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发言稿
(台前县夹河乡中学 牛红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看法。
三年前,带着美好的愿望我成为了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来到了现
在的工作所在地台前县夹河乡,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转眼间,三
年一晃而过。如今,我已从当时的一名稚气未脱的大学生转变为日趋
成熟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合格教师。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
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的。
一、角色扮演的调整
第一,由大学毕业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刚毕业时,在很长一段
时间,我没有适应这种转变,导致了很多问题,如不能很好的控制课
堂、不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无计可施,等等。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
的教师,我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我也不断的向其他老师请教,后
来那些困惑我的问题都被我一一解开。在解开困惑的过程中我逐渐适
应了教师这一角色。
第二,由传统教师角色到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适应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后,我开始向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转变。我们很多老师在上中学时那时还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因此,当
我们成为老师后,很容易继续在实践中传承那时的师生关系。而新课
改又要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引导者。有的老师觉得新课改离我们农村很远,按传统的教法就行。
刚开始,我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授课。可后来越来越发现面对青春期
的孩子,传统教学很不合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后来我认
识到,对学生来说,能够快乐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享受获
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填鸭式教学。
为了完成这一转变,我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多安排探究活动,加
大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
欢迎和领导的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真正和学生成为了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第三,思考问题时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
变。对很多老师来说,这一转变都是最难的,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
即使是那些教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老教师,也未必就能完全完成这种
转变。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转变更为困哪。因为大
学生毕业以前的交往对象大多是同龄人或是大学的老师,而从教以后
交往对象变成了年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处于青
春期的中学生。因此,在表达观点或讲解知识时,就不能总站在自己
的角度思考。比如,学生听不懂、不明白时,我们习惯于这样想,“这
么简单,学生怎么就不懂呢?别人都能听懂,为什么个别学生听不懂
啊?”。这样想就是因为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不了解学生
的知识背景、心理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就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要完成这种转变,作为老师就得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主
体,多接近学生、多了解学生。备课时,把备学生作为备课的重要环
节。了解初中这一阶段、不同年级学生以及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心理
特点、认知规律、知识水平,这样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二、业务水平的提高
首先,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我来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
养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初中教材和大学所学关系不大,
因此,要通过其他途径的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保证知识上不
能欠缺;第二,由于自己所教科目是政治,时事性很强,要保证上课
时使用当下的事例,就得多了解时事新闻,跟上时代步伐,也让课堂
充满时代气息。自己的专业素养越高,上课时就越轻松,并且可以适
当延伸知识,举例时可以信手拈来,妙语连珠。
其次,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掌握本
学科的知识,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
方面来提高。第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因为教师这一职业
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每个教师都要通晓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
理学。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育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
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第二,要提高自己的
人文素养。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
科学发展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读多了,讲课时我们才能够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
充实和心灵的震撼,才能够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智慧的色彩和光芒。第
三,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素养。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提高自
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多
反思,反思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改正,这样才
能够提高自己。
三、师德修养的加强
师德高尚是对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
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力争做一个乐于斯、乐于
教的人。
第一,爱岗敬业。如今,热衷于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把做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甚至有的一边做生意另一边做教
师。诚然,这和教师的地位待遇等有一定关系。但是,既然我们选择
了教育这一行,就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二,关爱学生。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精美的艺
术品。作为老师,要用心去关心和爱护每一名学生,要用尊重去打动
学生,用爱心去感动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我们怎么对待学
生,这种效应会在学生眼中放大几倍、十几倍。比如,一个不具备宽
容心的班主任,其学生的宽容度也会受其影响,他们在生活中接很难
做到宽容他人。
第三,奉献自我。做老师就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尤其是那些奋斗
在农村一线的老师。农村条件艰苦,待遇也较低,但是,还有那么多
的教师辛勤耕耘在农村一线。这需要很大的奉献精神。如今,在农村
教育这条战线上出现了一只新生力量——特岗教师。很多特岗教师来
自城市,来自外地,要想扎根农村,他们要付出很多。事实证明,很
多特岗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不图名利,把青春与汗水洒在了祖国
最需要的地方。
曾经看过杭州一位名师的演讲稿,对其中的观点极为推崇,青年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原则应该是——“练内功、聚外力”。所谓“练
内功”,就是提高自己的认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锻炼自己的教
学能力等等,差不多就是我前面所讲的三点。所谓“聚外力”,就是
不能局限于学校之一隅,要更多的与外界接触、尽量结识本专业的教
育专家并得到他们的指导,要尽量与市内、市外的同行建立交流和协
作,为自己的发展营造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环境。
如今城乡教育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要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就得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作为农村教师中的一员,我有着提高自己
专业化水平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农村不能共享城市的教学资源。因此,
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搭建起不同层次的交流平台,供农村老师向
市里的特高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这也算是教育扶贫吧。比如,
我教的是政治科目,而我又不认识一个市里的特高级政治老师,无法
向他们学习。如果搭建起一个交流平台,可以让相同科目的农村老师
向市里老师学习,就可以加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平衡城乡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