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上市公司质量评价 ——基于湖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分析 岳正坤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湖北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并对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借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上市公司质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湖北上市公司财务效益逐渐转好,资产质量显著提高,偿债风险逐年高企,发展能力跌宕起伏。
关键词:湖北上市公司 经营业绩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金融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05B008)。 作者简介: 岳正坤(1964- ),男,湖南华容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
截至2005年底,湖北共有63家公司挂牌上市,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369.76亿元,并组建了一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在短暂的10多年发展中,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整体来看,湖北对证券市场的利用仍显著滞后于本省经济发展状况,“康赛”、“幸福”、“蓝田”等违法违规事件在全国证券市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严重损害了湖北上市公司的形象,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般而言,衡量上市公司的质量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公司有合理的股权结构。股东之间平等互利,股东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二是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一个高素质的决策层。三是公司的主业明显,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四是公司的业绩显著。本文试图从湖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出发分析其质量。
一、上市公司基本实现行业转型,整体素质提升 自1992年11月鄂武商上市以来,湖北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阶段性。1999年以前,湖北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工、商业、纺织等传统行业。到1999年底,上述三个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占湖北上市公司总数的52.5%,与高科技产业有关联的公司并不多。1999年以后,随着“康赛”、“猴王”、“幸福”等一批曾经业绩辉煌的传统行业公司纷纷“落马”,上市公司的主体逐渐向光电、通信、医药等科技型企业转移,同时部分传统行业公司经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也实现了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目前,湖北板块中石油化工所占比重最大,轻工、机械居其后,医药类公司比重则在近年出现了显著的提升,2004年新增的5家公司中有3家为医药、生物制品公司;另外,科技类上市公司已形成以烽火通信、华工科技和长江通信为中心的光电子产业集群;而纺织和商业零售等传统的优势行业在数量上近年来却止步不前。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变迁,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湖北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已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湖北上市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多个行业的产业群体。从产业分布来看,基本覆盖了目前湖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石化、机械、电子等各个主要行业。这些上市公司作为湖北省内各个行业的翘楚,其综合竞争实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湖北省各个行业在全国的综合竞争水平。
二、盈利水平稳中有升,但仍低于全国水平 湖北上市公司的大盘股不多,中盘股比例也不大,大部分由小盘股构成。上市公司平均每家资产总额近五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仍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上海。在2000—2005年这六年间,湖北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只比全国水平的二分之一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总额较小。从深层次分析,也将必然导致上市公司就业人数、完税总额等方面要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有必要发展一些经营业绩好的大盘股。湖北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上海的比较如图1所示。
受资产总额的限制,湖北上市公司平均每家营业收入总额也远远低于上海地区水平,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湖北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全国的水平很接近,但2001—2003年这个差距变大,与上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如图2)。
在每股收益方面,湖北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与全国水平相比较,变化比较大,2000年,全国为0.2元,湖北为0.18元,说明湖北与全国的总体水平是一致的,到了2001年,每股收益与2000年相比有所上升,而全国指标下降的较快,为0.13元。之后,全国的水平在逐年上升,而湖北到2002年到达谷底,每股仅0.04元,随之经济形势的好转,2003年后每股收益到有所上升。同期上海的情况要优于全国和湖北。 三、湖北上市公司近三年经营业绩透析 在对湖北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之前,我们先对最近几年湖北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作大致了解。有关统计资料如下图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2001年,湖北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6%的公司比例由2000年的25.5%上升到60%以上,且该比例还在增长,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6%公司的比例超过70%,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公司比例上升到23.8%。这其中有融资政策变化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资产盈利能力不强。
结合沪深股市整体上市公司的情况,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涉及的主要指标有: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
(一)上市公司财务效益逐渐转好 财务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财务效益状况可通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两个基本指标加以分析。在此,我们采用近三年公司所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说明湖北上市公司目前的财务效益状况。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净利润是指企业未作任何分配前的税后利润,受各种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准确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净资产(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平滑上市公司净资产大幅度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增加该指标的可比性。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从表1可以看出,从行业纵比来看,2002年、2003年、2004年湖北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0.56%、5.08%、5.37%,主营业务利润率这三年稳定在20%左右,说明湖北上市公司的总体ROE水平在逐年提高,财务效益在逐渐转好。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但2003年和2004逐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2年轻工机械、汽车、医药、房地产建材行业ROE指标要远高于均值;纺织服装、农业食品、石油化工行业该指标低于均值。2003年纺织服装、汽车、轻工机械、冶金行业ROE指标高于均值;信息、高科技、石油化工、商贸行业远低于均值,可以看出纺织服装业该指标改变最大。2004年冶金、轻工机械、房地产建材行业ROE要远优于均值;纺织服装、农业食品、商贸、信息高科技要远低于均值。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纺织服装业2004年ROE指标极低主要受天华股份(前身为ST康赛)的影响,该公司在2004年ROE指标为-13479.38%,对总体指标的影响极大,剔除该指标后,纺织服装业的ROE水平为-0.46%,该指标仍远低于均值;农业食品类2004年该指标也很低,主要是受道博股份的影响,该公司在2004年业绩突然下滑,ROE为-1076.87%,剔除该指标后该行业为-3.23%,远低于湖北上市公司的均值。 从主营业务利润率来看,各行业之间该指标相差不大。由于受行业特征的影响,医药、信息、高科技、房地产建材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能源、石油化工、商贸、冶金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要明显低于上市公司总体均值。
从年度横比来看,冶金、能源两个行业在近三年的增长极快,ROE指标增长极其迅速,冶金行业从2002年的-1.07%转变为2004年的16.49%,是所有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能源行业表现也很突出,ROE从2002年的-0.77%增长的2004年的6.50%。2002-2004年石油化工行业的两项指标基本上是趋于上升的。说明石油化工类企业的财务效益明显好转,同时该板块各企业的经营业绩较为稳定。信息高科技行业在2003年经历了一个急剧的下滑,ROE从1.86%下降到-3.96%,尽管2004年ROE比2003年有所好转,但由于主营业务利润率继续下降,该行业需要一段调整期。轻工机械、房地产建材类稳中有升;汽车行业经历2002年的井喷后,在2004年回落;医药类比较稳定,有向上增长的趋势;商贸类则逐年下降,财务效益恶化,令人担忧;变化最大的属于纺织服装、农业食品两个行业,主要因为有诸多的问题公司,导致整个行业的财务效益表现变化大,总体水平不良。
(二)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显著提高 对湖北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分析,我们利用了资产管理比率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在这些指标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例,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值的增加。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从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影响资产经营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产业纵比看来,2002年总资产周转率中有汽车、商贸、冶金、纺织服装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大于均值,主要原因是由于2002年汽车行业正处于上升期,汽车销售业绩非常突出,导致汽车类总资产周转率远高于均值;商贸和纺织服装属于第三产业,销售增长要比其他行业相对要快些;冶金行业受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启动,带来上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总资产周转率较低的行业有房地产、轻工机械、农业食品行业。2003年,总资产周转率继续保持2002年的行业格局,其中石油化工的总资产周转速度超过了均值。2004年,冶金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遥遥领先于总体水平,这与表5的财务效益状况是对应的。石油化工行业也有明显的增长。该指标最低的是农业食品行业,只有0.26%,远低于均值,说明近几年农业食品行业销售状况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