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不安腿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不安腿综合征


流行病学
阳性家族史:6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0岁前起病:常有家族史 50岁后起病:家族史少,常伴周围神经病 RLS患者一级亲属患RLS的风险增加3.3倍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病因不明,部分属于遗传性。
主要的易感基因的位点:12q,首先从法国大家系发现
意大利家系:14q
继发性。相关因素:
比如,病人描述:汽水在静脉中的感觉。
异常感觉位于肌肉或骨骼深部,很少位于关节 感觉异常以下肢为主,半数患者也可影响上肢 单侧或双侧肢体均可累及
RLS英文描述性术语
主要诊断标准
2.休息或静止时症状出现或加重 越是舒适,越易出现症状
主要诊断标准
3.活动后症状可部分或完全缓解 轻症者可能不必起来走动,在床上和椅子上伸 展一下肢体即可。 重症者常来回踱步、搓揉下肢、伸屈肢体以减 轻症状。 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当患者平躺或坐下时,数 分钟至1小时后,症状会再次出现。
儿童RLS
症状与成人患者类似
下肢轻至中度的感觉异常及烦躁不安
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而且由于语言描述困
难,常易误诊为疼痛发作。
睡眠时间常较正常儿童明显缩短,常导致精
神运动发育损害,特别是注意力和行为等
儿童RLS的诊断标准(definite)
儿童RLS诊断标准中的支持性标准
实验室检查
除外继发性因素 血液生化学检测 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血清铁 血中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测定 EMG,NCV
不安腿综合征 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NEUROLOGY
王坚
概况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对健康虽然没有直接威胁,但重的病人十分 痛苦.而轻的病人又经常延误诊断。 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概况
最早于1672年一位英国医生Thomas Willis用拉丁文作了描述.至1685年才翻成 英文发表。
神经元逐渐缺失
发病机制
铁缺乏对RLS具有重要影响 缺铁时RLS症状明显加重,口服铁剂症状明显减轻 孕妇RLS发病率增加可能与缺铁有关
65%脑脊液中铁含量减少而转铁蛋白增加3倍以上
特殊的MRI和PET
A9(黑质纹状体区)、A11、A14区铁含量明显减少
多巴胺能神经元铁转运和铁储备能力下降
发病机制
limb movement , PLM ) :RLS
定义:相同的发作,在一定的时间内( 5-90 秒) 中发作4次或4次以上,每次持续0.5-5秒。 腿部刻板、重复的屈曲运动 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多发生在快动眼相睡眠期 有时呈节律性发作,间歇期20-40秒 老年人多发,RLS以外的其它疾病也会伴发 通常发生于睡眠时,但也会发生觉醒时,尤其是 RLS合并的PLM可发生在觉醒时。
支持标准
初期病情呈波动性,以后持续性或慢性进展性
睡眠节律紊乱
90%以上入睡难或多醒
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常疲惫不堪。
神经科体检正常 要特别重视脊髓和周围神经功能的检测
RLS的自然进程
变数很大 目前的研究均来源于严重病例,不能反 映真实的情况 总体上,缓慢进展,但部分患者可有自 发缓解。 但有报道,个别分娩后RLS持 续存在。 继发性RLS:当病因去除后,多数RLS持 续缓解。
缺铁引起RLS的可能机制
-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代谢
铁是酪氨酸羟化酶的辅酶 该酶控制酪氨酸代谢特别是线粒体中的氧化 代谢有关,从而影响多巴胺的合成
多巴胺能受体及多巴胺转运体合成及功能与 铁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发病机制
引起RLS的其他可能机制
周围神经异常:
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多无神经体征和周围神经紊乱 电镜没有发现神经末梢结构异常
1945年由瑞典神经病学家Ekbon首先对8例 病人进行了详细描述后并于1945后正式称之 为不安腿综合征。也称为Ekbom综合征。
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确定了诊 断标准
不安腿综合征,Ekbom综合症
流行病学
老年好发
女性 > 男性
不同人种的患病率 西方人种:4-15% 东方人种:21岁以上 0.1% 55岁以上 0.6%
NIH筛选RLS的询问表
临床其他特点
特殊时期可发生RLS
有报道,20%孕妇出现RL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62%透析者出现RLS
与周围神经病关系密切
PD中的RLS
一项303例的PD患者研究发现19.5% 患者同时存在不安腿综合征
应用左旋多巴治疗也同样存在剂量逐渐 增加,并出现类似于PD患者的症状波动、 运动障碍等表现。
主要诊断标准
4.症状常在傍晚或夜间出现或加重
典型患者:
症状最重:23点至次日4点间
症状最轻:早晨6点至12点
周期性的规律受药物治疗的影响,也受
“三班倒”、睡眠疾病和睡眠不规则的影
响 一般而言,症状总是在夜间加重
支持标准
1.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2.有家族史
支持标准
3. 伴发周期性肢体运动 ( Periodic 是引起PLM最常见的原因。
RLS主要相关病因
成人 原发性 主要的继发性 缺铁 怀孕 尿毒症 儿童: 缺铁 ADHD
根据对治疗的反应,推测RLS机制: 铁代谢异常
多巴胺功能异常
发病机制
中枢多巴胺能系统障碍
证据
中枢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胃复安会加重症状
多巴胺D2和D3受体激动剂疗效好
病理:人脑纹状体以外区域多巴胺能D2/D3
淀粉样变性 怀孕
干燥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 巨球蛋白血症 叶酸缺乏
周围神经病 胃部分切除术后 三环类抗抑郁剂 慢性肾功能衰竭
腰骶根性神经病 肿瘤 H2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 脊髓病 周围微栓塞 镇静剂或 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咖啡、酒精等 维生素B12缺乏 帕金森病
血管扩张剂的停药等 甲状腺功能低下
血管因素
腿部代谢产物堆积,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症状减轻 血管扩张剂可以减轻症状
临床表现及诊断
诊断取决于病史
重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主诉
症状不典型或合并其他运动障碍和睡眠障
碍时,诊断则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诊断标准
1. 活动腿部的冲动
常伴腿部难以描述的不适感
蠕动感 牵拉感 蚁走感 冷热感 搔 痒 烧灼感 坐立不安 灼痛感 疼痛感 触电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