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壳蛋鸡选育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性状包括羽毛、肤色、胫色、羽速、冠形、胫长、体型、凤头、毛脚等;主要的经济性状是早熟性、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1)重要质量性状的遗传1)羽色绿壳蛋鸡的羽色有黑羽、麻羽、芦花羽、灰羽、栗羽等。
常用的羽色有麻羽、栗羽和黑羽。
绿壳蛋鸡的羽色受以下基因的控制:抑制色素基因I :该基因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I 、i , I 对i 显性。
I对其他羽色基因几乎都能抑制,但对公鸡颈部、鞍部、肩部和母鸡胸部的红色羽毛为不完全显性。
色素原基因C 和氧化酶基因O :任何色素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色素原,另一方面需要氧化酶,缺一不可。
只有色素原基因C 和氧化酶基因O同时存在时羽毛才能显色。
色素原表现基因:该基因位点处于隐性纯合状态()对CCOO 起隐性上位作用。
非白化基因A :该基因位点在隐性纯合时为白色羽毛。
金色基因(s )和银色基因(S ):该基因位点有3个复等位基因S 、s 、S.a ,银色基因S 性连锁基因。
S 决定银色,s 决定金色,S.a控制色素形成的不完全白化,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S >s>S.a。
S 与s 左为一对伴性基因,用于羽色自别雌雄配套系的选育。
芦花基因B :该基因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B 、b ,是一对伴性基因。
B 决定芦花羽,b 决定非芦花羽,B 对b 显性。
xx基因Bu 和bu :该羽色受Bu 和bu 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控制,只有Bubu 基因型时黄色才能稳定遗传。
要使个体表型为黄羽,该个体这两个基本位点上都应该有Bu 和bu ,缺一不可。
黑色素扩散基因E :该基因位点有7个复等位基因E 、ewh、e +、ep、es 、ebe和ey。
基因E 能够促进黑色素的扩散,使羽毛全身表现为黑色,它是银色基因S 的上位基因。
基因ewh使初生雏为黄白色,成年母鸡“小麦色”,公鸡为野生羽色。
基因e+使羽毛表现有黑斑点,公鸡为野生羽色。
基因ep使初生雏为暗褐色,成年母鸡为暗赤色斑点,公鸡为野生羽色。
基因es 使个体表现为不规则的条纹。
基因e be使初生雏为黄色,成年母鸡为黄色有黑斑点,公鸡为野生羽色。
基因ey 与ewh作用相同。
7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隐性关系为E > e wh > e + > e p > es > e be >e y。
控制羽色的基因还有褐色基因Gr ,黄色基因Mb ,稀释基因Di ,加深色基因Cb 和青灰色基因BI 等。
2)各种羽色的遗传黄羽控制浅色黄羽的基因有两个基因位点Bu 和bu 。
Bu 和bu 存在时出现浅黄,在它们以显性纯合的方式同时存在时,可对色素原基因C 和黑色素扩散基因E 起显性上位作用而仍然表现浅黄色。
浅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麻羽有黄麻、褐麻和棕麻等类型。
绿壳蛋鸡的麻羽主要是野生羽色,公鸡的羽色十分接近红色原鸡羽色,母鸡为麻羽根据杂交试验,初生绒毛有条斑对黑羽是隐性,对其他淡色非条斑(如黄色)是显性。
麻羽可能是由黑羽基因E 的等位基因ewh、e+、ep、es、ebe等决定。
由于麻羽由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因而麻羽才会有黄麻、褐麻、黑麻、白麻和棕麻等颜色。
黑羽全身黑羽的基因型为CCOOEE 。
在生产中,我们会遇到两种白羽鸡交配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黑羽,可能是CCOOEE 基因型的鸡与CCOOee 基因型的鸡交配所致。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亲代的公母鸡去掉,才能培育出真正的隐性白羽系。
红羽鸡翼羽、尾羽及颈羽等部位常带有黑点,因此红羽鸡带有黑色素扩散基因E 的隐性等位基因e (表示ewh 、e +、ep 等的其中之一),其基因型可能为CCOOee ,红羽鸡同时也一定含有金色基因s 。
红羽对黑羽为隐性。
白羽主要有显性白羽和隐性白羽两种。
银色基因和白化基因也表现为白羽。
控制白羽基因的位点有5个,抑制色素基因(I)、色素原基因(C )、氧化酶基因(O )、色素表现基因(P )和非白色基因(A )。
基因型为IICCOOAA , iiccOOAA , iiCCooAA , iiCCOOAA 和iiccooaa 者表现为白羽,但在优质鸡选育中常用的隐性白羽是最后一种基因型。
3)肤色鸡的肤色分为白、黄、灰色和黑色。
过去的绿壳蛋鸡均为白皮肤,但近年来市场消费者欢迎灰皮肤和黑皮肤。
因此,绿壳蛋鸡生产必须对肤色有所选择。
白色皮肤和黄色皮肤由一对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白色基因W 对黄色基因w 为显性。
黑色素沉着是由常染色体上的色素表现基因控制。
非黑皮肤鸡的性染色体上有显性伴性抑制黑色素基因Id ,可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其等位基因id 为隐性伴性,表现为黑皮肤、灰皮肤。
4)胫色是近5年来消费市场的一种新趋势,青胫鸡和黑胫鸡的价格高于黄胫鸡,仅次于丝毛乌骨鸡。
因此胫色的遗传与绿壳蛋鸡的育种更为密切。
胫色通常有白、黄、红、黑、蓝、青、灰等色。
研究表明,淡色胫对黑色(深色)胫为显性。
淡色胫具有抑制黑色素基因Id 的作用,深色胫具有Id 的等位基因id , id 使黑色素形成,如果基因型中存在id ,而无Id 存在时鸡的胫为深色。
5)羽速我国地方良种绿壳蛋鸡大多为慢羽,快羽个体较少。
慢羽型鸡生长快,而快羽型鸡生长慢。
但作为活鸡出售的绿壳蛋鸡如果是慢羽型,70~90日龄上市的鸡羽毛不全会出现裸背、裸颈、裸腹和秃尾,不受欢迎。
因此优质鸡选育过程中应淘汰慢羽鸡。
慢羽K 基因对快羽k 基因为显性伴性遗传。
6)胫长在绿壳蛋鸡育种中选用dw 矮小型基因。
dw 是隐性伴性遗传,易于选择。
7)凤头也称缨头,受毛冠基因Cr 控制,凤头对非凤头为不完全显性。
凤头鸡与非凤头鸡选配产生的F1代均为凤头,但凤头较小。
8)冠形绿壳蛋鸡的冠形复杂,常见的冠形有单冠、豆冠、玫瑰冠、胡桃冠、角冠、毛冠、草毒冠、杯形冠、叶形冠、桑套冠、红帽冠和平头等。
现代商品杂交鸡都是单冠,其他冠形多见于地方品种和玩赏品种中。
现代消费者不喜欢吃现代商品杂交鸡,对土鸡有所偏爱。
非单冠是地方品种的一种标志性状,因此生产仿土子鸡时应考虑这一性状。
9)体型性状的遗传力高,采用外貌鉴定选择有一定的进展。
体型性状是绿壳蛋鸡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
体重大小、胴体丰满程度、羽毛色泽、胫的长短和粗细、尾翘程度、头的大小等均关系到其体型性状。
绿壳蛋鸡的体型一般分为大、中、小型三种。
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体型要求不一,其中以头小、颈短、胸宽、胫短、胫细、羽毛完整光亮,胴体丰满的小型鸡最受欢迎。
10)蛋壳颜色绿壳对褐壳、白壳为显性性状。
( 2)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绿壳蛋鸡的主要经济性状包括肉用性状、产蛋性能、繁殖性能和饲料消耗比等。
这些性状都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是连续变异和受多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力很低,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
1)早期体重绿壳蛋鸡的公鸡一般在90日龄上市,要求体重在1250克。
这一性状的遗传力为0.45,育种实践中只要通过个体选择就可以取得成功。
2)成年体重成年鸡的体重影响后代的早期体重,但成年鸡体重与早期体重也不一定成正比。
成年体重的遗传力高,一般为0.55~0.65,可以通过个体选择取得高的遗传进展。
3)早期生长速度是绿壳蛋鸡的重要经济性状,但早期生长速度与成年鸡的体重不一定成正比,因此不能以成年鸡的体重选择早期生长速度,而应该在6周龄、13周龄时选种。
早期生长速度的遗传力高,一般为0.4~0 . 5,个体选择效果较好。
4)屠宰率指屠体重占活重的百分率,是肉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遗传力为0.2~0.6,一般采用同胞鉴定进行间接选择。
5)肉质虽是绿壳蛋鸡研究的重点内容,但肉质以嫩、滑、色、香、细等感官指标评定,因此应以市场对肉质的要求和食品卫生标准为目标选择。
6)产蛋量对种鸡生产来说尤为重要。
产蛋量既受其本身遗传基础的影响,更与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有关,遗传力低。
72周龄舍饲母鸡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05~0.1 , 72周龄饲养日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25~0.35。
采用专门化品系选育有望提高其产蛋量。
7)蛋重与初生重和绿壳蛋鸡早期生长速度有关,也与种鸡利用日龄有关。
蛋重是影响种蛋合格率的重要因素。
蛋重的遗传力较高,一般为0.2~0.7。
8)受精率是重要的繁殖指标。
受精率不但与品种有关,更重要的是受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遗传力很低,一般为0.05。
因此要通过选择手段提高受精率是困难的。
9)孵化率也是一个受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影响很大的一个性状,遗传力一般为0 . 10~0 . 15。
10)饲料消耗比与品种有关。
不同品种、品系的绿壳蛋鸡,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同一种饲料,所产的蛋和增加的活重不同。
饲料消耗比的遗传力较高,一般为0 . 2~0 . 6。
11)生活力绿壳蛋鸡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饲养管理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品种、品系或家系,在生长、发育、死亡和抗病力上有差异。
近交降低生活力,杂交提高抗病力。
绿壳蛋鸡生长力的遗传力一般为0.05~0.10。
12)遗传标记性状在绿壳蛋鸡性状的遗传研究中我们发现绿壳、青胫、丝毛、乌皮、乌冠、乌胫和凤头等性状都是标记性状或标志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