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9课春word导学案

2020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9课春word导学案

9、《春》导学案
学科:主备人:谢芳审核人:韦永丽
班别: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积累,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朱自清,原名,字,江苏扬州人。

现代、。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代表作品有《》、《》等名篇。

2、给加点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
蓑衣()抖擞()()笼罩()朗润()烘托()
3、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预习跟踪展示案
一、预习跟踪检查
1、正字音。

(各组小黑板展示)
2、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案题2、3改正效果。

二、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写的,请准确划分段落结构。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请给每副画加上一个小标题。

3、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参考句式:“在………(句)中,我们认为运用了……(说明方法),它能(突出/有力地说明……………”
比喻原句:
赏析:
拟人原句:
赏析:
排比:
赏析:
叠词原句:
赏析:
4、主题探讨。

三、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
四、学后反思
10、《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科:主备人:谢芳审核人:韦永丽
班别: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济南的冬天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积累,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老舍,原名,字,北京人。

现代。

代表作品有《》、《》等名篇。

2、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着落()看护()
3、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预习跟踪展示案
一、预习跟踪检查
5、正字音。

(各组小黑板展示)
6、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案第1、2、3题改正效果。

二、整体感知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引导提示:从第一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4、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并各举一个例子说明其句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三、课堂检测
1、将下面划横线句子填写完整,并指出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四、学后反思
11.《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
学科:主备人:谢芳审核人:韦永丽
班别: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进行生动描写的写法。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领略竹农丰收的喜悦,体会作者对江南竹乡的特殊情感。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积累,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给加点字注音。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短语填空:
晾着()屏风()竹坞()竹箬()山麓()绵延()山岚()匾箪()密密匝匝()
()手无策名()其实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预习跟踪展示案
一、预习跟踪检查
7、正字音。

(各组小黑板展示)
2、将自己掌握不好的生字词巩固3—5遍
二、整体感知
1、江南竹乡有哪几方面特色,给你留下怎样印象?
2、说说文中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竹海景象,突出了竹海的哪些特点?这种写法叫什么?
3、竹乡人家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环境氛围中?
4、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

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的笔墨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否切题?为什么?
三、课堂检测
1、“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朝诗人的《》,这句诗的上句是。

四、学后反思
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学科:主备人:谢芳审核人:韦永丽
班别: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本文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了解本文写景顺序: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积累,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树林和草原》节选自,作者,国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创作了被誉为“”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等,为俄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短语填空:
濡湿()蕴蓄()头晕()铿锵()贪婪()穹隆()蔓草()头晕目眩()榛树()荞麦()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预习跟踪展示案
一、预习跟踪检查
8、正字音。

(各组小黑板展示)
2、将自己掌握不好的生字词巩固3—5遍
二、整体感知
1.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美景的?
2.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又分为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的内容又是什么?
3.作者从多角度来描绘草原特有的景色,按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描写视觉的:
②描写嗅觉的:
③描写触觉的:
4、作者以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按要求填写下表。

三、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除了猎人,有谁体会过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
②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
③顷刻之间,草木全部发黑了……赶快跑!那边好像有一间干草棚……赶快跑!()
④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
⑤泉水面上,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四、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