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分层教学

优劣得所各尽其材
----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分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可以认为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分层次教学的思想。

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人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识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

就语文学科来说,有些学生形象思维突出,语言感受能力强,学习语文游刃有余,而有些学生思想认识慢几拍,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语文的料,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心理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尖得更尖,中的拔尖,差的赶中。

分层教学,就是在现行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中,依照课程标准,着眼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学习实际,设定层次要求进行层次教学、层次辅导、层次检测,力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收获,圆满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学生的有效分层。

前面说过,学生素质差异较大,我们根据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语文素质较好、一般、较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必把每个层次的学生分为小组,这样容易可避免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教师做到心里有谱即可。

同时教师要实施“感情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在课上、课下,加强师生的友好关系和感情培养,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导演”的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是教学设计的有效分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说设计不当,不能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难免使学生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

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的原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把握问题,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由具体到抽象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依托教材,指导学生看书初读感知,让学生思考写什么。

这样的问题较差的学生通常能以读代答,中高层次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二个层面,细读课文让学生探究是怎样写的,这个层面有一定的难度,较差的学生依据教材,认真思考也能有所悟,中高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得到激发;第三层面,继续导读领悟,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类问题中低层次的学生或多或少能有所理解,高层次的学生通过思考,则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这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设计的层次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先决条件,惟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
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避免较差的学生上课无所事事的现象。

因此教师的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有一定的梯度。

整个教学活动准备要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力求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

第三是提问的有效分层。

一个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反应有快有慢,如果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只让反应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扼杀了中低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会养成中低层次学生的惰性。

因此提问也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

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简单问题由低到高。

这种方式可以唤起较差学生的参与意识,回答得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激发;回答不全对或不对,还有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第二种方式是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后低。

有了高层次学生的示范性回答,再鼓励中低层次的学生模仿性回答。

这种回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许是能回答出来的,如果还不能理解,也没关系,他们终究有参与,感性认识得到了加强,思维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更大的激发。

第三种方式是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

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中低层次的学生有些问题也会有独到的见解,应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甚至否定高层次同学的意见。

以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上三种提问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作答,他们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强。

第四是作文教学的有效分层。

初中生普遍怕写作文。

一上作文课或眉头紧锁,或唉声叹气,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作文题目,作文要求规定死,不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不少学生无法完成作文,于是产生抵触情绪,在各科作业中,作文上交率往往是最低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这样一来,教师怕改,学生怕写,于是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事倍功半。

那么怎么改变这一情况呢?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规定不同的题目和要求,其具体做法有三:第一自由选题。

根据作文训练,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若干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选题,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写、有景可绘、有情可抒,就避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第二作文要求分层。

对于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定思路、列作文提纲。

作文内容要求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400字左右即可;对于中等层次的同学要侧重于结构、语言方面的指导,作文内容要求语句较流畅,不出错别字,作文字数要在600字左右;对于高层次的同学侧重于立意、构思、语言的指导,拓宽他们的思路,使他们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力求写出“精品”。

第三作文分层批改。

作文能力是学生的一种较明显的差异,要达到什么目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批改作文时,不顾
学生所处层次,一概否定,容易导致较差学生失望,沮丧,降低写作积极性,甚至惧怕作文;同时对高层次的学生不提出更高要求,又容易导致他们写作能力的停滞不前。

因此不同层次的同学只要达到了老师规定的要求即可予以好评、鼓励,特别对较差学生的表扬,不要吝啬,力求让较差的学生有成就感。

要肯定较差学生的进步,一篇作文语言文字通顺,叙事清楚,无错别字,如果是较差学生写的,就应给予高分,是中高层次学生写的,就应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作文分层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换而言之,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课堂的有效分层就可以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态度,做到自信、果敢、宽容、乐观,既不会孤芳自赏,也不会妄自菲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良好的品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