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十二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十二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给药是治疗的具体执行过程的综合,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
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护士必须了解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评价用药后的疗效与反应,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本章将介绍临床常用的给药技术和方法。
给药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概述药物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必须熟悉药物的性能、作用及副反应,掌握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方法,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时提出调整药物用量或考虑换药物的建议,做到合理使用,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一)药物的种类1.内服药:有溶液、合剂、片剂、酊剂、粉剂、胶囊、丸散及纸型等。
2.注射药:有溶液、油剂、混悬剂、结晶、粉剂。
3.外用药有软膏、溶液、酊剂、粉剂、搽剂、洗剂、滴剂、栓剂、涂膜剂等。
4.新剂型有粘贴敷片、植入慢溶药片、胰岛素泵等。
(二)领取病区应备有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保管,填写领药本,定期到药房领取,以补充消耗。
剧毒药和麻醉药以及贵重药应凭医生处方领取。
(三)保管1.病区的常备药除应由专人外,新领药物要认真核对,定期检查药物质量。
贵重药、剧毒药应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作用时及时登记,做好交班。
2.药柜应放在光线明亮处但不宜透光。
要经常保持整齐清洁。
各种药品应分别定位放置,药瓶上按药物的分类贴有不同颜色的瓶签(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用黑色边的瓶签)。
药名中英文对照,字迹清晰,瓶签面需涂蜡加以保护。
3.有时限的药物,应按有效时限排列使用,避免浪费。
凡没有瓶签或瓶签模糊不清,药物变色、混浊、发霉、沉淀或异味等现象均不能使用。
4.各类药物根据不同性质,妥善保存。
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于阴冷处或用黑纸遮盖。
如维生素C,盐酸肾上腺素、氨茶碱等。
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须装瓶盖紧。
如三溴片、甘草片、糖衣片、硫酸亚铁等。
容易燃烧的药物,如乙醚、酒精、环氧乙烷等应置远离明火处,以防燃烧。
5.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应注明床号、姓名、并单独存放。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药物的体内过程1)药物的吸收2)药物的分布3)药物的代谢4)药物的排泄2、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年龄和体重、性别、遗传因素。
2)病理因素于疾病可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改变及体内过程改变而影响药效。
3)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和对药物的信赖程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尤为密切。
3、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饮食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会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从而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或干扰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
4、给药方法的影响1)药物的剂量2)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及治疗需要而决定。
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外敷、直肠给药、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动脉注射)等。
机体对药物吸收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为:静脉注射>吸入>舌下含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口服>外敷。
3)药物的剂型4)药物的相互作用二、药疗原则1.应根据医嘱给药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其病情变化。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污染。
4.注意用药后反应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毒副反应较大的应加强观察,做好记录。
5.做好心理给药时护士熟练的技术、轻柔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可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解释、鼓励、劝慰,消除其对药物治疗的怀疑、恐惧及抗药心理,以取得主动治疗的效果。
三、药物疗法的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第二节口服给药法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它既方便又经济且较安全,药物经口服后,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
口服法的缺点是:吸收慢而不规则;有些药物到达全身循环前要经过肝脏,使药效受到破坏;有的药物在肠内不吸收或具有刺激性而不能口服:病危、昏迷或呕吐不止的病人不宜应用口服法。
因此,护士应根据病情、用药目的及药物吸收的快慢,掌握用药的时间。
一、摆药(一)病区摆药1.用物药柜(内有各种药物、量杯、滴管、乳体、药匙、纱布或小毛巾),发药盘或发药车,药杯,小药牌,服药单(本),小水壶内备温开水。
2.操作方法(1)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打开药柜将用物备齐。
(2)按服药时间挑选小药牌, 核对小药牌及服药单,无误后依床号顺序将小药牌插入发药盘内配药,注意用药的起止时间,先配固体药,后配水剂及油剂。
(3)摆固体药片、药粉、胶囊时应用药匙分发,同一病人的数种药片可放入同一杯内,药粉或含化药须用纸包。
(4)摆水剂用量杯计量,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右手持药瓶先将药液摇匀,标签朝上,举量杯使所需刻度与视线平行,缓缓倒入所需药量,倒毕以湿纱布擦净瓶口放回原处。
同时服用几种水剂时,须分别倒入几个杯内。
换药液品种应洗净量杯。
(5)药液不足1ml,须用滴管测量,1ml=15滴,滴时须稍倾斜。
为使病人得到准确的药量,避免药液蘸在杯内,应滴入已盛好冷开水的药杯。
(6)药摆毕,应将药物、小药牌与服药单全部核对一遍;发药前由别人再查对一次,无误后方可发药。
(二)中心药站有的医院设有中心药站,为住院病人集中摆药。
中心药站具有全院宏观调控药品,避免积压浪费,减少病区摆药、取药、退药、保管等繁琐工作。
病区护士每天查房后,将药盘及小药牌一起送到中心药站,由药站专人负责摆药、核对。
摆药一次备一天量(三次用量),尔后由病区护士核对取回,按时发给病人。
各病区可另设一小药柜,存放少量的常用药、抢救药、针剂和极少量毒、麻、限制药品等,以备夜间及临时急用。
二、发药1.备好温开水,携带发药车或发药盘,服药单进病室。
2.按规定时间送药至床前,核对床号、姓名,并呼唤病人无误后再发药物,待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开。
3.对危重病人护士应予喂服,鼻饲病人应由胃管注入。
若病人不在或因故不能当时服药者,将药品带回保管。
更药或停药应及时告诉病人,如病人提出疑问,应耐心解释。
4.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有效浓度,必须准时给药。
1)某些刺激食欲的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因为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
2)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即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服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而对呼吸道粘膜起保护性作用的止咳合剂,服后则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药效。
3)服用强心甙类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等,应先测脉率、心率、并注意其节律变化,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时则不可继续服用。
4)某些药物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或铁剂,服用时避免与牙齿接触,可将药液由饮水管吸入,服后再漱口。
三、发药后处理药杯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消毒擦干后,放回原处备用。
油剂药杯应先用纸擦净后清洗再消毒,同时清洁药盘或发药车。
第三节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入体内,达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给药法。
一、注射原则(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必须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护士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常规消毒皮肤。
(三)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四)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注射部位局部应无炎症、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皮肤病。
(五)药液应现配现用注射的药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受到污染。
(六)排尽空气以防意外(七)检查有无回血(八)运用无痛注射技术二、注射前准备(一)注射用物1.注射盘注射盘内放:无菌持物镊、2% 碘酊、70% 乙醇、砂轮、启瓶器、棉签、弯盘,静脉注射时需有止血带和小枕。
2.注射器及针头包括针尖、针梗、针栓三部分。
(二)药液抽吸法自安瓿内抽取药液法自密封瓶内抽取药液法三、常用注射法(详见操作指导)(一)皮内注射法(二)皮下注射法(三)肌内注射法(四)静脉注射法第四节雾化吸入法雾化吸入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从呼吸道吸入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目的1.治疗呼吸道感染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
2.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3.湿化呼吸道常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也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4.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
二、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1、抗生素用于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祛痰药用于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如α-糜蛋白酶、易咳净等。
3、解痉平喘药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如氨茶碱、舒喘灵等。
4、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如地塞米松,常与抗生素联用,增强抗炎效果。
三、常用方法(一)超声雾化吸入法(详见操作指导)超声波雾化吸入技术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病人的吸气进入呼吸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是利用高速的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病人的吸气进入呼吸道以达到控制呼吸道感染和改善通气功能为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
【评估】1.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
2.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
3.患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方法】1.洗手、戴口罩,遵医嘱将药液稀释至5ml,注入雾化器。
2.携用物至患者处,核对并解释。
3.连接雾化器的接气口于氧气装置的橡皮管口,调节氧气流量至6-8L/min。
4.指导患者手持雾化器,将吸嘴放入口中,紧闭嘴唇,吸气时以手指按住出气口,同时深吸气,呼气时手指移开出气口,用鼻呼气。
如患者感觉疲劳,可放松手指,张开口,休息片刻再进行吸入,直至药液吸完为止。
5.取出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协助清洁口腔,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6.一次性雾化吸入器用后按规定处理。
(三)压缩雾化吸入法(四)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第五节药物过敏试验法及过敏反应的处理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反应的处理(一)过敏反应的原因过敏反应系由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青霉素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和组织蛋白氨基酸上的氨基相结合形成全抗原。
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E粘附于某些组织如皮肤、鼻、咽、声带、支气管粘膜下微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上及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对抗原呈现出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与该抗原接触时,抗原即和特异性抗体(IgE)相结合,导致肥大细胞破裂,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强,因而出现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