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鲑鳟鱼网箱养殖指导意见(定稿).jsp

鲑鳟鱼网箱养殖指导意见(定稿).jsp

1
关于促进我省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
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张忠福 810012)
为促进我省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打造高原
特色鲑鳟鱼绿色品牌,推广现代渔业技术,确保养殖水域生态
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渔业生产者利益,现提出以下鲑
鳟鱼养殖指导意见,请各县渔业主管部门遵照执行。
一、养殖场建设
1、确定养殖容量
宜渔地区各县渔业主管部门必须科学制定所辖沿黄水库
网箱养殖规划,确定网箱养殖容量。现阶段可养殖渔业水域面
积按水库面积的70%计算,设置网箱的面积按可养殖渔业水域
面积的千分之三计算。
2、选址
网箱设置地点必须远离山体滑坡地段、洪水易发区域,规
避滑坡和洪水风险。养殖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环保要求。
在水库中设置网箱必须远离航道,并设置警示浮标。同一水库
两个网箱养殖场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公里以上。
3、申请
新建网箱养殖场严格按照先审批后建设的原则,先向所辖
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备案评审。
2

4、评审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养殖场建设地点、建
设方案、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
证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5、许可
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通过评审的养殖场予以审批,并
根据评审方案发放养殖许可证。申请者必须通过审批取得养殖
许可证后方可建设网箱养殖场。鉴于目前各县网箱养殖场无序
建设的情况,建议各县暂缓对新建网箱养殖场的审批,并对已
建网箱养殖场进行评估和规范管理。
6、网箱建设
建议选用钢制框架或周长40、60、80米HDPE圆形网箱,
并由专业公司设计制作;鱼种箱和成鱼箱面积比例为3:7;
使用防紫外线的绞捻无节网网衣;网箱养殖面积以框架内径为
准,养殖水体容积按立方计算;锚固方式按《虹鳟网箱养殖技
术规范》(DB 63/T 1042-2011)执行。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采
用自动投饵、远程监控、操作平台、自动分拣、洗网机、吸鱼
泵等自动化养殖装备。
二、品种与种苗
7、养殖品种必须使用良种。鉴于目前国内疫病情况和生
态安全考虑,建议使用国外进口的三倍体虹鳟和白鲑鱼。
8、鲑鳟鱼苗种来源必须是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3

的良种生产单位。种苗的出售须经有资质的种苗检验检疫单位
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售。不提倡个体养殖户自繁自育。
9、每个网箱养殖场原则上单养一个品种,两个品种必须
隔离养殖。养殖两个以上品种必须经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审批。
10、现阶段鱼种入箱规格须在5克/尾以上,提倡50-100
克大规格鱼种入箱。
11、积极推广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红肉性大规格
虹鳟(三文鱼)和白肉性白鲑养殖。
三、饲料
12、为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鱼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建
议使用鲑鳟鱼高能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饲料蛋白含量在45%以
上、脂肪含量在20%以上,养成料的饲料系数不得超过1.0。
13、鲑鳟鱼饲料厂必须通过绿色产品认证,并提供饲料营
养成分、使用方法(投饵率表)及质量合格证等相关证明。
14、目前国内鲑鳟鱼饲料生产厂家有北京汉业、宁波天邦
等。国家批准可进口国外鲑鳟鱼饲料有丹麦Aller饲料、智利
Salmofood饲料,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饲料有挪威Skertting
饲料。
15、做好饲料储存,要求饲料仓库通风、防潮、防晒、防
鼠、防盗,尽量在保质期内使用。
16、建立饲料采购档案,不同厂家饲料应定期抽检。
四、技术标准
4

17、养殖生产按照青海省地方标准《虹鳟网箱养殖技术规
范》(DB 63/T 1042-2011)和其它国家颁布的相关养殖技术标
准执行。
五、用药
18、使用符合国家许可的药品,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药品
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登记。用药方法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尽量
减少和不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每年每亩不得超过
3公斤。
六、疫病防控
19、严禁从疫区购进苗种,苗种引进或入箱前必须经过严
格的检疫,并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引进和入箱。
20、从国外进口的鲑鳟鱼发眼卵,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管理办法》进行申报,批准进口后
需有原产地检疫证明,并经过30天隔离监管后方可出售养殖。
21、网箱养殖工具必须进行消毒,防治交叉感染。严禁疫
区养殖场的工具、车辆、人员进入网箱养殖场。对外销售活鱼
时,做好工具隔离措施,禁止运输工具直接上网箱,运鱼剩水
禁止排入养殖水体。
22、地方渔业主管部门要制订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养殖场
发生疫病后2小时内报地方渔业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及
时采取措施隔离或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蔓延。
23、对来访者进行严格控制,谢绝来自鲑鳟鱼疫区的养殖
5

人员进入网箱养殖场,如需进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在鲑鳟鱼
繁育基地和网箱养殖场设置警示标志,对疫病敏感区域禁止参
观。做好来访者登记和参观记录,便于追溯。本省鲑鳟鱼养殖
人员避免到疫区参观或考察。
七、防鸟
24、养殖网箱必须加盖网盖,防止水鸟食鱼、传播鱼病。
必须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足量线径的绞编网衣,防治水鸟从水
下咬断网线进入网箱。对水鸟活动情况实时监控,掌握活动规
律,做好防范措施。
八、环境保护
25、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网箱养殖区域水质和
沉积物检测,主要检测悬浮物、色、嗅、浊度、透明度、PH、
DO、COD、BOD、N、P、S、重金属、大肠菌群等相关指标。
26、生产每公斤鲑鳟鱼商品鱼的饲料系数控制在1.2以
内,每亩网箱生产商品鱼的饲料最高投入量不超过24吨。
27、网箱最高单位养殖产量控制在6公斤/立方米,每亩
网箱商品鱼产量控制在20吨。
28、每生产一轮(2~2.5年)商品鱼,在半年之内不得
在原地进行再生产,必须移动网箱养殖地点,移动距离应大于
原养殖地点100米以上。
29、做好网箱养殖区域环境卫生,建立垃圾分类及处理措
施,废水、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污染水域。同时
6

做好场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30、建议用网袋将塑料泡沫包裹后使用,防止泡沫碎屑污
染养殖环境。
31、尽量减少消毒剂和鱼药使用量。
32、严防逃鱼,及时回捕,建立逃鱼档案。
九、商品鱼规格
33、虹鳟商品鱼规格在3公斤/尾以上,必须投喂添加虾
青素饲料着色后(三文鱼)销售;白鲑商品鱼规格在1公斤/
尾以上。
34、三文鱼着色按照饲料中千分之一虾青素添加量,色度
达到28度时需要投喂着色的时间为:在6~11月份,水温12~
18℃时,按照日投饵量1%计算,需要投喂1个月;在4~5或
12月份,水温8~12℃时,按照日投饵量0.5~0.8%计算,需
要投喂1.5~1个月;在1~3月份,水温低于8℃时,按照日
投饵量低于0.5%计算,需要投喂3个月以上。
十、质量与收获
35、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755
—2003)执行。
36、县水产站对辖区网箱养殖场进行定期抽检,主要检测
项目为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类、
甲醛、重金属、大肠菌群、寄生虫。商品鱼销售前必须进行质
量检测,合格后发证,养殖场凭合格证对外销售。如初检结果
7

呈阳性,必须送水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复检。
37、商品鱼在休药期后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出箱。起捕前必
须停食2~3天。非活鱼销售必须经过屠宰加工,即割鳃放血、
剖肚后冰鲜或速冻。屠宰时可用碎冰降温,温度保持在2℃为
宜,并使用二氧化碳气体麻醉,便于操作和保证鱼品质。
38、商品鱼必须进行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实现养殖场绿
色认证全覆盖。
39、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鲑鳟鱼商品鱼须注册商标,
使用包装并标明产地身份标识,同时要建立销售档案。
十一、人员及培训
40、网箱养殖场场长每年必须经过2个月的专业技术培
训,养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经培训后上岗。养殖场技术人员
按每亩网箱1.5人进行配备。
十二、安全
41、制定养殖场安全管理制度。配备救生设备。制定安全
管理应急预案,公布应急报警电话。在养殖区域明示安全警示
标志。
十三、评估
42、开展养殖场管理评估,建立专家评估制度。每个网箱
养殖场每年进行2次(每半年1次)管理评估。评估内容为青
海省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标准、水产品全程质量监控示范试点
以及本指导意见等各项规定和要求的履行情况。
8

43、每2年对网箱养殖场水域环境状况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
44、对连续2年管理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不合格的养殖
场,建议地方政府取消其养殖资格,并关闭养殖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