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doc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 一、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 (一)产权和产权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的考察 对产权,经济学和法学的概念是不同的。经济学中的产权(PropertyRights),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

是“一种通过让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品的多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现代经济学,尤其是以产权为研究重点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的 要点是:产权是对经济品的权利,包括使用、获得收益、处置的权利,经济品的交换,即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交换是一组权利的交换;产权具

有排它性,同时可分离、可分割(如对一物可以同时或分别有不同的 权利),从而可有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同时它还受规则和国家的约束;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根本基础,产权制度决定组织的类型,形

式及经济效率高低;产权制度对技术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技术进 步也是引起产权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因;私有产权与政府干预都是可供 选择的产权制度,选择的标准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通过建立在交 易费用比较基础上的产权交易,私有产权制度会产生复杂、合作效率 极高的组织,如现代大企业;企业本质上是投资者、经营者、被雇者、债权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债务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产权交易和“不完全合约”的组合及产物;企业的“不完全合约”性质及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的委托代理问

题成为企业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 法学家通常从财产权利法律制度的角度把握产权概念。一些法学家认 为狭义的产权制度主要指所有权制度或物权制度,而广义的产权制度 则包括物权、债权、法人和企业财产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的财 产权刮。 (二)中国必须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 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两个层面建立与此适应的产权制度。

首先,产权制度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制度。所以需要产权制度,是因为资源有稀缺性,必需合理配置资源。因此决定资源生产、使用和交易关系的产权制度就成了事关资源配置机制和效率的基本问题和必要条件。

其次,我们选择了主要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市场体制要求的产权制度和传统计划体制要求的产权制度不同。主要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意味支配资源、决定资源交换的市场主体-个人和法人的产权必须清楚明确,即市场主体必须有资源交易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否则它就不是市场主体,无法担任资源配置的主角。

第三,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按市场经济原则确立的产权制度及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已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市场化的过程,就是独立的个人和法人取得资源支配权和交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易权的过程。80年代初出台以后又持续完善的《合同法》、1986年出台的《民法通则》、90年代出台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承认并保护包括私人产权在内的各种产权,为中国包括私人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的发展,及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和促进作用。

第四,为解决仍然存有的很多问题,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目前在产权制度方面还存有很多问题。如个人产权未得到充分的承认和保护,有在城市建设中对个人产权的不当处理、私人企业进入限制、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缺乏保护等问题;大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得到妥当的保护和平衡;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并不清楚,如资产处置权责到底归谁的问题就不清楚,因此企业转制难以推进,国有资产易流失;很多创新和技术进步,受不合理的制度限制,难以推进;法

律建设方面还存有很多问题,如宪法中相关公私产权关系的描述需进 一步调整,较完备的物权法尚未出台。 (三)推进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理顺不同产权和主体的关系。 首先要理顺个人与法人(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个人与法人的关系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关系,个人作为雇员与法人 的关系,个人作为投资者(股东)与企业的关系。这方面目前主要的 问题是,对个人的权益,包括个人产权保护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 既要完善民事法律,强化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还需要通过劳动法、证券法等属于公法范畴的经济法、社会法的完善,提供相对应的保证。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理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主要涉及理顺个人产权与国家公权,及个人 产权与国家(国有)产权两个方面。国家权力包括以国家为主体的民 事权利和财产权利,还包括旨在服务于公共目标的公权力。市场经济 体制亦公认“公权优先于私权”。问题是必须明确界定公权和个人产权,个人产权不能对抗公权,公权亦不能无偿占有个人产权。否则市

场经济的基础就无法建立。理顺公权和个人产权关系,必须明确界定 公权和个人产权的边界;确定公权的存有范围,我国的主要问题是公 权力过大,政府介入了很多它不应也不必介入之事,但同时很多该做 之事并无精力去做;明确行使公权的法律条件,公权只能根据宪法和 法律,按法定程序行使,不能随意侵犯个人产权;当行使公权会带来 个人(及法人)的财产损失时,国家应予以补偿。 理顺个人产权和国有产权关系的重点,一是界定个人产权和国有产权 的范围,要根据中央已明确的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方针,适 当缩小国有经济及相对应的国有产权的控制范围,允许个人产权进入 更广泛的领域,并给予保护和尊重;二是在允许个人产权进入的领域,明确个人产权主体和国有产权主体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要平等保护

双方的合法利益。目前既有国有产权主体利用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侵 犯个人产权主体的问题,亦有个人产权主体利用国有产权主体责任不清侵犯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国有资产的问题。 第二,通过建立合理的企业产权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建设。 在产权制度建设中,要突出企业及法人的产权制度建设。这首先是因为企业法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我国目前又特别关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企业产权制度健全离不开个人产权制度的健全,但其产权结构,尤其是大公司的产权结构为与其复杂的功能相适应,通常涉及很多人的产权,远比一般的个人产权结构要复杂。突出企业及法人的产权制度建设,既有利于直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而且有利于促进个人产权制度的完善。

为搞好企业产权制度建设,还必须重视法人产权制度建设。这是因为从法律上看企业是一种法人,法人制度不健全,企业制度难健全。更重要的是从经济角度看,企业不仅要与个人和企业交易、合作,还要和政府机构、大学、社会团体、职工持股会等各种法人和团体合作,并且这种合作日益重要。基本法人制度不健全,对法人及企业都会有负面影响。

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人和企业产权制度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人制度 法人是法律认可或规范的有独立人格的团体组织。出现法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客观需要。很多事不可能由个人做,只能以团体的方式运作,因而出现法人。

我国《民法通则》对“法人”的定义是“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根据法律我国的法人被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中国法人制度存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国一些已经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存有的或需要发展的团体,没有相对应的法规确认其地位及给予规范 引导,因而既限制发展,又带来隐患。针对存有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考虑到现实性,中国法人制度的改善和发展,可考虑首先从四个

方面推进。 第一,将按功能进行民事法人分类,改为重视按结合规则和财产制度 进行基本的民事法人分类。 在国外,除行政法人外,民事法人主要按结合规则及财产制度进行基 本分类,对某些特殊的民事法人(如日本对学校法人)亦按功能差异 进行基本分类。在大陆法系国家,主要的民事法人分为以财产集合为 基础的财团法人和以人(人指股东、合伙人、社员等)的集合为基础 的社团法人,还有组合、无人格法人等多种法人。英美法系国家则根 据基金信托制度建立非营利法人(捐助基金法人)制度。国外法人基 本分类的优点是不限制民事法人目标的多样性、自主性,基本法律 (主要是民法)着重规定共通的法人结合规则及相对应的财产及其责 任制度,辅以必要的特别法律规范某些特别问题。这是因为不是目标,而是法人的结合规则与财产制度,能更好地反映法人法律关系(特别

是责任)的基本差异。政府力的科研机构,既可以作为公法人设立, 亦可以财团法人的身份作为民事法人登记,按财团法人的要求规范,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仅仅对某些法人的国家拨款成了国家捐助。后一种安排和国家投资设 立按公司法注册的企业的制度安排类似。我国的法人分类偏重按功能 和资金来源的分类,没有注意功能和资金来源不同情况下法人的共同 特点。一些学者指出我国的事业法人实际上相当于国外的财团法人, 仅仅我国规定事业法人主要靠国家拨款。但这种法律规定已脱离中国 的实际,而且不利于适应市场和民众需要的多种事业的发展。可以考 虑修改法律及相关规定,对事业法人根据财团法人或捐助法人概念进 行定义,允许民间兴办。 第二,建立更方便的民事法人设立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