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_九边_镇守内官职责分析_李建武

明代_九边_镇守内官职责分析_李建武

夏、陕西、山西等地。上述各镇除驻扎于镇城的镇守内官 外 ,部 分 边 镇 所 辖 各 路 还 有 分 守 内 官 ,部 分 城 池 有 守 备 内官,形成“镇守—分守—守备”的体系。 ②《明英宗实录》卷 68,正统五年六月乙亥。本文所引《明实 录》皆 引 自 台 湾“ 中 央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校 勘 本 , 1982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注出。
DOI:10.16124/13-1390/c.2015.05.016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02 17:10:23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3.1390.C.20151102.1710.032.html
第31卷 第5期 Vol.31 No.5
为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危,明代在北边设置了 9 个重镇,统称“九边”①。在上述各边镇,朝廷设置 了巡抚、总兵、镇守内官等官员。以往研究较多关 注文武官员在边境管理中的作用,将镇守内官的 角色简单地定义为“监军”。事实上,皇帝赋予了他 们镇守地方、守护城池的权力,这在其任命敕书中 有一定的反映,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镇守内官 的职权更加复杂多变。本文即对镇守内官职责的 具体表现作一论述,以窥测明代镇守内官在边境 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各边基层武官之推选一度由镇守、总兵掌握, 但各官昧于利益,推举弊端百出,“凡遇守备守御 员缺,视为奇货,酌量美恶,尤为定价,以俟营求。 其获选之人掊克万端,偿其所费,虐军误国,贻害 日深”⑤。因此,成化时,兵部令巡抚、巡按等官专选 官之权,镇守内官、总兵不得参预。但这种推选机 制仍存在缺陷。成化十四年(1478)十月,镇守辽东 太监韦朗奏:“巡按御史岁一更代,境内不暇遍历, 官属贤否岂得周知,或听信未明及致颠倒。其镇 守、总兵临驭既久,验试必真,乞仍令会议进黜,庶 几得人”⑥。兵部请令各边镇守、总兵、巡抚、巡按等 官会议奏举,并且明开举主姓名,有连坐之责,得 到宪宗的认可。各官皆有推选官员的权力,但必须 经过会议奏举,而各官通常径自委任,所得之人不 合舆论。弘治十六年(1503)正月,镇守辽东太监朱 秀奏:“本镇守备备御官员有缺,例改镇巡等官选 用。比来径自委任,多不协众论,遂致边务废弛。今 后有缺,宜令都司推举堪任者,会镇巡等官选试任 用”⑦。镇守内官针对选官弊端而上疏,建议由都司 推举,镇巡选用,旨在强化自己的权威。出于统一
· 67·
大同亦有险山峻岭,虏骑多伏于下,令轻 骑据高冈,窥我虚实。宜于冈领之上筑墩台, 无事以近地屯种之人守之,有警则增军瞭望 以破虏之阴计。① 内官完整的言行,史料多缺载。该疏记载较全, 尤为难得。该疏之建议多从大同地方实际出发,除 第三条有些许变更外,其余内容均被兵部采纳。但 内官仅限上疏建言献策,具体事务则由各有司负 责。修筑城池、边墙等事由巡抚负责,操练、防御等 事则由总兵负责。弘治十八年(1505)正月,镇守陕 西太监刘云等奏“:环、庆地方虏多军少,不足防守, 乞分调陕西备御官军援之”②。兵部命原本固守省城 的巡抚杨一清不必拘定常例,往来平凉、固原等处 经略处置。镇守内官虽未直接负责某项具体事务, 但不可因此忽视他们对边境防御所作的贡献。 部分内官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明实录”中记 载了大量镇守内官因军功升赏的例子。在不同的 战事中,对内官角色的安排也不一样,或居中调 度 ,或 与 文 武 官 领 一 路 军 马 。成 化 三 年(1467)五 月,镇守大同左少监覃玑奏:“达贼大势入境,官军 分为四路,都指挥李恺等为左哨,都指挥马仪等为 右哨,修武伯沈煜都督佥事张瑀由中路,臣偕都御 史王越等随后策应,屡与贼战,杀败贼众,生擒一 十二人、斩首二十七颗、获鞍马一百二十匹、弓箭 什物无算”③。文官与内官担任策应,亦获军功,覃 玑升一级,由左少监升至太监。成化十九年(1483) 八月,虏贼拥众靠近大同,大同官军与虏多处交 战,“(参将)刘宁兵至聚落站,复遇二千余骑南驱, 乃与左监丞石岩合兵击败之……游击将军董昇、 少监孙胜兵至沙窝村,遇虏一千余骑,拒战,我军 击退之……参将庄鉴、少监陆訚兵亦与虏一千余 骑遇于牛心山,战数十合,虏乃引去”④。所涉及内 官石岩、孙胜、陆訚皆为大同分守或守备内官,他 们与同级武官共同御虏,各有赏赐。内官亦需要领 军巡边、哨探敌情,若遇虏寇则相机应战。 正是由于其与军政事务密不可分的关系,北 边镇守内官逐渐掌握了一部分军队,成为其属兵 或标兵。正统十二年(1447)正月,镇守大同太监郭 敬“部下军王兴欲以盔甲易外夷马,被军赵真白其 事,敬衔真,欲执之,为真所奏”⑤,巡按监察御史周 纪劾郭敬未严关防,以致部属违法。可知,巡按已 将军士王兴视为镇守太监郭敬的部下,可视为属 兵的起源。军队中的军士也逐渐自分彼此,成化二 十年(1484)五月,蒙古小王子率军抢掠大同等地, 大同总兵许宁与巡抚郭镗、镇守内官蔡新出军应 战,“各率所统兵分为三哨,虏见,伏精兵于禾稼深 处,遣骑十余去营约五里解鞍牧马以诱之。新麾下 ·68·
在一般的印象中,内官专职服务于宫廷之中, 宫门以外的事务与他们无关。但由于内官是皇帝 的亲信,最受皇帝信任,因此历代皇帝多派遣内官 走出宫门,执行皇帝的使命,由此得以参与地方事 务。明代以前,此类外派内官均是奉旨而行,事毕 即回。到明代,出现固定驻扎地方的镇守内官,他 们参与地方事务管理的程度远远超出此前所派各 类内官,成为地方管理实体的一部分。“九边”镇守 内官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见之,果禀新驰往掩捕,宁将士见之,亦曰:太监人 已获功,吾辈反出其后。遂相率扬旗,驰马而出”⑥。 总兵、巡抚、内官各有所统官军,各自为战,卒至大 败。到弘治年间,已经出现“太监营”的说法,如弘治 元年(1488)十二月,兵部尚书余子俊上防边事宜:
成化以来,因于大同在城并各卫沿边选取 游兵、奇兵,以听延绥调用。故宣府太监、总兵 管官,亦各自为营,务选精锐,各领旗牌,名曰 太监营、总兵营、副总兵营、游击营、监枪营。营 兵既分,各官视为私属,役占无算。其有违犯,互 为掩匿,而各路所遗,非老即弱,以致有警不能 防御。请令镇、总管官以所分营并所选精锐补在 城游兵、奇兵,各路极边游、奇二兵,不得擅动。 仍合诸营分司总理,庶兵政有统,而事体不分。⑦ 因选取游、奇兵,导致总兵、太监及副总兵、游 击等官各有属兵,各官选精锐营兵归己调遣,视为 私属。余子俊试图阻止这种现象,但未见效果。内 官王增,弘治年间奉命分守密云、古北口,“登是 地,帅千军,属人皆英奋厥武”⑧。分守内官属兵达 千人之多。到明末,北边部分镇守内官重设后,其 下属兵称“标下”或“标兵”。天启六年(1626)十二 月,镇守山海太监标下武官刘以堪、冯廉实授游击 将军。天启七年(1627)五月,“以山海太监陶文标 下忠勇太监杜勋为分守中军,协赞军务”⑨。可见, 属下标兵完全听从镇守内官指挥、调遣。
①《明孝宗实录》卷 173,弘治十四年四月癸未。 ②《明孝宗实录》卷 220,弘治十八年正月庚戌。 ③《明宪宗实录》卷 42,成化三年五月丁卯。 ④《明宪宗实录》卷 243,成化十九年八月乙亥。 ⑤《明英宗实录》卷 149,正统十二年正月丙戌。按:北边镇
守 太 监 与 军 事 的 关 系 及 其 属 兵 研 究 ,可 参 见 赵 现 海《明 代北边镇守太监研究》(《故宫学刊》,2010 年总第 6 辑), 但在其“属兵考”中,将跟随 内 官 办事 的 达 官、皂隶 、军 伴、家人归于此类,似有不妥。 ⑥《明宪宗实录》卷 252,成化二十年五月壬寅。 ⑦《明孝宗实录》卷 21,弘治元年十二月丁巳。 ⑧乔宇:《明故中官王公(增)墓志铭》,梁绍杰辑《明代宦官 碑传录》,香港中文大学,1997 年版,第 116 页。 ⑨《明熹宗实录》卷 84,天启七年五月甲申。 ⑩《明英宗实录》卷 49,正统三年十二月乙亥。
对于地方文武官员之设置与部署,镇守内官 亦有建言献策的权力。镇守内官固定驻守一地, 对 地 方 事 务 了 解 较 深 ,因 此 ,其 所 言 事 务 从 地 方 实 际 出 发 ,有 利 于 边 备 。明 代 因 事 而 添 设 官 员 的 现 象 比 较 频 繁 ,有 的 成 为 固 定 编 制 ,有 的 则 因 形 势缓和而成为冗员,镇守内官可根据地方实际需 要,建议添设或裁撤。正统四年(1439)正月,镇守 甘 肃 太 监 王 贵 奏 :“ 向 因 地 方 警 急 , 添 差 御 史 一 员 ,专 巡 甘 凉 。迩 来 边 宁 事 简 ,既 有 按 察 司 分 巡 , 又有都御史曹翼总领,至于粮草储备既有侍郎柴 车提督,又有布、按二司堂上官往来措理,乞取回 御 史 为 便 ”③。这 一 建 议 得 到 英 宗 认 可 。辽 东 按 察 分 司 原 在 辽 东 ,布 政 分 司 原 在 广 宁 ,成 化 二 十 一 年(1485),镇守太监韦朗以“广宁有户部郎中,则 布 政 分 司 可 省 ,而 辽 阳 不 可 缺 人 以 理 粮 储 。辽 阳 有 巡 按 监 察 御 史 ,则 按 察 分 司 可 省 ,而 广 宁 不 可 缺人,以理刑狱。互相易置,事体为允”④。疏上,得 到宪宗认可,两机构遂易置。
大同旧无营垒,临时挑治,率多危迫,宜 度水浆便利之地,每十里增筑一垒、高深一 丈,使互相联络,易为战守。
大同军民住种乡村,有远至百里者,往来 遇贼,人畜常被杀掠。宜择其地便或三五村分 别军民筑一砦堡,务令高坚,给以兵器,有警 各令军卫有司收遂入堡,如失守者分军民,坐 所司之罪。
收稿日期:2015-08-15 作者简介:李建武(1986—),男,山西长治人,历史学博士,廊 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明代内官制度史。 ① 明 代“ 九 边 ”包 括 辽 东 、蓟 州 、宣 府 、大 同 、延 绥 、甘 肃 、宁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年 10 月 Oct.2015
明 代“ 九 边 ”镇 守 内 官 职 责 分 析
李建武
(廊坊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河北 廊坊 0650代官员升迁有多种途径,上级官员之奏保 是其中之一。“明实录”等文献中记载了大量镇守 内官奏保地方文武官员留任、升职的事例。例如, 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起复刘广为陕西都指挥 佥事,刘广先以罪谪戍辽东,“至是太监王贵往甘 肃镇守,荐广闲习边务,乞与之俱,故有是命”⑩。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