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搜索引擎侵权行为分析

搜索引擎侵权行为分析

搜索引擎侵权行为分析
冯妍 12124377
摘要:搜索引擎是一种信息查找和获取的工具,搜索网站常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的特点在程序上进行一些设置,以人为控制搜索结果,继而引发了侵权纠纷。

本文就搜索引擎等网络服务商可能构成侵权的几种常见行为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信息链接搜索引擎侵犯
搜索引擎是一种信息查找和获取的工具,是指一些在网络中主动搜索信息并将其自动索引的Web网站。

搜索网站常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的特点在程序上进行一些设置,以人为控制搜索结果,继而引发了侵权纠纷。

搜索引擎等网络服务商可能引起侵权的形式主要有:网络快照、关键词广告、网络深度链接、规避技术措施、数字图书馆、安全性漏洞等。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可能构成侵权的行为进行简要阐述。

1 网络快照
网页快照是指将自动搜索到的网页内容进行备份,保存在引擎服务器用于存储快照网页的数据库中。

当遇到服务器停机或其它原因导致用户通过站点链接无法进行当前网页的访问时,用户点击“网页快照”的服务选项,从其服务器中直接取出缓存的网页就可以查看到被搜索引擎编入索引的相关网页内容。

基本上所有的搜索引擎在技术上都很容易实现“网络快照”功能。

1.2 是否侵犯复制权
复制是指以任何方法对作品实施有体固定,并使其得以间接地向公众传播。

由于网页快照是将其搜索到的网页下载到其服务器中,这份快照是对原网页的重复制作并具备了一定的表现形式,而且它是固定在有形的物质载体(服务器)上,因而构成复制。

搜索引擎对快照的网站、页面、时间均可操纵,甚至可以快照到己经关闭网站的信息,侵犯了作品的复制权。

1.3 是否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品不受篡改、歪曲的权利。

如果著作权人对作品进行修改,而搜索引擎服务器中的快照信息还是修改之前的,导致显示内容与真实作品差异的产生,这无疑是对作品的间接修改。

而且当作品被撤销或者网站被关闭的情况下,搜索引擎的服务器中仍存储着快照信息,这样就侵犯了权利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1.3 是否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搜索引擎网页快照技术可以让网络用户在自己选择的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得到查询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并未得到使用许可,所以侵犯了信息网络传播权。

[1]
2 关键词广告
关键词广告是指广告主通过后台管理,使查询者键入的关键词与公司选择设置的关键词匹配时,关键词广告就会呈现在用户搜索结果的前列。

这类纠纷更具隐性特点,侵权人对被侵权人的侵权只有在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时才能表现出来,于是有些公司购买竞争对手的“商标”关键字来削弱对手的影响力。

2.1 是否违反商标法
在购买搜索网站关键词广告的情形,广告内容虽于特定“商标”用语的检索结果画面中出现,但广告内容本身并没有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且用户并不会因此而认为广告内容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是属于该特定“商标”所有人所生产或提供,所以不构成违反商标法的行为。

2.2 是否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被誉为“第三工业产权法”,能对商标法等顾及不到的侧面进行保护,而且力度很大。

关键字广告及搭载广告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主观上具有误导的故意,客观上给商标权人造成了损害,所以这种搭便车的行为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制也具有了应然性和实然性。

[2]
3 网络深度链接
网络链接是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指通过超文本链接、图标使网络用户自由浏览网上信息。

深层链接则利用加框等技术直接调用被链接页面和内容,规避了被链接网站的著作权管理信息,甚至还提供下载、免费试听播放等服务。

这样搜索引擎的角色就转换为网络内容提供者,但是其提供的内容是没有经过许可和授权的,所以存在网络著作权侵权风险。

近年此类纠纷不断涌现,目前流行的图片链接、MP3链接、新闻链接等都属于深度链接。

此外帧联即将通过压缩或者缩小显示把网页显示在搜索引擎的帧框内,形成帧联,这可能造成侵犯原作品的汇编权、改编权或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4 规避技术措施
规避技术措施,是指网络著作权人为保护其作品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如果搜索引擎服务商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这些措施,或者为了商业目的故意提供、传播避开保护措施的方法,使网络用户随意解读、观看作品就构成了侵权。

5 数字图书馆
搜索引擎在未经许可也未支付报酬的情况下,将作者的作品扫描上网,收入数字图书馆等,既不符合合理使用的范畴,也不属于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构成了对作者及受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复制权的侵犯。

《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图书、期刊等出版者有权禁止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其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搜索引擎服务者的电子图书馆同时也扫描了版式设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图书出版社的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也受到侵犯。

搜索引擎服务者应该为数字图书馆侵权行为买单,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6 安全性漏洞
某些网站专门提供匿名代理服务,允许黑客匿名通过搜索引擎来访问目标网站,利用嵌套技术,层层使用网络代理,并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寻找配置不当、有缺陷的网站进行攻击。

搜索引擎中的FTP搜索引擎,能够探测到一些配置不当的FTP服务器上的敏感信息,也方便了黑客窃取FTP
服务器上放置的保密文件。

搜索引擎搜索能力越强大,涉及网络上私人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可能造成网络侵权行为。

[3]
参考文献:
[1] 李媛媛.搜索引擎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D].重庆:李媛媛.2011.6:15-17
[2]焦文铭.搜索引擎侵权的法律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2):75-77
[3] 王晓艳.搜索引擎安全性问题与隐私权保护[J].科技创业周刊,2006,(3):146-1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