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法培训

标准化法培训


5、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标准化要求
22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三)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1、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2、对企业获得认证的产品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3、对企业所采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已备案的企业产 品标准,为了及对了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也应当 进行标准实施监督。
二、标准化的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阶段: 4) 近代标准化阶段 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由此产生了近代 标准化。出现了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研究,标准化领域不 断扩大。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也是当今标准化的基础。近代标准 化是以工业标准化为代表的标准化。 1906年成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47年成立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9
二、标准化的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阶段: 5) 现代标准化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也随着扩展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了新的特点: ①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通信、生物科技等。 ②系统理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③国际标准化迅速发展。 ④新技术不断涌现。 10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二、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标准的制定
(二)有组织地实施标准
(三)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四)对相关当事人的要求
17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的制定
1.制定对象: (1)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2)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 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3)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4)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5)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 方法; (6)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如:农业(含林业、牧业、 渔业)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 验、包装、储存、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信息、能源、 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
23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四)对相关当事人的要求 1、对企业的要求
2、对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3、对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24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1、对企业的要求 1)“十六项”应当 (1)企业生产产品,应当执行相应的标准。 (2)产品明示的标准与产品实际执行的情况应当一致。 (3)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4)企业产品标准应当在发布后30日内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5)企业生产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实行登记制度,企业应当将其产品所执 行的标准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 (6)企业生产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报质 量技术监督部门重新登记。产品不再生产的,应当报质量技术监督 部门申请注销。 25
20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3、在下列情况下推荐性标准必须执行 (1)法律、行政法规引用和规定强制执行的推荐性标准,在法律、法规规 定的范围内必须执行; (2)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技术内容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适用 的范围内必须执行 (3)经济合同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必须执行; (4)企业采用的推荐性标准,在企业经营范围内企业必须执行; (5)企业明示执行的推荐性标准。如企业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推荐性 标准,以及以说明书、广告、宣传资料等任何方式明示采用的推荐性 标准; (6)本企业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必须执行; (7)获得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认证标准。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化法建立的九项制度:
6)实行标准实施监督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7)明确了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8)强化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
9)明确规定了对违法行为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15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标准的表示方式: 国家标准:GB 即国家标准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国家标准发 布的年号 如:GB/T10159-2015 《钢琴》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 如: SB 10350-2004 《月饼馅料》 地方标准:DB地方标准代号+地方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 如: DB44/346-2006 《车用柴油》 企业标准:Q企业产品标准代号+企业产品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 如: Q/TYJK 6-2008 广州统一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咖啡饮料 16
28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2、对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1)“十项”应当 (1)应当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 (2)应当督促企业执行有关强制性标准。 (3)应当督促和指导企业做好标准化工作。 (4)应当及时对重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宣贯,推动其 实施。 (5)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标准化情况进行检查。 (6)对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 加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 (7)受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申请后,对符合要求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
19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二)有组织地实施标准 1、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1)在国内销售的一切产品(包括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不准生产和销售; (2)专为出口而生产的产品(包括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不准在国内销售; (3)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包括配套设备),不准进口。 2、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企业有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对用户和消费者负责的义务。 企业在保证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下,有采用推荐性标准的自主权。 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一、为什么要标准化
标准的地位: “标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 是标准运作的主要形式 “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财富,就能 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4
二、标准化的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阶段: 1)原始标准化阶段Ⅰ 有史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自 己,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和野兽的 袭扰,逐步形成了构筑方法、形 式和用材以及工具的相似和统一 要求,从而形成了最原始的标准 化建筑方法。 5
二、标准化的概述
2.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 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 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 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11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发展历程: 1962年,国务院颁布《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197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1、对企业的要求 1)“十六项”应当 (7)企业生产的产品有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应当执行强制性标准。 (8)法律、行政法规引用和规定强制执行的推荐性标准,在法律、法规 规定的范围内,应当执行。 (9)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技术内容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适 用的范围内,应当执行。 (10)经济合同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应当执行。 (11)企业采用的推荐性标准,在企业经营范围内,应当执行。 (12)企业明示执行的推荐性标准,应当执行。 (13)本企业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应当执行。 (14)获得认证的产品,应当符合认证标准。 26
二、标准化的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阶段: 2) 原始标准化阶段Ⅱ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从开始使用简单的石、木、 骨器,到使用较复杂而更有效的加工工具,通过在劳动生产中实践、 改进、推广,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工艺标准化的特征和方法。
6
二、标准化的概述
1.标准化的发展阶段: 3) 古代标准化阶段 古代人类历史上进行了两次社 会大分工,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 的分离,一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 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发达,促 进人们有意识的去制定标准,以 规范人类生产和交换活动。 7
标准化成功案例——麦当劳
13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化法建立的九项制度:
1)实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四级标准 和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存的标准体制。
2)企业产品标准由企业审批发布。 3)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4)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5)强调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起草和审查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14
27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1、对企业的要求 2)十项“不得” (1)不得无标准生产。 (2)企业生产产品所执行标准的内容必须完整,不得以安全、卫生、检验 方法(试验方法)等标准,或产品说明等技术文件代替产品标准。 (3)不得执行已作废的标准。 (4)不得使用没有依法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5)不得冒用或借用别的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 (6)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和进口。 (7)产品标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8)获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 (9)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的,不得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 (10)不得冒用、借用别的企业获得的认证标志。
标准化法培训
编制日期:2016年11月
1
学习内容
一、为什么要标准化?
二、标准化的概述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四、标准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
一、为什么要标准化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 自加入WTO后,由于 缺乏核心技术标准,我国 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 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 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 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 技术和标准的持有者。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