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摆线针轮传动
摆线针轮传动
由外齿轮齿廓为变态摆线﹑内齿轮轮齿为圆销的一对内嚙合齿轮和输出机构所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
除齿轮的齿廓外﹐其他结构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相同。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的传动比约为6~87﹐效率一般为0.9~0.94。
图轮齿曲线的形成为轮齿曲线的形成原理。
发生圆在基圆上滚动﹐若大於r1﹐M'点画出的是长幅外摆线﹔若小於r1﹐M''点画出的是短幅外摆线﹔用这些摆线中一根曲线上的任意点作为圆心﹐以针齿半径rz为半径画一系列圆﹐而后作一根与这一系列圆相切的曲线﹐得到的就是相应的长幅外摆线齿廓或短幅外摆线齿廓﹐其中短幅外摆线齿廓应用最广。
用整条短幅外摆线作齿廓时﹐针轮和摆线轮的齿数差仅为1﹐而且理论上针轮有一半的齿数都与摆线轮齿同时嚙合传动。
但如果用部分曲线为齿廓就可得到两齿差和三齿差的摆线针轮传动。
用长幅外摆线的一部分作轮齿曲线时﹐其齿廓与圆近似﹐并与针齿半径相差不大﹐因此可用它的密切圆弧代替。
摆线针轮传动的优点是传动比大﹑结构紧凑﹑效率高﹑运转平稳和寿命长。
摆线齿轮传动
cycloidal gearing
由一对摆线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
摆线齿轮的齿廓由内摆线或外摆线组成 (图中a摆线齿轮的齿廓)。
滚圆S 在节圆外面滚动形成齿顶曲线
bc,在节圆内面滚动形成齿根曲线;同样,滚圆Q 在内面滚动形
成齿根曲线,在外面滚动形成齿顶曲线。
这样的轮齿接触传动相当
于一对大小为和的摩擦轮互相滚动。
摆线齿轮传动大多用于钟表和某
些仪器,与一般齿轮传动相比,它的特点是:①传动时一对齿廓中凹的内摆线与凸的外摆线啮合,因而接触应力小,磨损均匀;②齿廓的重合度较大,有利于弯曲强度的改善;③无根切现象,最少齿数不受限制,故结构紧凑,也可得到较大的传动比;④对啮合齿轮的中心距要求较高,若不能保证轮齿正确啮合,会影响定传动比传动;⑤这种传动的啮合线是圆弧的一部分,啮合角是变化的,故轮齿承受的是交变作用力,影响传动平稳性;⑥摆线齿轮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摆线齿轮传动分内外啮合和齿条啮合两种。
齿条的齿顶和齿根都是滚圆在直线上滚成的摆线。
这种传动还有一些变形齿廓 (图中b[摆线齿轮
的齿廓)
滚圆尺寸对齿根曲线有影响。
齿廓Ⅰ的滚圆小,齿根部两侧曲线外伸;齿廓Ⅱ的滚圆直径恰等于节圆半径,内摆线变成一条节圆的半径线。
如果再用圆弧代替齿顶的外摆线,轮齿即变成圆和直线的组合,加工就很方便,可用成形铣刀铣削或用冲压等方法制造。
针轮传动(图中c[摆线齿轮的齿
廓])的节圆同时作为齿轮1的滚圆,另一滚圆半径为零。
当在上滚动时,圆周上一点在齿轮 1上画外摆线,但由于轮齿要传递运动和力,
点要用圆销来代替。
这时只是齿轮 1的理论齿廓,它的实际齿廓是圆销
中心在上运动时所形成的一条等距曲线。
如果节圆的半径变为无穷
大,针轮变为带有圆柱轮齿的齿条,这时齿轮1的齿廓便变为渐开线。