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黄土高原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分布着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暴雨
频繁,随着地壳上升、气候干旱、植被破坏和人类加速活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土壤侵蚀日益恶化,地表沟谷发育。科学
工作者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对安塞县的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安塞县的自然侵蚀占
目前总侵蚀量的9.55%。该区人口密度大,坡地耕垦普遍。如延川、延长两县1949~1984年,开荒净增荒地9万多公顷,
每增一人,增开耕地0.62公顷。
本区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开发对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但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也带来深刻的
影响。
一、依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1)用虚线把黄土高原的范围绘在图1相应位置,并用线条画出东部和南部的界山,标注上山地名称。
(2)一般认为,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外力是 ,在图1左上角
绘出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作用力.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二、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省区 流失面积 (万km2) 年均流失量 (亿t) 占全省面 积比例 (%) 年均流 失模数 (t/km2.a) 年均新 增面积 (km2) 年均损失
(亿元)
内蒙古 27.17 1.8 23.6 156 350 2
山西 10.8 4.56 71.0 540 4.5
陕西 13.75 10.0 65.5 4764 687 3.5
河南 6.1 1.2 38.1 750 436 3
山东 6.48 2.8 41.3 1787 237 10
(1)计算山西省年均流失模数,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2)按流失面积计,水土流失速度最快的省(区)是_______;内蒙古流失面积较大,但年流失量较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山东流失面积较小,但损失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知,哪一个地形单元的水土流失最严重?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80年代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9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356 万km2,对照表中的年均新增面积,说明什么问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以下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独特的高原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文化景观。回答1~5题
1.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平原向盆地过渡 B.湿润向干旱过渡
C.森林向草原草原过渡 D.农业向牧业过渡
2.下列民居中,能反映黄土直立性特点的是:
3.不同的民居风格反映不同的环境特征,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指示性
4.下列组合中,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文化景观的是:①古长城 ②陕北民歌 ③窑洞 ④梯田 ⑤壶口瀑布观瀑亭 ⑥帕
A
C
B D
黄河中下游各省区水土流失情况一览表
注:流失模数为单位面积的年均流失量。
帕头上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5.历史上定都于黄土高原上的朝代有:
A.夏朝、商朝、秦朝、汉朝、唐朝 B.商朝、秦朝、汉朝、唐朝、宋朝
C.夏朝、商朝、秦朝、汉朝、元朝 D.商朝、秦朝、汉朝、元朝、唐朝
依据下面地貌景观图,回答6~7题
6.上图中,能反映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各项中,对b图地貌景观形成起主要助动作用的是:
A.多风沙 B.霜冻、冰雹
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8~11题.
8.“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下列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A.a B.b
C.c D.d
9.2003年,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
可能引发图示地区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10.图示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治理水土流失 B.治理盐碱地
C.治理沙尘暴 D.治理水污染
11.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结合“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回答12~14题
12.该图反映了植被可以
A.使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径流量增加 D.使含沙量减少
13.假定甲乙丙丁四地河流、土壤、坡度特征
相同,某日突降暴雨,则:
A.河流水量:甲>乙>丙>丁
B.河流含沙量:丁>丙>乙>甲
C.土壤流失量:丁>丙>乙>甲
D.最先出现洪峰的是丁地河流
14.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可持续性发展
B.尊重客观规律 D.物质决定意识
参考答案:
一.(1)略;(2)风、(画出西北风);(3)沟谷发育、地表崎岖;黄土高原土质松厚、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滥伐滥
垦和大规模采矿导致水土流失。
二.(1)3000 ; (2)山西;内蒙古总面积较大,水土流失面积相应也较大,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大,降水少,所以
水土流失量较小;与表中其它省相比,山东经济发达,尤其农业发达,相同流失量,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其它省大;(3)
黄土高原 ,山西和陕西的年均流失模数最大,它们都地处黄土高原;(4)一些地方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同时又有一些
新的水土流失产生,总的来说治理面积大于新增面积。
三.1.A;2.D;3.D;4.B;5.A;6.B;7.D;8.A;9.D;
10.A;11.A;12.A;13.A;14.A
单位%
a
d b
c
1:20000
a
c
b
d
①
1048
④
1018
1048
1048
1048
③
1018
②
分析
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机制的共同作用,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并由此而影响该地气候、地貌、土壤、河流
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能否治理,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部分内容是考试中
的常考点,本组试题通过平面图、等高线图、数据、景观图、坐标图等形式多角度考察黄土高原的分布、成因、治理等知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