位合署办公;(六)有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2名以上;(七)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异地商会成立登记分两个阶段:一、筹备阶段(一)必要的咨询1、东莞市民政局(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是地市级异地商会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提供申办地市级异地商会服务。

2、申办地市级异地商会可由主要发起人到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有关咨询,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名称拟定、文字材料准备等内容。

3、登记管理机关在确认主要发起人身份、听取来访人主要意图后,宣讲法规解答问题,并做好记录。

(二)申请筹备成立异地商会,须提交下列材料1、8家以上发起单位盖章的筹备申请书;筹备申请书内容包括:(1)成立该地市级异地商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该地市级异地商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3)该地市级异地商会的活动地域及活动方式;(4)活动资金和经费来源渠道;(5)该地市级异地商会拟发展的会员及分布情况。

2、《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申请表》(一式两份);3、章程草案;章程范本请在“东莞民间组织网”“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

4、办公住所使用权证明;申请筹备的地市级异地商会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如住所房屋是自行购买的,应提供产权证明,如是租用的,应提供租用合同等使用权证明。

住所的产权证明或者使用权证明应包括使用期限、面积、住所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等内容。

5、发起单位的企业法人证书复印件、企业情况简介和近两年经营情况证明;6、拟任负责人的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意见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复印件;拟任负责人是指拟任异地商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7、拟入会会员名册(30家以上);8、验资报告。

验资报告是证明申请筹备的异地商会的活动资金状况文件。

验资报告应由法定的社会验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三)申报受理1、由发起人持上述全部文字材料,报请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筹备成立。

2、异地商会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申报筹备成立的全部材料之日视为正式受理。

(四)筹备成立审批登记管理机关自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和不批准的决定。

在此期间:1、登记管理机关将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包括对申报内容的实地考察并召开主要发起人座谈会了解情况。

对下列情形可作出不批准筹备或终止筹备的决定:(1)有根据证明申请筹备的异地商会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及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2)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成立该省或该市异地商会,没有必要成立的;(3)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4)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使用假材料、假证明欺骗登记管理机关的;(5)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2、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3、作出审批决定,对未批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向发起人说明理由并正式行文通知发起人;批准筹备的,自接到登记管理机关正式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所有筹备工作(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筹备完成情况)。

异地商会发起人在接到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筹备决定后,还应当在一个月内,通过报纸(一般为东莞日报)向社会发布筹备公告,并接受相关企业的入会申请。

二、成立阶段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成立的异地商会,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结束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一)申请成立登记异地商会时提交的材料:1、成立登记申请书;2、商会章程(一式两份);3、《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表》(一式两份);4、《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一式两份);5、《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一式两份);6、《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一式两份);7、《社会团体监事备案表》(一式两份);8、会员(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9、办公住所使用权证明;10、会员名册;11、经会员企业盖章的入会申请表、会员企业法人证书复印件及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30家以上);12、专职工作人员简历;13、筹备公告;14、其他相关材料。

(二)受理异地商会成立登记审查的时限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异地商会申请成立登记的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

对于符合要求准予登记的,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对于因筹备工作不符合要求或因其他问题不予登记的,要将不予登记的决定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不予登记的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除异地省商会外,其余异地商会不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

三、相关政策法规(一)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二)《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异地商会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四、咨询及监督网址:东莞民间组织网咨询电话:22019613监督电话:22019363一、成立登记须知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行业协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为维护共同的合法经济利益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社团成立分两个阶段:一、筹备阶段经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呈送筹建社会团体的相关文件,填写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申请表。

申请成立行业协会的,发起人应当先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筹备申请。

(一)必要的咨询1、东莞市民政局(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是市级社团登记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负责提供申办市级社团咨询服务。

2、申办社团可由主要发起人到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有关咨询,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名称拟定、业务主管单位归口、文字材料准备等内容。

3、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在确认主要发起人身份、听取来访人主要意图后,宣讲法规解答问题,并做好记录。

4、对在咨询期间没有明确业务主管单位的,可结合申办社团的实际,由登记管理机关提出归口建议,归口建议主要是依据民政部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确定业务主管单位的要求和申办社团的主要意向、主体构成、性质特点以及类型类别等实际情况作出。

(二)社会团体申请筹备提交的材料(行业协会一式两份,其他社团一式三份)1、筹备申请书。

其内容包括:(1)成立该社会团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社会团体的宗旨和业务范围;(3)社会团体的活动地域及活动方式;(4)活动资金和经费来源渠道;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5)社会团体拟发展的会员及分布情况。

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的筹备申请书须有主要发起人或者发起单位签名盖章。

2、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批准筹备的文件。

3、办公住所使用权证明。

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如住所房屋是自行购买的,应提供产权证明,如是租用的,应提供租用合同等使用权证明。

住所的产权证明或者使用权证明应包括使用期限、面积、住所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等内容。

4、验资报告。

验资报告是证明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活动资金状况文件。

验资报告应由法定的社会验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5、发起人(发起单位)和拟任人的基本情况。

筹备成立自发性的一般社会团体,必须有5个以上的发起人或发起单位。

筹备成立行业协会的,必须有8家以上发起单位。

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工作简历、身份证明、身份证复印件(拟任负责人是指拟任社团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发起单位需提供本单位简介、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或民间组织登记证书复印件。

6、章程草案。

行业协会章程请按《行业协会章程示范文本》规范,其他社团章程草案参照《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拟定。

章程范本请在“东莞民间组织网” “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

7、拟会员名册。

个人会员的,需50人以上;单位会员的,须30家以上;个人会员与单位会员混合的,需50人/家以上。

8、填写《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申请表》。

9、行业协会申请筹备成立应提交以下材料:筹备成立申请书;住所证明;发起单位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和近两年经营情况证明;章程草案;拟任负责人简介、身份证复印件;拟会员名册(50家单位会员以上)。

(三)申报受理1、由发起人持上述全部文字材料,报请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筹备成立。

2、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申报筹备成立的全部材料之日视为正式受理。

(四)筹备成立审批非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机关自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和不批准的决定。

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机关自正式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和不批准的决定。

在此期间:1、登记管理机关将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包括对申报内容的实地考察并召开主要发起人座谈会了解情况。

对下列情形可作出不批准筹备或终止筹备的决定:(1)申请筹备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的;(即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违背社会道德风尚;利用社会团体名义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牟取利益,扰乱经济秩序。

)(2)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宗旨、业务范围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3)申请筹备社会团体的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4)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弄虚作假,使用假材料、假证明欺骗登记管理机关的;(5)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况的。

2、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3、作出审批决定,对未批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向发起人说明理由并正式行文通知发起人;批准筹备的,自接到登记管理机关正式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所有筹备工作(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及时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报告筹备完成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