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2文化与经济政治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2文化与经济政治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知识精练】
1.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

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题干中通过编斗笠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

③题肢说法错误,不选。

①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

【点睛】准确区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C. 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
【答案】A
【点睛】“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3.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

这体现()
A.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B.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C. 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D.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答案】B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
A.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C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适合题意;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A、B是错误的,排除。

5.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

敦煌文博会是且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

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6.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新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 文化一旦产生,就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项正确;选项A“能自然而然地转化”认识错误;C项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项错误。

正确选项为B。

7.“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②文化实力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③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④适合题意;②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8.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每当经济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文化、艺术的大发展。

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万元人民币了,也接近了国际上中等收入的水平。

现在大家也注意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比较弱。

就世界文化产业看,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中
占42%,中国则不到5%。

就我国文化产业看,也存在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等不足。

”对此,我国必须()
①大力创新文化渗透的方式,主动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③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作为文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④不断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9.“国家实力中有文化,文化中有国家实力;离开文化软实力谈不上国家实力,离开国家实力也没有文化软实力。

”这启示我们()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 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C.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标识
D. 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B
【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B适合题意。

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A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是错误的。

10.近年来,S省委、省政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齐飞的格局。

连续5年,该省文化产业保持30%以上的增幅,到“十二五”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2)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简要列举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

【答案】
(1)S省文化产业到“十二五”末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抓好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