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技巧学英语课堂导入技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导入的成败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及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入方案,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

可见,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要设计好一堂课的导入,首先要研读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并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好的导入要尽量做到自然、有趣、有效,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同一堂课,不同的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即使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导人,导入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绝不可以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1.歌曲导人法。

爱唱爱跳是小孩子的天性,通过演唱英语歌曲导入新课,不仅能渲染学习气氛,而且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歌曲导人法在低年级课堂中很受欢迎,我们可以采取唱歌的形式让孩子的多项器官协调起来,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

如在课前播放一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卡通片,里面有一些动物们为小猫过生Ff的片断。

那首朗朗上口的生日快乐歌会很快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很多学生会跟着哼唱,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并根据片中的内容直接提问,然后告诉学生本课就是学习BiahdayParty,激起学生迫不及待进入课文的欲望。

2.游戏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天性好动。

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若能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英语,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如把一些动物的卡片藏在教室,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找,找到并能读出的得1分。

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并产生极大的乐趣。

游戏使枯燥、机械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不仅避免了枯燥的认读,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说、读的兴趣。

因此,游戏是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导人形式,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3.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就是运用挂图、幻灯、VCD、实物或演示等手段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一开始上课就展示直观教具和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实践证明,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How much is it?”时,教师可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商店,师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购物的真实情景。

4.悬念导入法。

“疑问”是学习的起源,有“疑”才会有问、有究,才有所得。

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要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勾起他们强烈破疑愿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开始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形式多样、富有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置疑问,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

学生虽然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但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地听。

因此,悬念导人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

5.故事导人法。

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简单故事,教师可用讲故事形式导人新课。

既然题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教师可以从此人手,利用学生关心或熟悉的实例来导人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兴趣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时,要尽量用学生以前学过的词语和句型表达。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特别喜欢听老师用简单的英语讲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注意力特别集中。

当他们听懂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与此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谈话导人法等。

二、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简洁性。

课堂导人应注意简洁性。

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问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

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课堂质量,导人时问过长,会显得喧宾夺主,不仅使课堂导入显得庸俗繁杂,把学生的思想引到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方向,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会使新知识的学习在时间上显得捉襟见肘,练习巩固草草收场,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很好地为呈现新知识服务。

如果导人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新颖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方式种种,许多方式在教学中为老师普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又是必须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法。

用“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去套用所有课堂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

无论这种导入方式效果多么好,如果经常、反复地运用,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导人效果。

因此,导人方法必须灵活、多样,给学生一种新异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束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导入的成败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及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入方案,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导入是上课的前奏,是“序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或鼓动情绪,或引起注意,或渗透主题。

用顾泠沅的教学四大原理来说,就是激起学习动因。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扣住学生心弦,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导入方法很多,下面就小学英语教学谈谈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导入直接导入,即教师直接将所学语言点展示给学生。

直接导入设计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学生头脑中系统的知识构建的形成,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

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幻灯片、实物以及卡片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或自编的Chant 来直接导入新课。

以牛津版小学《英语》为例,第十单元Thank you 的教学,教师可以边拿实物边Chant,导入新单词“tea ,tea 茶水,茶水tea我爱喝。

”学生们自然而然能够意会老师所说的这个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歌曲导入英文歌曲是一种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

有的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导入采用歌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第三单元Family members 时,课前我反复播放“Family song ”一曲,让学生熟悉此调。

课上,我把歌词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齐读歌词,然后把“grandfather, grandmother, aunt , uncle,”替换进去,唱一曲歌,即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渗透了教材内容,达到在一个轻音乐缭绕的氛围中导入一项教学内容的目的。

三、游戏导入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针对学生们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单一的直接导入一任到底,学生必然会由新奇到习惯,由习惯到不以为然。

因此教师此时可以参考TPR教学法,变换导入形式,让孩子的多项器官协调起来,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如在教第三单元“Who is he / she ?”老师可以请几个学生上台蒙上眼睛,去猜测人物。

其他同学描述要猜人物的外貌特征,这个导入设计本身就复习了3A中对于人物的介绍,又巩固了he/she的运用。

四、情境导入功能教学是近些年来我们所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

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情景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能力的一种教学。

同时根据《小学英语教学要求》要注意学生交际能力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体现的。

将情景教学与功能教学相结合,在导入人教版第四册Lesson 4时,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店里去仔细观察体验。

然后,在教学中的导入时教师就有了前期铺垫,索性将英语课布置成一个商场。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类商品呈现出来,以一名售货员的身份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在此导入设计中教师通过事先布置学生去感受真实的情境;然后在教学中又设计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烘托了气氛。

五、提问式导入提问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问式的导入,能使新课很快切题。

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

如在教第四单元Time一课中,我曾这样导入,“什么东西一去不复返,最值得珍惜。

”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是“时间”。

很自然的就导出了time一词,并顺利过渡到了这一课的重点What’s the time?同时又使学生进入一种渴望学到新知识的状态,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最后,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要珍惜时间。

六、对比导入对比导入,即是在教师讲授新课时,如果能把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同的可比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就能帮助学生把类别性的知识“连接“起来,使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链条式的记忆锁,提高小学生进行初步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eye 这个单词时,可以就它与学习过的动物panda的一个共同属性——黑白颜色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教学将关键词eye、panda、black、white 一并出现,巩固了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记忆,达到了新旧结合的目的。

此外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看相关影片、录像、介绍故事、运用多媒体等等。

而且,同样的教材也可有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导入的设计必须遵循同一个原则,即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从教材内容出发,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所教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尽量多采用形式活泼、手段灵活的方法来导入教学内容,同时要变化,不要使学生产生疲倦以至分散注意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