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第八章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沾污沉积物对水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富集水体中的金属及疏水的有毒有机物
对栖居于沉积物中或其底表的底栖生物产生致死/ 亚致死的效应
改变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导致生物物种的缺失 或生物功能的丧失
污染物在底栖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转移 至捕食者和人类 减低海域使用功能和环境价值 作为二次污染源,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
沾污沉积物
美国WRDA(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ct)(US ERA)提出的沾污沉积物定义为:当沉积 物中化学物质的量超过了地球化学、毒理学或沉 积物质量基准(Sedimeni Quality Criteria,SQC) 或度量所规定的量,或者该沉积物对人体健康或 环境具有危害,则该沉积物为沾污沉积物。
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目对海洋沉积 物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越大,要求影响评价做得越详 实,评价等级越高 同等规模,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越高,对外界影响 的承受能力越小,相应评价工作要求越高,评价等 级越高
沉积物—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评价范围
依据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设计环境现状的调查评价范围 时,应将建设项目可能影响海洋沉积物的区域包括在内, 即调查评价范围应能覆盖受影响区域,并能充分满足环 境影响评价和预测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应与海洋水质和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保持一致。 当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有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时, 调查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将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自然保 护区涵盖其中,以满足评价和预测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 所受影响的需要。 调查与评价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表示,并给出控制点坐 标。
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 区
第三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 特殊用途的海洋 开发作业区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指标
废弃物及其它 色、臭、结构 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病原体 金属元素:汞
镉铅锌铜铬砷 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六六六、滴滴 涕、多氯联苯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多年来,海洋环境和其他水环境的污染评价都是一直以上 覆水水质评价为主。忽略了对沉积物质量的评价,便无从 对海洋环境实施全面有效的保护。 大部分高毒性污染物主要富集于沉积物中而不是上覆水内
对大空间尺度多随机变化的海洋环境而言,单独依赖水质 评价,对其区域环境质量波动评估的科学可靠性则很难保 障。 底部沉积物,不但因其作为污染物的主要富集介质和重要 的生物栖息场所,而且也因其可作为比水介质更稳定、更 概括和更强的区域环境质量状态和趋势指示作用的监测要 素,而日益引起环境界,特别是海洋环境界的普遍兴趣和 重视。
数据处理、分析的质量控制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分析及 所得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应遵照B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调查断面与站位布设
3级评价项目的沉积物环境调查站位布设应覆盖污染物 排放后的达标范围;一般可设(2~4)个断面,每个断 面设置(2~3)个测站。断面方向大体上应与主潮流方 向或海岸垂直,在主要污染源或排污口附近应设主断面。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通则
评价等级 环境现状调查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预测
措施和建议
8.5 评价等级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 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划分为1 级、2级和3级。其分级原则和判据详见技术导则中 表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9 措施与建议
应根据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沉积物环境 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主要应包括: 从工程分析上寻求进一步压缩排放和倾倒量的技术措施和 建议 从改变排污方式上提出最佳的排污方式和时段建议; 在满足环境质量和功能区划要求前提下,提出合理划定混 合排污区的建议; 提出在港池、航道疏浚或吹填造陆等过程中悬浮物的防治 措施和建议; 从管理角度提出必要的环保措施、方案。
海洋沉积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是 极其必要的。
8.2 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方法如果按学科来分,可以分为生 物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和化学方法综合的方法三 大类。
化学方法不能直接指示沉积物中污染物可能会产生的生物效应,但最 大的优点是应用方便、直观,且易于修改; 生物方法将沉积物特征和污染物负荷结合起来,但一般不能分解引发 生物负效应产生的诸多因子。
8.7 沉积物环境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评价因子应选择对环境、生物生态和人体 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应采用GB-18668《海洋沉积物 质量》,同时应参照海域功能区划中所对 应的类别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应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按评价参数逐项计算出指数值后,根据指 数值的大小评价其污染水平。 根据沉积物参数实测值,逐项绘制浓度等 值线分布图,并评述调查海域的沉积物污 染水平及其分布状况,分析污染物超标原 因,阐述该区域现存的主要沉积物环境质 量问题
预测方法
采用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预测方法应满 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可采用类比分析 法、统计分析法和模式计算法等
1级评价项目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 测方法,2级和3级评价项目可采用半定量 或定性预测方法
预测因子(参数)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结果,结合沉 积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进行预测因子 (参数)的筛选。筛选的原则为:预测因 子的数目既要能说明问题而又不宜过多, 所甄选的预测因子应能反映建设项目对沉 积物环境的影响状况。
8.2 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常用的5种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 沉积物化学测定 沉积物毒性试验 群落结构调查 生物组织残毒测定 病理学调查
8.2 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沉积物化学测定不能准确地反映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同时测定沉积物中污染物与主要结 合相的浓度,来确定该污染物的生物可获得性,此即所谓 的平衡分配法。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
8.1 海洋沉积物概述
海洋沉积物是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海
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水中的大多数污染物质最终沉积在海洋沉 积物中。 海洋沉积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底栖生物 和海水水质。
全球沉积物采样点
From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nited States
调查时间
沉积物调查时间可以与海洋水质和海洋生 态环境调查同步进行,一般进行一次现状 调查。
调查原则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应充分利用评价区域内或 邻近区域已有的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其调查监 测数据资料应是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具有海洋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所出具的十年内 的调查监测数据。
使用已有资料时须经过筛选,应按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中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和GB12763.7《海洋调查规范》中海洋调查资 料处理的方法和要求,处理后方可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结果应包括以下 主要内容: 评价建设项目导致的评价海域沉积物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应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平面分布等值线说明其影响范围、位置 和面积,同时说明主要影响因子和超标要素; 应给出评价海域沉积物环境影响的现状与评价结论; 应给出评价海域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 应给出建设项目是否满足预期的沉积物环境质量要求的结论 和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 若评价结果表明建设项目对所在评价海域的沉积物环境质量 生产较大影响,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提出修改建设 方案或重新选址等建议。
8.2 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在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目前仍采用有 环境质量标准的以沉积物干重浓度归一化的要素含 量来表征各化学要素的浓度水平的方法,即以沉积 物化学测定法评价海洋沉积物质量。
8.3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 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 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和娱乐区、 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调查参数
沉积物调查参数包括常规沉积物参数和特征沉积物参数。 常规沉积物参数主要包括(参见GB 18668-2002《海洋 沉积物质量》中所列各测定项目):大肠菌群、病原体、 粪大肠菌群、汞、铜、铅、镉、锌、铬、砷、硒、石油 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狄氏剂、硫化物、有 机碳、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等。可依据海域功能类别, 评价等级及评价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影响 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进行适当增减。 特征沉积物参数应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特点,海 域功能类别及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选定,主要包括:沉 积物温度、密度、氯度、酸度、碱度、含氧量、硫化氢、 电阻率等项目;沉积物中的大肠菌群、病原体、粪大肠 菌群等项目。 若港口和航道工程、疏浚工程、围(填)海工程等有疏 浚物处置的建设项目处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环境亚 敏感区时,应进行疏浚物的生物毒性检验试验。
沉积物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
各种有毒污染物即使在水体中检不出,在沉积物也有可能 富集至很高浓度 沉积物既是污染物的蓄库,也是上覆水的污染源 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浓度是长期富集的结果,比上覆水暴露 浓度具有更长周期的稳定性和作用持久性 沉积物环境质量低下不仅会对底栖生物和其他相关的生物 产生负效应,还会对位于食物链上端的生物和人类产生影 响 沉积物是完整水体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底栖生 境的安全,便没有水生生态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