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覆土栽培技术要点
—1天后可 出第2 潮菇。 与主料配合使用的辅助原料有麦麸 、米糠 、 玉 菌7 0
米粉 、 石膏 粉 、 酸 钙及 石灰 等 。 碳 43 培养 料配 方 .
8 覆土栽培
当采收完两茬菇后 ,菌袋培养料变得疏松 , 水
经试验 , 后期覆土栽培法栽 培 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配方很多 , 我们进行试验 分和营养消耗很大 , 抑制杂 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 供各地食用菌生产者根据 当地 杏鲍菇较传统方法可以显著增加出菇潮数 , 菌生长 , 提高产量和改善质量 , 并可显著提高杏鲍 原料情况选用 。 4 . 棉籽壳8 % 、米糠或麦麸 1%及石灰 、 .1 3 0 8
石 膏各 1 。 %
菇栽培的经济效益。 大棚 内埋 土栽培 , 土要 求疏 松 、 泥 肥力 足 。 杏鲍 菇覆土栽培 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的子实体个体大、 鲜
432 杂 木屑 7 % 、麸皮 或 米糠 2 %及 糖 、 .- 2 5 石
灰、 石膏各1 %。
嫩、 产量高。首先进行脱袋 , 选无杂菌 、 菌丝生长 良 用刀把菌袋破 开, 完整地取出菌块 , 随后 4 . 棉籽壳5 %、 .3 3 0 杂木屑3 %、 0 玉米混合粉 好的菌袋 , 整齐地平铺横向放人畦床内 ,袋 间留2 3m 隙。 —c 空 1 %及石灰 、 8 石膏粉各1 %。 再用经消毒处理过的清洁细土填满空隙 , 整床细土 43 玉 米芯4 % 、 屑 3 % 、 皮2 % 、 膏 -. 4 0 木 3 麸 5 石
后取出接种 。 每袋杏鲍菇原种可接菌袋3 ~0 0 4 袋。
6 培养发菌
接 种后 将菌 袋置 发 菌室 内培 养 ,保 持温 度
2 ~ 6 、空 气相 对 湿 度7 %左 右 。每 天通 风 12 02 ℃ 0 ~
度 ,并让菇体接受散射光照射 ,相对湿度为8 % 5 9% , 0 促使菇体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
安 康市 农 业 科 学研 究 所 目前 重 点推 广 的栽 培
品种 有科 杏2 、科杏 3 、 e2 这 3 号 号 P 5 8 个适 宜 不 同栽
1 菇棚建造
出菇棚要求建在地势平坦 、 靠近水源 、 环境清 培季节的品种 , 两种类型。棒状形 : 菇体圆柱形 , 似 洁的地方 。一般是用竹片或钢筋搭建 , 根据地形面 棍棒状 , 菇柄中部不膨大 , 菌盖直径稍大于菇柄 ; 保 21 种根筛选 露地育苗选用直径0 ~ . m .2 . . 0 c 结合除草可用镐培一次垄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 5 7 的细根 , 并剪成长lc 的根段 , Om 其余粗根剪成长5m c 若 春季 干旱 每隔 67 — 天浇 1 水直 至 出苗 , 次 雨季 注 意 挖沟排 涝 , 次年 春季 即可定 植移栽 。 左右 , 用营养钵或育苗盘育苗。 21 种根 处理 .3 . 用雷多米尔锰锌2 0 0 倍液 、
1 、 酸钙 1 。以上 各 配方料 水 比为 1: . 1 , % 碳 % 1 ~ - 2 3
另加入克霉灵拌人料中 , 控制杂菌污染 。含水量为
6 0%  ̄ 5% , 70 75 6 pH . ̄ .。
覆盖完成后 , 并用营养液 ( 0 kT 中加入硫酸镁 每10 g( ] 1 ~ . g磷 酸 二 氢 钾 03 05g 或 在 水 中加 入 尿 . 1 k、 0 5 .— . ; k 素1 %, . 配成溶液 ) 0 浇灌。覆盖地膜 , 在地膜上覆稻 草。 继续发菌1天后 , 5 当泥土上布满杏鲍菇菌丝后 , 去膜通风 , 保持一定的温度 , 有利 于杏鲍菇子实体 的形成。在 出菇阶段需有一定 的光 照条件 , 使杏鲍 菇子实体形成 , 不需喷水 , 加强通气 , 保持菇棚 内空 气的清洁。 杏鲍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 1~ 5 3 l天。当菇体长至6m c 以上时 , 覆 土 栽 培
●叶 岚 ( 安康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陕西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 , 是真菌界真菌 门担子菌 纲伞菌 目侧耳属名贵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其菌肉肥
积决定大棚面积的大小 , 宜坐北 向南 , 菇棚用薄膜
覆盖 , 薄膜上覆盖厚草帘或保温被 。菇棚四周保证 无虫 害 、 杂菌 污染源 。 无 厚, 质地脆嫩 , 营养丰富 , 其味有杏仁的香 味 , 菇体 排水 畅通 , 滑嫩爽 口似鲍鱼而得名 。杏鲍菇富含蛋 白质 、 氨基 2 栽培季节
20施 田扑封 闭灭 草 , 5g 最后 用玉 米秸 或稻草 铺盖 。
2 . 育苗与管理 将 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 .4 3 孔盘的2 处 ,芽根平摆钵孔里 ,然后盖营养土操 / 3
温相近 , 同时喷1 次磷酸二氢钾溶液 。
2 . 管理 .3 2
除草作业与露地直播育苗相 同,
4 特种经济动植物 / 1 2 2 2年0 0 3明
~
杏鲍 菇袋料栽 培出两茬菇后 再覆土栽 培 , 可 使其连续多次 出菇 。用此法栽培 , 具有设施简单 、
次, 保持空气新鲜 , 每周检查 1 次菌袋 , 天左右菌 保温性好 、 3 0 污染率低 、 出菇快而 集中 、 质优 良、 菇 生 丝 可长 满菌袋 。杏鲍 菇 菌丝 生长 的最适 温度 为 物转化率高 、 管理方便等特点 , 能较好地解决 出菇 2~4 , 2 2 ℃ 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 8C 根据 后期杂 菌不易控制 、 4 1 ̄ 。 管理不便 、 尤其是采 收2 潮菇 当地气候特性 ,选择适宜 的栽培季节相当重要 , 一 以后营养和水分 亏缺导致产量低 、 质量差等 问题 。 般制作菌袋 的时间在8 月中旬以后 ,最佳 的出菇季 覆土栽培出菇期可延长2 个月 , 连续采收3 4 ~ 茬菇 , 节 为 14 。 ~月 生物转化率可达2 0 3 o 5%一o %,比常规栽培方式增
~
1e h n s u a z o g h c i
特种蔬 菜
龄球形 : 菇体似保龄球形 , 菇柄 中部明显膨大 , 菌盖
菌丝 长满 菌袋 后 ,即可搬 人栽 培室催 蕾 出菇 ,
直径小于菇柄 , 出菇时间较长o
4 培养料 及配比
4 1 主要原 料 .
催蕾室( ) 棚 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9 %~ 5 , 0 9 % 温度 在 l~6 4 1 ℃时 ,0 l天左 右 即可形 成原 基 。 时开袋 出 适
菇, 保持温 、 湿度 , 适当通风以利子实体生长。子实 中间下 凹、 表面稍有绒毛 、 孢子尚未 适宜栽培杏鲍菇原料较多 , 可用棉 籽壳 、 阔叶 体 的菌盖平展 、 弹射时为采收适期。 采收时手握菌柄 , 整朵拔起 , 随 杂木屑、 桑枝屑 、 果树枝条屑和玉米芯等为主料 。 后用刀子削掉根部。 采收后清理料面, 停止喷水 , 养 42 辅 助原 料 .
养土 , 充分 混拌 均匀后 堆 闷 。
2 . 种根 筛选 .3 3 种 根 的长度 、药液 配 制 、 浸
2 . 选地整地 .1 2
根催芽方法同前 。 温室 内育苗在3 月中旬进行 , 故应 选地标 准同露地直播育苗 在前一年立冬前将根采 回, 放置于菜窖等低温处保 鲜贮存 , 待育苗时进行调剂。
即可栽 植 。 22 种根 露地 育苗 .
2 . 营养钵与育苗盘准备 选择 口 ~ c 的 .1 3 径5 7m 营养钵或5孑塑料钵盘。 0L 2 . 营养土配制 用氮 、 、 含量 各 1% .2 3 磷 钾 5 的复合肥 、 农家肥 、 田土配制 比例为1: 0- 0 园 3 7 营
田。春季 , 每亩撒施农家肥2 0k. 氮 、 、 0s O  ̄ 磷 钾含量 , 各 1%的复合肥5 k , 5 0g用打茬机耕 翻一遍 , 然后用
犁趟宽6 c 垄待栽 。 0m 2 . 摆根育苗 用镐将6 c 垄破成3 c 宽 平 , 放在 地 面上浇 透水 , .2 2 0m 0m 摆 用施 田扑 封 闭灭草 。 出苗 的小 垄 , 沟纵 向摆 根 , 顺 两个 根 段 头 对 头 稍离 开 点 前 室 温 保 持 在 3 ℃左 右 ,出苗 后 温 度 控 制 在 0 距离即可 ,再用镐破垄覆土并镇压 ,同时每亩用 2~ 0 8 3 ℃,定植前 1天逐渐下调温度直至与外界气 0
23 营 养钵 与育 苗盘 育苗 .
赤霉素2 万倍液 , 按两种浓度把药液配制好 , 浸泡种 根3分 钟 以上 , 出后立 即栽植 或催 芽 。 0 捞
21 催 芽 .. 4 种 根埋 在 细沙 或木 屑里 , 根 后 埋 要 铺 开 , 度为 2c 要 经 常翻动 , 沙或木 屑应 保 厚 0m, 细 持湿 润 状 态 , 度 控 制在 2  ̄左 右 , 温 0C 当种 根 露 芽 时
5 装袋灭菌
培养料按 比例拌湿 、 拌匀后 , 1e 3e 用 7m× 3m× 0  ̄c . m的折角聚乙烯袋 , 0 每袋装料湿重7 0左右 , 5g 袋 口用 线扎 好 ,不必 扎 得 太 紧 。装完 后 常压 灭菌 ,
I0C O  ̄保持8 l 小时 , ~0 高压灭菌2 小时 。 冷却至常温
酸 、 物质 、 生素 , 含有 多 种 药用 成 分 , 矿 维 还 常食 可 杏鲍菇 出菇 的最 适 温度是 1~ 8 ,按 照 出菇 O 1℃ 温度 来安排 好 季节 , 一般 是秋 末初 冬 至夏 初 较为 合
改善肠 胃功能 , 有降血压和降血脂 的作用 , 因此杏
鲍菇被称为“ 中之王”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杏鲍 适。菌龄6 天左右 , 菇 , 0 制菌 时间按出菇季节往前推算 菇栽培原料广泛 , 生产周期短 , 生物转化率高, 经济 6天 来安排 菌袋 生产 。 0 效益好 , 市场走俏 , 发展前景广阔 , 是适宜推广种植 3 栽培 品种 的食用菌品种。
7 出菇 管理
产 、 收。 增
特种经济j檀物10 2年 0 I I 21 3期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