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造林树种的选择
度 <40cm
40- 80cm
>80cm
土壤 质地
坡型 坡位
上、 全
中、 下
上、 全
中、 下
上、 全
中、 下
平、凸
8.98 9.86 10.04 10.55 10.25 10.67 11.40 11.36 11.10 11.18 12.25 11.86
粘、沙
凹 9.25 10.08 10.40 10.76 10.61 10.88 11.76 11.57 11.46 11.39 12.61 12.07
规模化种植的经济林
三、树种选择的方法
1.按培育目标定向选择树种; 2.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 3.对比分析选择树种; 4.现有人工林的调查;
三、树种选择的方法
5.树种选择方案的统筹解决;
培育目标的综合性,长短效益的结合; 不同立地面积分布的不均匀性; 生态平衡的维持,树种的复杂性; 方法:多目标规划; 总目标:经济、生态效益。
儿、沙棘、柠条等); 注意选择优良灌木树种。
五、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
2、水土保持防护林的树种特征
(1)根系发达; (2)枝叶量大,枯落物多; (3)生长较快; (4)生物量高; (5)改良土壤能力强; (6)适应性强。
六、水土保持经济林树种选择
早实、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
七、适地适树
教训; 树种选择不当,不易很快显示出来,几年
或几十年后才显示,后果严重。
规模化种植的葡萄
二、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与效益性状)必须 定向地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即定向的原 则;
造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种形成 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 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原则。
第六章 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
主要内容
一、树种选择的意义 二、树种选择的原则 三、树种选择的方法 四、水土保持用材林树种选择 五、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 六、水土保持经济林树种选择 七、适地适树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
中国面积大,条件复杂,树种资源丰富; 对自然资源研究不透彻,科学营林历史短; 历史上有树种选择不当造成大面积损失的
2、适地适树的方法
单因子对比分析; 多因子相关分析; 立地条件对比分析; 乡土树种与引种。
3、适地适树的标准
一般标准
成活、成林、成材; 成活、成长稳定、较高的生物量。
数量化标准
立地指数; 平均材积生长量; 生物量。
桂花林场主要立地因子与杉木、马尾松立地指数(SI)关系
SI杉木 马尾松 土层厚
三、树种选择的方法
6.树种选择的程序。
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 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 树种;
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后确定造林树种; 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
要造林树种。
四、水土保持用材林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的定义*:
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 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 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
适地适树类型:
造林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 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1、适地适树的途径*
选择(选树适地、选地适树); 改地适树; 改树适地。
梯
10.15 10.61 11.30 11.30 11.51 11.42 12.66 12.10 12.36 11.93 13.51 12.61
中壤、轻壤
平、凸
10.07 10.56 11.22 11.25 11.45 11.37 12.58 12.06 12.28 11.88 13.43 12.56
凹
10.43 10.78 11.58 11.46 11.79 11.59 12.94 12.27 12.64 12.09 13.79 12.78
梯
11.33 11.31 12.48 12.00 12.69 12.12 13.84 12.81 13.54 12.63 14.69 13.31
1、速生性(轮伐期短);
华南沿海:桉树、木麻黄 南方丘陵:马尾松、杉木、松、桉树、毛竹 华北平原:杨树、泡桐 东北山地:落叶松 黄土地区:刺槐、杨树
2、丰产性; 3、优质; 4、其他(稳定、副产品等)。
五、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
1、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
生物学持续稳定(成活率、结构); 具有较高的效益;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选择耐贫瘠的肥料树种(刺槐、胡枝子、锦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