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7例住院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27例住院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27例住院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及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患心血管疾病情况、直接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 结果 27例心血管科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6例; 年龄45~90岁,其中40~50岁2例,50~60岁3例,60~70岁4例,70~80岁9例,80~90岁9例 。直接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10例;慢性心衰 10例;心脏骤停 2例;急性心衰1例;肺癌2例;进行性肌萎缩1例;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慢性心衰病例中分: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9例,风心病1例。合并高血压 16例,占59.2%,合并糖尿病10例,占37.0%,合并肺部感染8例(29.6%)。 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原因中最常见的病因,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死亡的可能性递增,男性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高危因素。

标签: 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the common causes of death and sex, age of patients in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January 1, 2015 to November 30, 2015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inpatients data of death cases, analysis suffer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rect death causes and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age. Results 27 cases of male cardiovascular inpatient deaths in: 21 people, 6 female; age: 45~90 years old, of which 2 were 40~50 years old and 50~60 years old 60~70 years old 3 people, 4 people, 9 people aged 70~80 years, 80~90 years 9. The direct cause of dea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0 cases;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10 cases; Cardiac arrest in 2 cases, Acute heart failure: 1 cases; Lung cancer: 2 cases; Muscular atrophy (1 cas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upture in 1 case.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ses: 9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1 cases. 1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1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ccounted for 59.2%, accounting for 37%, 8 case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29.6%). Conclusi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s the death cause of hospitaliz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 the age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death is increasing, men are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use of death in hospit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心血管疾病是内科常见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临床上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是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农村为44.8%,城市为41.9%。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它疾病发病率。每5例死亡患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1]。该科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特点,以便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减少死亡等严重事件发生。该研究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心内科住院病例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旨在为今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为临床处理心血管疾病、制定医疗决策提供参考,以便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总体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住院病例死亡病例共27例纳入该研究。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心血管住院死亡病人直接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性别:男性21例,女性6例;心血管住院死亡患者年龄构成45~90岁,见表1。

2.2 心血管住院死亡患者直接死亡原因疾病情况 直接死亡原因中,急性心肌梗死所占百分比为37%,见表2。 2.3 心血管住院死亡患者的合并症情况 肺部感染在死亡患者合并症中所占比例为29.6%,为最低;高血压为最高,占59.2%,见表3。

2.4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析 慢性心衰病例中分: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9例,占90%;风湿性心脏病1例,占10%。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展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据最新2014年心血管疾病报告:目前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 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5个成人中有1例心血管病[1]。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及死亡率让人触目惊心,研究该院2015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中发生死亡的27例患者,分析其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7例死亡患者中冠心病患者占68%,是全部心血管住院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心病俨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冠心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最终引起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也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急症之一,且又常因各种不良因素而影响预后,近年来随着心肌梗死治疗的进展,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在基层医院,由于无条件进行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CI),死亡率仍然较高[2]。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155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近半数死于急性心肌梗死[3]。直接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的最佳再灌注手段[4]。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冠心病的预防及高危胸痛的识别,针对AMI,强调尽早开通血管的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大人群对冠心病的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控制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急救意识,进一步完善院前的急救体系,发现有“胸闷、胸痛”症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有明确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及时行血管重建治疗,从而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②年龄:从心血管住院患者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和构成情况,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多占45%。由于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4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46%,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6%[5]。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住院病人也必然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是本世纪重要的社会问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原因可能为老年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更差,易损斑块发生概率增加,另外随着年龄增加,器官功能和代谢功能减弱,常常合并多系统疾病而加重病情[6]。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院心内科老年住院人数逐年递增,医疗机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病意识,社区医院作好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康复指导及心理护理工作,保障老年病人的医疗安全,降低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③性别:在住院患者病死率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上升趋势明显,且呈年轻化趋势[7]。这原因可能是女性雌激素分泌较多,雌激素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另外还能抑制细胞增殖,增加血管壁弹性,抗氧化、抗炎的作用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8-9]。男性缺乏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且吸烟、饮酒比女性要多,从而就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及发病率不仅高于女性,且呈更快的上升趋势,尤以年轻男性最为明显。此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与该人群中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快速上升有关。因此有效控制危险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