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的解剖与生理

眼的解剖与生理


3.角巩膜缘
角膜与巩膜交界之处
宽约 1mm(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巩膜静脉窦 :房水循环(房水静脉)
。 (二)中层 葡萄膜
特点:丰富的血管及色素 —血管膜和色素膜 作用:营养、遮光、暗室 葡萄膜由前至后: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虹 膜(黄仁)
角膜后面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接壤处 虹膜有色素、纹理致密 虹膜纹理 —表面隐窝与皱折
前房 —角膜与虹膜之间空腔 后房 —虹膜与晶体表面之间空腔
角膜
虹膜
晶状体
瞳孔
位于晶体前面 ,中间一圆孔
瞳孔直径: 2.5—4毫米
瞳孔括约肌 —环形排列(副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开大肌 —放射状排列(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的功能: 调节光量。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
而缩小或扩大,反射性地调节光线进入眼内 的量,使视网膜上结象清晰
角膜泪膜层——称角膜前泪膜
表面——脂质层 中间——水液层 底部——粘蛋白层
润滑角膜、防止干燥、供给氧气
角膜的营养和代谢 ——房水、泪膜、角膜缘血管网
2.巩 膜(白睛)
巩膜组织学 占眼球表面积 5/6,分巩膜表层、实质层、内 层;质地坚韧不透明,有 6条眼外肌附着。 颜色:白色 厚度:0.3--1mm 筛板: 视神经纤维通过(此处抵抗弱)
主要功能: 感光(视功能)
内界膜(10)
神经纤维层(9)

神经节细胞层(8)
网 膜
内丛状层(7)

内颗粒层(6)
组 织
外丛状层(5)

外颗粒层(4)


外界膜(3)
十 层
视细胞层(2)

色素上皮层(1)
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视网膜有: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细胞: 1.视锥细胞 :司明视觉、色觉,主要分布在 黄斑区。此区受损则可发生中心视力和色觉 异常
生后1个月 光感或眼前手动
生后2个月 0.01
生后3个月 0.02
生后4个月 0.05
生后8个月 0.1
1岁
0.2
2岁
0.5
3岁
0.6
4岁
0.8
5岁
1.0
Hale Waihona Puke 6岁1.2参考《小儿眼科学》Tair等(1980)报道
年龄调节力与近点关系
? 10岁——14D——7cm ? 20岁——10D——10cm ? 30岁——7.0D——14cm ? 40岁——4.5D——22cm ? 50岁——3.5D——40cm ? 60岁——1.0D——100cm ? 75岁—— 0 —— 0
3.睫状体的神经 :睫状长、短感觉神经 司痛觉
3.脉络膜
解剖位置 :前接睫状体扁平部锯齿缘,
后止于视神经乳头周围
组 脉络膜上腔
织 学
大血管层
结 中血管层
构 毛细血管层
玻璃膜
脉络膜的血液供应
来自睫状后短动脉、血管极多,血容量 大—有眼球血库 之称(65%)
脉络膜的特点: 1.有丰富的血管,供给视网 膜外层和玻璃体的营养
一、眼球壁
外层—纤维层(角膜、巩膜) 眼
球 壁
中层—葡萄膜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分 层
内层—视网膜层
(一)外层 纤维层
1.角膜(黑睛)
占眼球表面积的 1/6 直径与厚度 水平径 11.5 —12mm 垂直径 10.5 —11mm 厚度 0.5-1.0mm
角膜的功能:
1.保护眼球内容物 2.屈光作用
2.睫状体
解剖位置:
1.睫状体冠部 :与虹膜相接。睫状体的前 1/3, 宽约2毫米,富含血管,其内侧有 70-80个纵行放 射突起 —睫状突
2.睫状体扁平部 :后2/3,其后与脉络膜相连
3. 悬韧带 :睫状突有透明小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扁平部
冠部
睫状体生理功能 :
1.睫状肌功能 :调节作用。当肌肉收缩时,悬 韧带松弛,晶状体借自身弹性变厚而增加了屈 折力使眼能看清处物 2.睫状突上皮细胞功能 :分泌(产生)房水
眼的解剖与生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 詹宇坚
教学要求: 1.了解眼球和附属结构的组成; 2.掌握眼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3.熟记眼球的相关数据。
第一节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
概述: 眼球外观 眼球大小 眼球位置 眼球突出度 眼球的组成
眼球结构与照相机有哪些异同?
人眼的胚胎发育过程
幼儿及儿童眼轴长度
(一)房水 1.前房的形成 2.后房的形成 3.房水的产生与循环 主要功能 营养、维持眼内压
(二)晶状体(晶珠)
晶体的位置 :虹膜后、玻璃体前 晶体的特性 :形如双凸透镜,富有弹
2.丰富的色素有遮光的作用
3.血流出入口小,血流缓慢, 血中病原体易在此停留而产 生病变
4.不含感觉神经纤维, 脉络 膜发炎时无疼痛感
(三) 内 层
视网膜(视衣)
结构特点 :视网膜透明,由脉络膜内侧的色素上 皮层与感觉部视网膜所组成
解剖位置 :起于距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分 后极部、赤道部、周边部
角膜组织结构:
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神经末梢
角膜解剖特点:
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向前凸出, 透明,无 血管,富含神经末梢 。组织学上分为五层
角膜组织结构与特点
上皮细胞层 特点: 1.易损伤而致脱落,再生能力强,损伤后
可在 24小时内修复且不留瘢痕 2.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知觉敏感 前弹力层 特点: 缺损后不能再生(由纤维组织代替)
基质层 特点: 占角膜全层厚度的 90%,对角膜的透明起了 很主要的作用,一旦受损,可被瘢痕组织 所代替
后弹力层
特点:
富有弹性而坚韧,对各种损伤有较强的抵 抗力,而且受伤后可以再生
角膜内皮层 特点: 具有角膜 —房水屏障的功能,可使角膜处 于相对脱水状态,从而保持角膜的透明, 损伤后常常可引起基质层的水肿混浊。内 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
2.视杆细胞 :司暗视觉,主要分布在视网膜 周边部。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时可产生夜盲症
视神经乳头(视盘)
视盘 :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纤维汇集处, 直径 1.5mm 生理凹陷( C/D)≤ 0.3
黄斑区:直径1--3mm 、位于视网膜后的 中央,此区无血管,其中心最薄, 有一小凹 ——称“中心凹”
二、眼球内容物
? 出生时 ? 2岁 ? 3岁 ? 5岁 ? 7岁 ? 12岁
12.5~15mm 18mm 21.78mm 22.07mm 22.73mm 23.35mm
婴幼儿视力
? 6个月 ——0.1~0.2 ? 1岁 ——0.3~0.6 ? 2-3岁——0.6~0.8 ? 4-5岁——1.0 ? 6岁儿童视力发育基本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