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资源现状刘杰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
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正在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他们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得到其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
从非军事方面考虑对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除粮食外就是石油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石油在世界消费中的比例已上升到40以上已处在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阶段。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石油资源环境。
石油安全已成为国际安全的国之大计确保石油安全不仅是“远虑”而且是“近忧”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2010 年国内石油产品市场运行状况一生产加快增长原油产量增幅创25 年新高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快报资料2010 年中国原油生产完成2.03 亿吨比上年产量增加1310 万吨增长 6.9为1986 年以来最大增幅完成原油加工量4.23 亿吨增长13.4。
主要成品油生产完成情况汽油7675 万吨、柴油1.59 亿吨、燃料油2115 万吨、煤油1715 万吨与上年产量相比汽油增长 5.1、柴油增长12.0、燃料油增长11.6、煤油增长15.3与上年增速相比汽油和煤油增速有所减慢柴油增速明显提高燃料油则由上年大幅下降19.0转为上升11.6。
二原油月均进口近两千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4.5 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保证国内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及资源储备的需要2010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多数月份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大关全年进口原油达 2.39 亿吨比上年增加3560 多万吨增幅为17.5比2009 年增速又提高了3.6 个百分点。
由于原口的持续加快增油进长增速大幅超过国内生产致使近十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到2009 年中国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警界线达到52.52010 年又进一步上升至54.5与2001 年依存度27.8的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达26.7 个百分点与2006 年依存度45.0水平相比也提高了近10 个百分点。
三成品油进口持续下降出口继续增长2010 年我国成品油贸易继续维持进口下降和出口增长的趋势。
据海关总署统计全年共进口成品油3688 万吨比去年略有下降降幅为0.2出口成品油2688 万吨在上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继续增长7.4。
在主要成品油中燃料油、柴油和煤油分别进口2307 万吨、180 万吨和488 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2、2.1和15.5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分别出口517 万吨、464 万吨、605 万吨和990 万吨比去年分别增长5.1、3.0、1.8和14.8。
四供需形势趋紧库存有所下降2010 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增长促进石油产品需求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提高。
虽然二季度市场需求增势回稳供需形势趋于宽松但8月份后随着中国经济景气度上升生产建设与交通运输呈现加速增长势头对成品油需求逐渐增加。
尤其在节能减排限电潮的引领下一些企业改用柴油发电造成短期内对柴油需求的急剧增加供需紧缺形势不断加剧。
到12 月份通过努力组织进口调剂资源加大生产力度等措施柴油资源供应量有了明显提高供需紧缺局势有所缓解。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计算2010 年中国原油总资源量包括国内生产进口下同达到 4.42 亿吨比去年增长12.4主要成品油总资源量达到 3.19 亿吨增长8.9。
在主要成品油中柴油资源量增幅最高达到11.8全年新增资源达到 1.6 亿吨燃料油资源量达到4422 万吨增速由连续 3 年下降转为增长 2.8汽油及煤油总资源量分别达到7675 万吨和2202 万吨分别增长5.0和6.7。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测算2010 年中国原油市场总需求量包括国内市场需求出口下同在 4.33 亿吨比去年增长近12其中国内市场需求量达到 4.3亿吨增长12.7出口303 万吨下降40.2主要成品油总需求量约达到3.3亿吨比上年增长近一成其中国内市场需求量近 3 亿吨增长10.9出口2688 万吨增长7.5。
在主要油品中汽油需求总量达到8420 万吨增长12.4柴油在1.65 亿吨增长11.0煤油达到2240 余万吨增长11.9燃料油约达到5330 万吨增长8.5。
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四季度后中国原油及主要成品油库存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据初步测算到12 月末原油的社会库存量比三季度末下降7.7主要成品油库存降幅达到近三成。
另据工信部提供的资料显示两大石油公司12月末成品油平均库存水平同比下降9.6其中柴油降幅最为明显。
虽然12 月份后柴油资源紧张状况有了明显缓解库存水平环比上升了16.6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下降21.9。
五国际油价波动攀升进口成本明显提高2010 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年原油现货平均价格稳步攀升到每桶79.2 美元与2007 年相比上升7.68 美元涨幅为10.7与2009 年相比上升17.37 美元涨幅为28.1但与2008 年相比则下降20.4。
从走势上看经过2009 年的逐步回升进入2010 以来整体表现为波动攀升及升势到四季度明显加快的趋势。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重新恢复上升通道促使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明显上升。
这一方面增加了石油加工及炼油行业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推动了成品油及部分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2010 年我国原油平均进口价格为564.8 美元/吨比2009 年每吨提高126.8美元升幅为28.9比2007 年提高75.9 美元上升15.5。
六国内油品价格稳步攀升2010 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表现出两轮上涨行情。
第一轮是在4、5 月份受经济快速恢复需求明显上升以及国际行情上扬国内上调价格等因素影响主要油品价格涨幅明显。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价格监测调查统计下同4月份主要成品油平均价格环比升幅达到 5.7同比升幅达到34.4。
第二轮是在四季度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国际油价呈现加速攀升走势二是国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供需形势出现紧缺状况三是国家再度出台成品油价格上调政策。
到10 月份主要成品油平均价格环比继续上升 3.7同比上升14.2。
全年走势基本呈现前高中低后升的“∪”型特征。
2010 年主要成品油全年平均价格比2009 年上升19.2其中年内新涨价因素占6.4 个百分点有12.8 个点属于翘尾因素。
在监测的主要品种中柴油全年累计平均上升20.7、汽油上升15.0、燃料油上升26.6。
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五大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一.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二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
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三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四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五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一.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
由于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逐渐进步近期在东海、南海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
今后5至10年内我国油气勘探将集中力量重点对三大战略区——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和两大战略后备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进行勘探。
另外我国对进入后期开采阶段老油气田进行进一步技术更新改造进一步延长了其开采年限。
我国在西部塔里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了解决东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油气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投资建设了东西跨度长达42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以后向长江三角洲的年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另外考虑沿途用气20亿立方米总计年供气120亿立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油气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积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
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了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及现货贸易外也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
中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
这样做有利的一面是由于中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
中国石油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1900万吨其中份额油约占900万吨。
中石油己在海外签订合同项目26个其中有勘探开发项目22个管道项目两个炼油和化工项目各1个项目分布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初步形成海外发展的三大战略区即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和南美地区。
中海油也在2002年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三块石油天然气田中石化则以5.58亿美元购买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
中海油这一跨国资产并购将为其带来每年4000万桶约500万吨原油的份额。
这5个油田共有超过1亿吨的总探明储量中海油在其中拥有的探明储量约为5000万吨并将操作其中3个油田的生产。
经过这次并购中海油现在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