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盘病毒的研究与防范

U盘病毒的研究与防范

‎‎‎‎‎业毕业论文论文标题作者姓名考号工作单位职务通信地址邮编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年月日信 ‎‎ 考 ‎办公室制U盘病毒的研究与防范考号:89 姓名:李荥森〔内容提要〕现如今,U盘已经成为军队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用户最为常用的文件交换工具。

然而,U盘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病毒寄生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本论文由此出发,阐述了U盘病毒的危害,深入分析了U盘病毒的危害机 ,并从技术和非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U盘病毒的防范措施,为军队U盘的日常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U盘病毒 防范U盘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存储设备,如果将其作为病毒的载体,轻则破坏计算机文件或者系统,重则还可以破坏和瘫痪计算 。

U盘病毒是指利用U盘(移动存储设备)作为载体来传播病毒,其 要特征是在被感染的U盘中生成r un.inf文件,并附带有一个可执行程序。

1.U盘病毒危害早期的U盘病毒仅仅是恶作剧,被感染计算机往往出现打不开文件,或者显示一些具有搞笑性质的东西。

随着U盘容量的不断扩大和广泛使用,U盘成为传输文件等数据资料的要存储介质之一,日常使用和交换的文件,包括涉密文件均是通过U盘来进行传输的。

U 盘病毒具有交叉感染的特点,即感染了盘病毒的计算机,在插入一个未感染的盘到感染计算机中时,病毒会自动感染U盘,当将已经感染U盘病毒的U盘插入未感染计算机中时,未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将感染U盘病毒。

在对U盘病毒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U盘病毒具有轮渡技术,即将系统中的某些指定关键字的文件复制到盘中,当U盘插入到具有上 条件的计算机中使用时,U盘病毒会将已经复制的文件传送到指定的邮箱或者木马病毒控制端。

U盘病毒作为一种传染性病毒,其危害如下:(1)破坏软件系统,影响工作。

对于一般性U盘病毒将会破坏系统文件的完整性,导致系统不能正常打开文件,其危害程度较轻。

(2)删除或者更改文件。

这种U盘病毒往往带有恶作剧,例如将系统中所有的o rd等文件 部删除,或者将r d文件的默认后缀更改为其它名称导致文件打不开,其危害程度中等。

(3)盗取系统中各种密码帐号,实施远程控制。

目前很多个人计算机大多具备上 条件,一旦连接上 ,病毒就会 动连接控制端,将系统中的密码和帐号发到指定邮箱,并实施远程控制将其作为僵尸 的木马端。

(4)平时窃取资料,战时破坏系统。

U盘病毒平时蛰伏在计算机中,当具备互联条件时将平时复制的资料通过 传输到指定邮箱,当发生战争时可以破坏和瘫痪计算机系统或者计算机 ,其危害程度最大。

2.U盘病毒危害机2.1 病毒的传播原U盘病毒 要通过U盘计算机的交互来进行传播。

近年来,在“黑色”产 链利益驱动下,利用U盘病毒传播已经成为病毒的一大必备功能;病毒感染 要通过存在 漏洞的 站“挂马”来实现, 站“挂马” 要利用的是IE等 漏洞,当用户没有装补丁程序而访问被“挂马”的 站中的页时,系统就会“偷偷”地执行 页中指定的程序,从而达到控制等目的。

此外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发送垃圾邮件、捆绑木马软件到正常软件中供并放在 站上供 用户下载等方式来进行U盘病毒的传播。

2.2 U盘病毒传播阶段U盘对病毒的传播 要借助的就是u n.inf文件, 要分为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染病毒,当用户将一块没有任何病毒的U盘插入一台潜伏了病毒的机上,通过一些常用的操作后,可能就会激发病毒程序。

病毒首先会将自身复制到U盘中,同时创建一个名为.inf的文件。

此时,这块U盘就被病毒感染了。

第二阶段:传播病毒,当这块U盘插入到一台没有任何病毒的电脑上后,使用者双击打开U盘文件浏览时,w s默认会以r un.inf文件中的设置去运行U盘中的病毒程序,此时d ows操作系统就被感染了。

2.3 u n.ini文件运行机u n.inf是设备自动运行的设置文件,比如当插入某些驱动光盘后,w s就会自动运行驱动装程序,这就是靠n.inf文件里面设置。

其中的e就是木马程序。

其文件格式有以下几种:(1)自动运行的程序a me.exe(2)修改上下文菜单,把默认项改为病毒的启动项o mma e ll=Auto(3)只要调用e A/W函数试图打开U盘根目录,病毒就会自动运行……(4)伪装成系统文件,迷惑性比较大,较为常见的就是伪装成垃圾回收站。

o pen=打开(&O)o re=资源 器(&X)2.4 U盘病毒程序隐藏方式(1)作为系统文件隐藏。

一般系统文件是看不见的,所以这样就达到了隐藏的效果。

但这也是比较初级的,现在的病毒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2)伪装成其他文件。

由于一般计算机用户不会显示文件的后缀,或者是文件名太长看不到后缀,于是有些病毒程序将自身图标改为其他文件的图标,导致用户误打开。

(3)藏于系统文件夹中。

这些系统文件夹往往都具有迷惑性,如文件夹名是回收站的名字。

3.U盘病毒发展趋势据软件监测结果表明,目前至少存在288种U盘病毒,U盘病毒由过去功能单一,逐渐演变为功能众多,且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目前的U盘病毒在感染计算机上还会关闭防火墙、杀毒软件、系统自动更新以及 中心,高级一点的会修改防火墙和病毒设置,使其 穿透个人防火墙,还有一些未公布的U盘病毒,已经做到感染PE文件,计算机一旦被感染这种病毒很难根除。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病毒都具备U盘病毒感染功能,使其成为内和外 沟通的桥梁,U盘病毒已经成为一种顽疾。

由于U盘病毒的巨大危害性,很多杀毒软件都会查杀以r un.inf文件为 要特征的U盘病毒,因此新型的U盘病毒将向硬件以及驱动程序发展。

可以将U盘病毒直接嵌入到一些硬件设备,例如手机、mp3等,需要激活时只需要通过 发送一个密码指令即可。

另外一种趋势就是将盘病毒做成驱动级,任何系统都离不开驱动程序,通过驱动程序来进行病毒的传播和控制。

4.U盘病毒防范措施只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 ,对于移动存储设备 要通过两个层面来进行防范,一个是技术层面,另外一个是非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 要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排他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非技术层面针对培训、思想意识以及组织 方面进行考虑。

4.1 技术防范(1)及时更新 漏洞补丁和病毒库对于个人和部队来说,每人都是 家肯定不现实,杀毒软件是 领域的卫士,能够查杀市面大多数病毒,因此及时更新 漏洞补丁、应用程序漏洞补丁及其病毒库可以有效的降低 风险。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正版杀毒软件都带有漏洞扫描功能,通过漏洞扫描生成的报告,可选择自动修复功能修复系统所存在的漏洞。

(2)禁止移动设备自动播放很多木马病毒都是通过自动运行来执行的,因此在打开移动存储设备时,尽量不使用自动运行,而通过浏览器或者资源 器来打开。

如果设备具有可读写保护功能,则在从设备复制资料到计算机时,可使用可读保护开关,杜绝感染系统通过U盘进行病毒传播。

对o ws Xp操作系统,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中输入i t.msc进入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用户配置”-“ 模板”-“系统”-“关闭自动播放”,在“关闭自动播放”属性窗口选择“已启用”,关闭自动播放中选择“所有驱动器”,单击“应用”按钮禁用系统中所有驱动器的自动播放功能。

(3)实时监控,杀毒先行对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要实时监控,确保杀毒软件及其个人防火墙都在正常运行。

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首先查杀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文件,在确定无病毒的情况下,再进行其他操作。

w s操作系统默认不显示隐藏文件和系统保护文件,病毒往往利用这一点进行病毒隐藏和传播,因此需要通过“文件夹”-“查看”选项,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和去掉“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复选框,方便查看盘以及系统其它盘中是否隐藏病毒文件。

(4)在所有磁盘中创建.inf文件夹U盘病毒一般都是利用u n.inf文件来进行传播,根据d ows操作系统文件以及文件夹名称唯一性原则,系统仅存在唯一名称文件,因此可以在系统所有磁盘中建立一个名称为“ ”的文件夹,使U盘病毒不能创建n.inf文件而达到防范U盘病毒的目的。

(5)谨慎下载, 运行在需要软件时,尽量到正规大型 站进行下载,下载后对软件进行查杀毒处 ,防止软件被捆绑木马程序。

如果需要运行在重要计算机上面,必须进行 性测试,确保该软件对系统不会造成危害。

(6)做好系统和数据备份近年来,计算机木马病毒往往带有较强的商利益目的,尤其是以盘为传播介质的病毒。

例如熊猫病毒、AV病毒,会对所有可执行文件进行感染,如果处 不好,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平时对重要数据和系统一定要做好备份,做到随时可以恢复系统,并正常运行。

(7)使用一些移动存储 用 软件根据数据资料的价值, 装移动存储 用 软件来进行U盘资料的保护,这些软件往往具有文件加密等功能,U盘资料只能在指定计算机和指定 中使用,到其它计算机上无法读取,即使读取也是乱码,从而保证数据的 。

(8)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一切权限变更和一切文件操作, 部都有日志记录和审计。

(9)非法U盘,进不来。

所有能在内部使用的盘、移动硬盘必需通过授权认证,没有经过授权的U盘和移动硬盘无法使用。

(10)授权U盘,拿不走。

即使是经过认证的移动存储设备,其保存的机密文件都进行了高强度加密存储,并完 隐藏。

授权U盘、移动硬盘在内部如常使用,但在外部计算机看不见任何信 。

(11)其他常见U‎盘病毒 ‎及防范方法‎。

①.rose.exe 杀:右键单击各个盘符的时候,第一项由原来的“打开”变成了“自动播放”,然后在你的系统进程里面会出现若干个“ ”的进程,占用电脑的C PU资源。

防范办法:将U盘插入电脑,当出现操作提示框时,不要选择任何操作,直接关掉;进入我的电脑,从地址下拉列表中选择U盘并进入,或者右键单击可移动磁盘,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开”进入。

②.doc.exe病毒(即:word病毒):U盘插入后,即被写入i n32.exe、 .exe以及很多.exe的病毒文件,以相似图标冒充和doc文档;任务 器打开察看,有名为c.exe的进程。

此病毒名为:l l.b(移动杀手),可感染n95以上的操作系统,以及、U盘、软盘等存储媒体。

中毒后可用杀工具查杀。

③.U盘破坏者(Worm.vb.hy)病毒介绍:它是一个能在X/NT/2000/XP/2003系统上运行的蠕虫病毒。

它会将自身复制到优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试图通过它们传播。

该病毒运行后会在后台破坏硬盘数据,致使中毒电脑重新启动时完 崩溃,无法进入系统。

:如果点击盘中的“我的电脑”图标后,硬盘灯频频闪动,则很有可能是受到该病毒的攻击,应该立刻关闭计算机,阻止病毒对硬盘数据的进一步破坏。

④.RavMo‎n E.exe、RavMo‎n Log病‎毒: 然这个东‎西没有 ‎危害,只是另到你‎打开移动硬‎盘的 度变‎得很慢,双击U 盘等‎好几 就弹‎出任务 ‎器模式的文‎件夹,而不是直接‎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